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桃花源记(陶渊明)

桃花源记(陶渊明)

时间:2022-01-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是东晋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它描绘了一幅没有战乱、自给自足、鸡犬之声相闻、老幼怡然自得的世外桃源的图景。“世外桃源”在当今成为一个人间生活理想境界的代名词。文中还有不少沿用至今的成语,如,世外桃源、豁然开朗、阡陌交通、黄发垂髫、落英缤纷、怡然自得、鸡犬相闻、无人问津、与世隔绝。土地平旷,房屋整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以及桑树竹林等。

晋太元中〔1〕,武陵人捕鱼为业〔2〕,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3〕。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4〕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5〕,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6〕,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7〕,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8〕,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9〕,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10〕,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11〕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亲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注释】

〔1〕太原:东晋孝武帝的年号,应作“太元”。

〔2〕武陵:郡名,在今湖南常德市。

〔3〕落英:落花,一作“初开的花”解。

〔4〕穷:寻求到尽头。

〔5〕俨然:整齐的样子。

〔6〕阡陌:田间的小路。

〔7〕黄发:老年人。垂髫(tiáo):指小孩。

〔8〕要(yāo):同“邀”。

〔9〕延:邀请。

〔10〕扶:沿着。向路:旧路。志:标记。

〔11〕诣:音“义”,往见。

美文共赏

《桃花源记》是东晋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这是一篇虚构的用来寄托作者社会理想的作品。它描绘了一幅没有战乱、自给自足、鸡犬之声相闻、老幼怡然自得的世外桃源的图景。

文章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按时间先后顺序,把发现桃源、小住桃源、离开桃源、再寻桃源的曲折情节贯串起来,描绘了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自给自足,恬静依然,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图景,与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照。尽管这样的社会是虚无的,但是文中反映的是作者及广大劳动人民所向往的一种理想社会,也反映出人民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抗。全文叙述委婉曲折,层次分明,语言质朴自然,写景瑰丽如画,虽幻似真,虽虚似实,用艺术的手法展示了一幅绝妙美好的图景。

“世外桃源”在当今成为一个人间生活理想境界的代名词。文中还有不少沿用至今的成语,如,世外桃源、豁然开朗、阡陌交通、黄发垂髫、落英缤纷、怡然自得、鸡犬相闻、无人问津、与世隔绝。

本篇名句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土地平旷,房屋整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以及桑树竹林等。田间的小路纵横交错,鸡鸣狗吠,人来人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