首页 理论教育 中西文化相遇一窥

中西文化相遇一窥

时间:2022-0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为我们的关注点是中国文化,就需要逐步地切近主题,所以我选择了晚近以来来华的西方人对中国的认识。[1]最为有名的西方人游中国的行记就是《马可·波罗游记》。马可·波罗是一位意大利人,在中国生活了十七年,最后叶落归根回到了威尼斯小镇。[5]这样我们就基本可以得出结论,马可·波罗述说的中国文化是一种回忆、重构的个人记忆。此为文化表达的一种模式。

上文探讨了一些西方学者如何看待、认识文化的观点,是纯粹的宏观式鸟瞰,选择了康德、韦伯、马凌诺斯基诸人,他们是所属领域的代表性人物。因为我们的关注点是中国文化,就需要逐步地切近主题,所以我选择了晚近以来来华的西方人对中国的认识。这些西方人职业各异,商家、律师之类,或探险或观察,他们眼中的中国,陌生而又新奇,最后记录了下来,这就是《西方的中国形象》丛书。[1]

最为有名的西方人游中国的行记就是《马可·波罗游记》。马可·波罗是一位意大利人,在中国生活了十七年,最后叶落归根回到了威尼斯小镇。此书一经问世便引起了两大结果,“一方面由于书中所记情况超出了当时欧洲人的常识,有些人不相信东方世界能有那么高度发达的文明;另一方面,此书在未来几个世纪成为欧洲人认识东方的基本依据,直到17世纪都左右着许多欧洲人对中国的想象”[2]。仅凭一个人的一本书就形成了对万里之外的国度的认识,尤其其中对于中国富庶与黄金之多的夸耀,更让欧洲人为之着迷、垂涎。马可·波罗代表着一种认识,一种回放式回忆的传播式认识。但是必须注意到,这样的认识一定有失偏颇。第一,只是马可·波罗一人的回忆,没有他人的佐证,更没有其他材料的引用,所以其真实性便大可怀疑。第二,“一二九六年,马可·波罗参加威尼斯与热那亚的战争,被热那亚所俘。狱中,他将旅行东方各国的见闻详细述说,由皮萨(Pisa)人鲁思梯切诺(Rusticiano)记录整理成书”[3]。身陷囹圄,则与正常生活完全不同,心理必然会发生巨大的变化,那所述之事亦会不同。[4]第三,马氏口述,狱友记录整理,可见皮萨为二次创作,那么真实性有多大呢?[5]

这样我们就基本可以得出结论,马可·波罗述说的中国文化是一种回忆、重构的个人记忆。此为文化表达的一种模式。也可以这样说,即使不在狱中,马可·波罗的回忆录也会有失实、夸大、歪曲之嫌,因为回忆就是这样,更因为关于异域文化的回忆更是如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