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麗辭第三十五

麗辭第三十五

时间:2022-0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首段明麗辭之源流。六、舉魏晉,以見駢麗既密,浮巧乃生,意仍側重箴時也。次段論麗辭之法式。末段論麗辭之疵病。其餘三言五言,則參以奇數而成。故後世以駢體一名,指目六朝之文。其論魏晉之文“析句彌密”,浮巧爲病,則且明斥過求偶麗者非有當於文學之真理。

【校字】

徵人之學。

梅子庚云:“徵當作擬,學當作譽。”天啟本“徵”下注云:“元作擬。”嘉靖本“徵”作“微”。今按當作“擬人貴學”,“貴”字誤入下文“並貴同心”句,“並貴”當依紀評作“並肩”,各本皆誤。此文謂事對必舉人相擬,舉人之功,在乎博學,學不博則擬人不於其倫,故曰“所以爲難也”。“擬人”二字,出《禮記·曲禮》。

又以事對,各有反正。

按疑當作“又言事二對,各有反正”,或“言對事對,各有反正”。

精味兼載。

嘉靖本“味”作“未”。按當作“末”,精末,猶言精粗也。因“末”誤“未”,“未”又誤作“味”也。

【釋義】

此篇分三段。首段明麗辭之源流。中分六層:一、辭之儷偶,本由天成。二、舉《尚書》偶語,以見麗辭之成,匪由營造。三、舉《易》之《文》、《繫》,以見麗文不在比其字句,意相偶者,亦麗辭也。四、舉《詩》與《左》、《國》,以見奇偶各有所宜,不必揚偶而抑奇。五、舉兩漢,以見辭意並偶之漸。六、舉魏晉,以見駢麗既密,浮巧乃生,意仍側重箴時也。次段論麗辭之法式。中分三節:初釋四對之義,次舉例,終論難易優劣。末段論麗辭之疵病。中分二節:初舉四病,一重出、二不均、三孤立、四庸冗;次申本篇之旨。

文家之用對偶,實由文字之質性使然。我國文字,單體單音,故可偶合。考詩歌肇興,厥惟二言。《吴越春秋》載古孝子《斷竹》之歌,其辭曰:“斷竹。續竹。飛土。逐宍。”相傳出黄帝時,雖難徵信,然觀其本事,似漁獵時代人民産物也。全首四句二言,故彦和《章句》篇有“二言肇於黄世,竹彈之謡是也”之文。二言之句,倍之成四,故四言之成,爲時最早,皆偶數也。其餘三言五言,則參以奇數而成。總要而言,不離單複二類。此猶論句法也。即一句之中,用字之法,亦無異是。惟恒言每喜用複詞,此證之俗語而可知,不必遠徵《書》《易》。其故有二:字爲單音,則同出者多,同出者多,則耳聽不明,一也。概用奇詞,則語多蹇澀,語多蹇澀,則口吻不調,二也。至文家遣詞,東漢以後,漸崇整飭,因之文句對偶爲多。齊梁聲律既興,平仄諧適,尤足助成斯美。於是詩文皆務聯對,而麗辭之法乃臻巧密,浸假而無體不作偶語。故後世以駢體一名,指目六朝之文。洎昌黎韓氏又别倡單行,號曰古文,與之相角,至今莫易。舍人當駢體盛行之世,即倡裁抑之論,而主“迭用奇偶”之説,其言平正,賢於後世古文家遠矣。其論魏晉之文“析句彌密”,浮巧爲病,則且明斥過求偶麗者非有當於文學之真理。由今觀之,不得不許其識之超越。倘舍人當日同曹陸之貴盛,據休文之要津,使秉筆者從風,摛詞者仰望,則起衰之任,何待昌黎?此則斯文之不幸,豈前識有未明哉!

文家用古事以達今意,後世謂之用典,實乃修辭之法,所以使言簡而意賅也。故用典所貴,在於切意。切意之典,約有三美:一則意婉而盡,二則藻麗而富,三則氣暢而凝。例如梁簡文敍南康簡王薨《上東宫啟》曰:“伏惟殿下,愛睦恩深,常棣天篤。北海云亡,騎傳餘藳;東平告盡,驛問留書。嗚呼此恨,復在今日。”按《後漢書》曰:“北海敬王睦能屬文,作《春秋旨義終始論》,及賦頌數十篇,又善史書,當世以爲楷則。及寢病,帝驛馬令作草書尺牘十首。”又“東平憲王蒼少好經書,雅有智思。疾薨,詔告中傅,封上蒼自建武以來章奏,及所作書記賦頌七言别字歌詩,並集覽焉”。此啟既以北海東平,喻南康才望之美,復以騎傳驛問,見東宫友愛之深,表意既婉而盡,敷藻尤爲盛麗。上文愛睦二語,既已用虚詞稱美,下文不舉古事以相儗,則文氣流而不凝,蓋駢文行氣,貴在疏密相間也。舍人别有《事類》一篇,詳論用事之法。兹篇所重,在明字句奇偶之用,所以申前篇未盡之義也。

舍人本謂言、事二對,皆有反正,篇中但舉事對反正之例,未及言對,今補舉於此。陸機《演連珠》曰:“萬邦凱樂,非説鐘鼓之娱;天下歸仁,非感玉帛之惠。”此言凱樂不因鐘鼓之娱,歸仁不待玉帛之惠者,以見感化流行之用,有賢於鐘鼓玉帛也。“事異義同”,言對之正也。又曰:“虚己應物,必究千變之容;挾情適事,不觀萬殊之妙。”此言中虚者明,懷塞則暗,“理殊趣合”,言對之反也。正者,雙舉同物以明一義,詞逕而意重,故曰劣。反者,並列異類以見一理,語曲而義豐,故曰優。然作者行文亦隨宜遣筆,初無絀正崇反之見,未可因舍人此論,而拘於一格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