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丰乐亭记(欧阳修)

丰乐亭记(欧阳修)

时间:2022-01-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这是欧阳修被贬到滁州第二年写的一篇山水记叙文。文章除了记述丰乐亭的建造经过以及与滁州人共游之乐外,还描绘了滁州从战乱到和平的变迁,从而表达了生活安定来之不易,提醒人们居安思危,珍惜安定生活。欧阳修体察民情,关心百姓疾苦,将滁州治理得井然有序,与百姓相处和谐,关系融洽,于是他才“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能够与民忘情山水。

修既治滁之明年〔1〕,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近。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2〕,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3〕,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4〕。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昔太祖皇帝尝以周师破李景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5〕,生擒其将皇甫晖、姚凤于滁东门之外,遂以平滁。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升高以望清流之关,欲求晖、凤就擒之所,而故老皆无在者,盖天下之平久矣。

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向之凭恃险阻,铲削消磨,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

今滁介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6〕,以乐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于百年之深也〔7〕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8〕,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注释】

〔1〕滁:今安徽滁州市。

〔2〕特:独。

〔3〕窈:深。远:幽静。

〔4〕滃:形容水盛。

〔5〕李景:指南唐中主李璟。

〔6〕畎:田间小沟。畎亩:田地。

〔7〕涵煦:滋润化育。

〔8〕掇:拾取。

美文共赏

这是欧阳修被贬到滁州第二年写的一篇山水记叙文。文章除了记述丰乐亭的建造经过以及与滁州人共游之乐外,还描绘了滁州从战乱到和平的变迁,从而表达了生活安定来之不易,提醒人们居安思危,珍惜安定生活。

这篇散文,融记叙、议论、抒情和描写于一体,运用今昔对比的手法,在记叙中反复抒发感慨,写得很有感情。无论是记述还是描绘,全文都是围绕“乐”而写:建亭取名为“乐”,是思乐;与滁人共游为“乐”,是同乐。乐在亭中,乐在山川,乐在和平安定的岁月中。欧阳修体察民情,关心百姓疾苦,将滁州治理得井然有序,与百姓相处和谐,关系融洽,于是他才“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能够与民忘情山水。“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于百年之深也”,即这是国家的恩德。

欧阳修的散文,语言简洁,含义深远。全篇不足五百字,却多角度、深层次地写出了“丰乐亭”的“乐”意。

本篇名句

“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使百姓知道他们能够安享丰收之乐,主要是有幸生在太平无事的年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