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卞和坚定地认为玉是好的

卞和坚定地认为玉是好的

时间:2022-0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59年12月—1960年2月,毛泽东参加阅读和讨论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第三版)》时,又讲了《韩非子·和氏》中卞和献璞的故事。毛泽东借用韩非这个思想又有所发挥,讲透了坚信真理、坚持真理和让人家相信真理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

除此之外,毛泽东还用“卞和献璞”典故说明认识和坚持真理。

1959年12月—1960年2月,毛泽东参加阅读和讨论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第三版)》时,又讲了《韩非子·和氏》中卞和献璞的故事。他说:

“卞和坚信真理,坚定地认为自己的玉是好的,第三次献上去,确实证明这是块好玉,才取得了人们的信任。所以,任何真理要使人们相信,绝不会是一帆风顺。”(《党的文献》1994年第5期)

韩非写作《和氏》一篇,讲完“卞和献璞”故事,他接着从中牵引出要说的道理,他发挥说:

夫珠玉,人主之所急也。和虽献璞而未美,未为王之害也,然犹两足斩而宝乃论,论宝若此其难也。今人主之于法术也,未必“和氏”之急也,而禁群臣士民之私邪。然则有道者之不僇也,特帝王之璞未献耳。主用术,则大臣不得擅断,近习不敢卖重,官行法,则浮萌趋于耕农,而游士危于战陈。则法术者乃群臣士民之所祸也。人主非能倍大臣之议,越民萌之诽,独周乎道言也,则法术之士虽至死亡,道必不论矣。

韩非的意思是说:珍珠宝玉是君主急需的,即使卞和献的玉璞不够完美,也并不构成对君主的损害,但还是在双脚被砍后,宝玉才得以论定,鉴定宝玉就是如此的困难。如今君主对于法术,未必像对和氏璧那样急需,还要用来禁止群臣百姓的自私邪恶行为。既然这样,那么法术之士还没被杀戮的原因,只是促成帝王之业的法宝还没进献罢了。君主运用法术,大臣就不能擅权独断,左右近侍就不敢卖弄权势,官府执行法令,游民就得从事农耕,游说之士就得冒着危险去当兵打仗,那么法术就被群臣百姓看成是祸害了。君主不能违背大臣的议论,摆脱黎民百姓的诽谤,单要完全采纳法术之言,那么法术之士即使到死,他们的学说也一定不会被认可。

韩非所表达的主题是:卞和两次被砍脚“好玉”才被论定,“论宝若此其难也”;“法术之士”的“法术”,也不易为人主认可,“独周乎道言”,“法术之士”即使到死,而他们的“道必不论”!这实质上等于说,法术之士的命运有如献璞的卞和。

毛泽东借用韩非这个思想又有所发挥,讲透了坚信真理、坚持真理和让人家相信真理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有卞和两刖其足而抱定自己之璞是真玉的坚定信念,才能坚持真理,宣传真理,实践真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