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奉和张大夫酬高山人

奉和张大夫酬高山人

时间:2022-01-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张大夫:即张伯仪:《旧唐书·德宗纪》载:建中三年三月戊戌,“以岭南节度使张伯仪检校兵部尚书,兼江陵尹、御史大夫、荆南节度等使。”后遂以“龟印”为官印的通称。由“豸冠亲谷弁,龟印识荷衣”二句可知张大夫和高山人相交甚厚。“座右寒飙爽,谈余暮角微”二句极写张大夫、高山人畅谈之兴甚高。“苍生须太傅,山在岂容归”二句,暗指张大夫因时务羁身,虽有归隐之心,亦不能随高山人归山。

野客居铃阁[2],重门将校稀。豸冠亲谷弁[3],龟印识荷衣[4]。座右(一作坐久)寒飙(一作泉)爽,谈余暮角微[5]。苍生须太傅[6],山在岂容归。

【注释】

[1]张大夫:即张伯仪:《旧唐书·德宗纪》载:建中三年三月戊戌,“以岭南节度使张伯仪检校兵部尚书,兼江陵尹、御史大夫、荆南节度等使。”时作者被贬为长林县丞,长林县正在荆南节度使管辖区域。高山人:或为友人高胜。见《增订》960页。

[2]野客:村野之人,多借指隐逸者,这里代指高山人。杜甫《柟树为风雨所拔叹》:“野客频留惧雪霜,行人不过听竽籁。”铃阁:将帅或州郡长官办事的地方。

[3]“豸冠”二句:豸冠,即獬豸冠,古代御史等执法官吏戴的帽子。这里代指张大夫。《后汉书·舆服志下》:“法冠,一曰柱后。高五寸,以纚为展筒,铁柱卷,执法者服之,侍御史、廷尉正监平也。或谓之獬豸冠。獬豸神羊,能别曲直, 楚王尝获之,故以为冠。”《旧唐书·肃宗纪》:“御史台欲弹事,不须进状,仍服豸冠。”谷弁:谷,谷木,即楮木,或称构木。落叶乔木,皮可制纸。谷弁,即用谷木做成的帽子,多为贫士或隐者所戴,也称楮弁、楮冠。这里代指高山人。《韩诗外传》卷一:“子贡乘肥马、衣轻裘,中绀而表素,轩车不容巷,而往见之。 原宪楮冠、黎杖而应门,正冠则缨绝,振襟则肘见,纳履则踵决。”

[4]龟印:雕成龟形印纽的印章。语本汉卫宏《汉官旧仪补遗》卷上:“列侯印黄金龟纽,文曰印;丞相、大将军黄金印龟纽,文曰章。”后遂以“龟印”为官印的通称。这里代指张大夫。荷衣:传说中用荷叶制成的衣服,常指高人或隐士所服之衣。这里代指高山人。《楚辞·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楚辞·九歌·少司命》:“荷衣兮蕙带,倏而来兮忽而逝。”由“豸冠亲谷弁,龟印识荷衣”二句可知张大夫和高山人相交甚厚。

[5]座右:座侧。暮角:日暮的号角声。唐刘长卿《长沙馆中与郭夏对雨》:“润上春衣冷,声连暮角愁。”“座右寒飙爽,谈余暮角微”二句极写张大夫、高山人畅谈之兴甚高。

[6]太傅:即谢安。谢安,字安石,谥太傅。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卷下:“谢公在东山,朝命屡降而不动。后出为桓宣武司马,将发新亭,朝士咸出瞻送。高灵时为中丞,亦往相祖。先时,多少饮酒,因倚如醉,戏曰:‘卿屡违朝旨,高卧东山,诸人毎相与言: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今亦苍生将如卿何?’谢笑而不答。”“苍生须太傅,山在岂容归”二句,暗指张大夫因时务羁身,虽有归隐之心,亦不能随高山人归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