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妙计就是“知彼知己”

妙计就是“知彼知己”

时间:2022-0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毛泽东把“知彼知己”原则看成是夺取革命战争胜利和建立巩固国防的基本经验。都是“知彼知己”的产物。会议决定,成立“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由毛泽东亲自率领,渡河东征,抗日讨逆。阎锡山部队先后出动二十几个团,紧紧追赶“中路军”。毛泽东战略决策的妙计,一言以蔽之,正在这“知彼知己”上。

毛泽东在指导中国革命战争中,对孙武子“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战略原则非常重视,教育全党全军按照这个原则做事情,以期获得革命战争的胜利。

毛泽东本人也正是这样身体力行的,他在指导中国革命战争的过程中,整个军事指挥活动体现的正是这种知彼知己的理性精神,他的一整套战略战术以及他的军事理论体系,无不建立在知彼知己的基础上。

毛泽东把“知彼知己”原则看成是夺取革命战争胜利和建立巩固国防的基本经验。他对土地革命战争特点的分析,对抗日战争中日双方优势劣势的对比分析,对解放战争中战争进程的判断和分析,对抗美援朝战争中联合国军战略战术特点的分析,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积极防御军事战略的形成,都是以“知彼知己”为前提、为指导、为依据的。在我军历史上,毛泽东亲自参与和组织领导制定的“十六字诀”方针游击战战略、持久战战略、“十大军事原则”、积极防御战略……都是“知彼知己”的产物。

我们来看毛泽东自觉运用“知彼知己”战争指导原则确定军事战略方针的具体事例:

一、抗战前夕确定东征打击蒋阎军的战略。1935年年底,日本帝国主义把魔爪从东北伸向了华北。与此同时,国民党则叫嚷“攘外必先安内”,妄图趁中央红军初到陕北立足未稳之际,大举围剿,加以消灭。12月,党中央在瓦窑堡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讨论军事战略、全国政治形势和党的策略路线等问题。会议决定,成立“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由毛泽东亲自率领,渡河东征,抗日讨逆。1936年2月20日,东征军突破黄河天险,取得晋西三捷,很快就打开了局面。3月23日,毛泽东在郭家掌召开了团以上干部会议,部署新的战略行动。会议决定将东征红军分为左、中、右三路大军。毛泽东只带领一个特务团(只有两个连的兵力)、一部电台和总部少量参谋警卫人员,以“中路军”的名义转战于晋西一带的吕梁山区,和敌人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阎锡山部队先后出动二十几个团,紧紧追赶“中路军”。在这样近的距离与数十倍的敌人周旋,电台组的干部战士不免为毛泽东的安危担忧。毛泽东却成竹在胸,他说:

“大家不用担心。别看阎锡山的队伍数量不少,但他的战斗力不强。我们一渡河,他们便丢下沿河的堡垒,仓皇逃走;叶总参谋长只带一个小团,就能把石楼城里敌人的四个团围在城里不敢出来;他们号称‘满天飞’的部队,跟我们一军团一接触,马上变成‘满山飞’,到处跑,看来也不禁打。我们摸到了它这点底,所以尽可放开手脚来欺负它,引着它乖乖地到处跑。”毛泽东又鼓励大家说:“你们电台工作很重要。只要你们把工作做好了,把所有来往文电及时收进来和发出去,使我们掌握敌我双方的情况,就不会出什么问题。古代兵家不是有这样的话吗,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嘛!”(张诚主编:《新编毛泽东故事集》,辽宁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39页)

一贯主张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毛泽东,一反常态敢于用几百人“欺负”阎军的数万人,是因为他利用电台熟知敌情,摸清了阎军“战斗力不强”“不禁打”的“底”。

二、解放战争后期确定渡江战役方略。1949年5月2日,毛泽东邀约柳亚子同游颐和园。当时,解放军百万大军突破长江天险,解放了国民党政府的首府南京。两人放谈时,柳先生说:“共产党要胜利,这是肯定的。共产党的路线和政策正确,合乎民意,人民拥护支持,这是胜利的基础。但是,我们没有想到胜利会这么快。人民解放军很快渡江成功,并且占领了南京,我们不知道毛主席用的是什么妙计。”毛泽东笑了笑说:

“打仗没有什么妙计,如果说有妙计的话,那就是知己知彼,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正确的决策。还有,就是先生说的,人民的支持是最大的妙计。一百万军队要渡江,又没有兵舰轮船,如果没有人民的大力支持,是不能成功的。靠人民用土办法造木船、木排划子,在漫长的江面上,几万只木船一齐出动,直奔对岸,加上我们有很多大炮掩护,很快就过去了30万军队。你能说这是妙计吗?这是一般的常识。但是,像这样一个普通的常识,蒋介石是不知道的。他想的是长江天险,是美帝国主义的援助……”(孙琴安、李师贞:《毛泽东与名人》江苏人民出版社年版1993年版,第260页)

说有人民的“大力支持”,这是知己;说蒋介石只知道靠长江“天险”、靠美帝“援助”,这是知彼。毛泽东战略决策的妙计,一言以蔽之,正在这“知彼知己”上。

三、新中国成立初确定反入侵方略。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美帝国主义和蒋介石集团不甘心失败,酝酿着对我进行侵略、威胁和反攻。麦克阿瑟执行美国政府旨意分批释放日本战犯;重新武装日本的海军和空军,投资二亿多美元,建造远东最大的空军基地;陈纳德航空公司在1950年4月筹建“国际航空队”,这个航空队配置P-—5战斗机和B-—25式轰炸机,以及英制兰开斯特式轰炸机,用以扶助蒋介石集团,企图拼凑北起日本北海道,南至菲律宾的反华反共包围圈。为了反对敌人可能发动的侵略战争,中央军委开会研究对策。毛泽东于1950年5月7日为会议题词: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庄胜贤、秦宇云、尹志清编著:《毛泽东联语浅释》,漓江出版社1999年版,前插页第7页)

题词是从孙子“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名句演化出来的,意在告诫与会人员充分了解敌方情况和掌握己方情况,做到知己知彼,然后去分析综合,制定有利于我的国防方略,赢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后来的抗美援朝战争,证明了毛泽东战略眼光的深邃远大、战略预测的准确无误。

四、确定我军现代化建设方略。1956年8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前夕,国防部长彭德怀将准备在会上发言的稿《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而斗争》送给毛泽东审阅。毛泽东对发言稿做了修改,其中改动并加写的一段是:

对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军事问题我们也应当研究,以便达到知己又知彼的目的。他们的技术科学,只要是对于我们有用的,我们也应当学习。(《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六册,中央文献出版社一九九一年版,第一九三页)

毛泽东在这里提出一个影响深远的思想:我军的现代化不仅要研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军事问题,而且要学习他们先进的技术科学。只有这样做了,才能达到“知己又知彼”的目的。我军现代化建设的这一指导原则,很有生命力,今天仍在贯彻中。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是冷静的理性态度在战争中的重要表现,是战争科学的真理,是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并战胜敌人的法宝。毛泽东继承和发扬了这一光辉的军事遗产,建构了克敌制胜的非凡战略,这在今天仍然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它引导我们在扑朔迷离、变幻不定的敌我对峙的双峰格局中,深察熟知彼己情况,仔细判断敌我态势,乃至涉及战略、战势、战局的一切方面,从而谋划战争,建构战略,判断战局,选择战机,规定自己的军事行动,满怀信心地去夺取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