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

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

时间:2022-01-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太尉执事〔2〕: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1〕枢密:指枢密使,掌管全国军政。太尉是高级武官的尊称。宋仁宗嘉祐二年,苏辙考中进士。返乡时,苏辙给枢密院使韩琦呈上了这封信。此信着意表示对韩琦的仰慕求见之心,阐明了修养气质、生活实践、文章风格与写作水平有着必然的关系。

太尉执事〔2〕: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3〕。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4〕,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汨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过秦、汉之故都,恣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至京师,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见翰林欧阳公〔5〕,听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6〕。而辙也未之见焉。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辙之来也,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

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然幸得赐归待选〔7〕,使得优游数年之间,将以益治其文,且学为政。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注释】

〔1〕枢密:指枢密使,掌管全国军政。韩太尉:韩琦,北宋贤相、名将。太尉是高级武官的尊称。参见本书卷十《相州昼锦堂记》。

〔2〕执事:左右办事的人。这是尊敬对方的说法,表示不敢直接致信对方。

〔3〕疏荡:疏放、跌宕。

〔4〕百氏之书:指诸子百家著作。

〔5〕欧阳公:欧阳修。

〔6〕方叔、召虎:均周宣王时大臣,征讨荆蛮、淮夷有功。

〔7〕赐归待选:苏辙已中进士,依宋制,仅取得作官的资格,还须经吏部考试合格,才能授官。

美文共赏

宋仁宗嘉祐二年,苏辙考中进士。返乡时,苏辙给枢密院使韩琦呈上了这封信。此信着意表示对韩琦的仰慕求见之心,阐明了修养气质、生活实践、文章风格与写作水平有着必然的关系。

文章的本意是为求见,但作者在文中,起笔却撇开求见之意,而从作文养气说起,谈到游历名山大川,继而说到晋见欧阳修,又由欧阳修说到愿见韩太尉,方点出上书本意,巧妙地把干谒求进之事纳入文学活动的范围,显得高雅拔俗,比一般的请谒之作高明了许多,“注意在此,而立言在彼”的结构方式,也大大增强了本文的思想力量。文中,苏辙提出的“文气说”,强调后天实践对文学创作的重要性,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关于“文气”的文学理论,几百多年来,这篇佳作一直传诵不衰,深受人们喜爱。

全文理直气壮,层层深入,步步逼近,既论证了所要说明的问题,又充分表达了欲见太尉之意,顺理成章,文情奔放,用语得体而自然。

本篇名句

“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

司马迁游历天下,看尽天下的名山大川,又同燕、赵一带的豪侠交往,所以他的文章疏朗豪放,颇有奇特的气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