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讲透“有所不为而后才有所为”的道理

讲透“有所不为而后才有所为”的道理

时间:2022-0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要讲透“有所不为,而后才有所为”的道理。同月,毛泽东在莫斯科提出要在十五年内钢产量赶超英国。毛泽东对“有所不为,而后才有所为”做了进一步的说明和解释。随后全国各行各业都出现了“浮夸风”,以及一些荒诞不经的口号。经过突击蛮干,1958年底党中央宣布,提前12天完成钢产量翻番任务,钢产量为1108万吨,生铁产量为1369万吨。

1958年8月16日,中共中央北戴河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各省、市、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和中央各部委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8月19日上午,开始讨论计划问题,毛泽东召集各大协作区主任开会,作了讲话。在讲到钢铁生产时他说:

合作社不搞钢铁可以搞别的,钢铁谁搞谁不搞,要服从决定。要下紧急命令,把铁交出来,不许分散。大、中钢厂的计划必须完成,争取超过。在一定时期,只能搞几件事情,唱《逍遥津》就不能同时唱别的戏。要讲透“有所不为,而后才有所为”的道理。钢铁铜铝及其他有色金属,今明两年要拼命干。不拼命不行。钢要保证完成,铁少一点可以,也要争取完成。(李锐:《大跃进亲历记》,下卷,南方出版社1999年版,第98页)

1957年11月中旬,《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批评经济工作中的“右倾保守”现象,提出“我们有条件也有必要在生产战线上来一个大的跃进”。“大跃进”运动从此开始。同月,毛泽东在莫斯科提出要在十五年内钢产量赶超英国。后来热情不断高涨,对完成这个目标的时间不断缩短。又提出7年赶上英国,8到10年赶上美国;争取15年左右时间在主要工业品产量方面,超过英国。在“以钢为纲,全面跃进”的口号下,钢铁生产指标越提越高。在这次北戴河会议上,通过了《全党全民为生产1070万吨钢而奋斗》的决议,正式决定并公开宣布1958年钢产量为1070万吨,比1957年翻一番,号召全党全民为此奋斗,开展空前规模的全民大炼钢铁运动。

北戴河会议前夕,毛泽东视察天津时说“一个粮食,一个钢铁。有了这两件东西就什么事情都好办了”。为了确保完成生产1070万吨钢产量这一目标,毛泽东在北戴河会议中还指出:你们回去以后,什么事情也不搞,专门搞几个月工业,不能丢就不能专,没有专就没有重点,粮食问题基本上解决,高产卫星不要过分重视。帝国主义压迫我们,我们一定要在三年、五年、七年之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大工业国。为了这个目的,必须集中力量把大工业搞起来,抓主要的东西,对次要的东西,力量不足就整掉一些。毛泽东对“有所不为,而后才有所为”做了进一步的说明和解释。

1958年,毛泽东“大跃进”想法提出后,周恩来等反冒进的正确思想受到压制。全国数亿人民立即被动员起来,投入到大炼钢铁、超英赶美的狂热中。随后全国各行各业都出现了“浮夸风”,以及一些荒诞不经的口号。

各部门、各地方都把钢铁生产和建设放在首位,各级党委第一书记挂帅,大搞群众运动,大搞土法炼钢;对原有企业的生产能力不断追加投资,致使基本建设规模迅速膨胀,战线越拉越长。经过突击蛮干,1958年底党中央宣布,提前12天完成钢产量翻番任务,钢产量为1108万吨,生铁产量为1369万吨。实际上合格的钢只有800万吨,所炼300多万吨土钢、416万吨土铁根本不能用。

大炼钢铁是当时积极向上的中国豪情使然,也是落后中国的发展焦虑。由于当时大量采用土法炼钢,致使炼出的钢铁根本不合格,必须回到大高炉里面重新炼。尤其老百姓把家里一些好端端的铁具,送去炼成了废铁,给自己造成很大的损失。与此同时,在锅碗瓢盆投入洪炉之时,成熟的庄稼烂在地里无人收割,农业生产受挫,粮食产量无法保证。层层压力之下,于是层层虚报。今天我们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而不是一味地去否定或者肯定,应当说赶英超美,其实是违背了经济规律与中国的实际国情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