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史(其三)

史(其三)

时间:2022-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据《史记·鲁仲连列传》记载,秦使白起围赵,赵国计划尊秦为帝,以求罢兵。当时鲁仲连正在赵国,说服赵人放弃了这个计划。《史记·鲁仲连列传》说他“好持高节”。分,指分别颁发。这是左思《咏史》诗的第三首,歌颂段干木、鲁仲连建功立业后不受赏赐的高尚情操,寄托了诗人视富贵如浮云、功成后想要隐居山林的理想。诗歌的开始就用典,以段干木、鲁仲连两个历史人物的事迹切入,对于他们二人,诗人表达出深切的仰慕之情。

左思

吾希段干木,偃息藩魏君

吾慕鲁仲连,谈笑却秦军

当世贵不羁,遭难能解纷

功成耻受赏,高节卓不群

临组不肯緤,对珪宁肯分

连玺耀前庭,比之犹浮云

[注释]①希—向慕。段干木—战国魏人,隐居穷巷,不愿做官,是当时的贤者,魏文侯对他很恭敬。偃息—退隐而高卧。藩魏君—保卫魏国国君。据《吕氏春秋·期贤》篇记载,秦国要兴兵攻打魏国,司马唐谏秦国君说:段干木是位贤人,魏国以礼待他,天下没有不知道的,不可以加兵。秦国君以为然,终于不敢攻打。②慕—仰慕。鲁仲连—战国齐人,好奇伟俶傥之策,而不肯做官,事迹见《史记·鲁仲连列传》。却秦军—退秦军。据《史记·鲁仲连列传》记载,秦使白起围赵,赵国计划尊秦为帝,以求罢兵。当时鲁仲连正在赵国,说服赵人放弃了这个计划。秦军知道后,退兵五十里。鲁仲连退秦军是用舌辩,所以说“谈笑”。③贵不羁—以不被笼络为高贵。不羁,不受笼络。遭难—遇到患难。解纷—解除纷扰。据《史记·鲁仲连列传》记载,鲁仲连却秦军之后,平原君要给他高封厚赏,他再三辞让说:“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取也。即有取者,是商贾之事也,而连不忍为也。”这两句是说世上所贵者是那些能为人排难解纷的不羁之士。④高节—高尚的节操。卓—高的样子。《史记·鲁仲连列传》说他“好持高节”。⑤组—丝织的绶带。古代做官的人用来系印玺以结在腰间。緤—系。不肯緤—不肯结挂印玺。珪—瑞玉板,上圆下方。古代诸侯,不同的爵位,分颁不同的珪。宁肯分—指不接受官爵。分,指分别颁发。⑥连玺—成串的印。耀前庭—光照前庭。比之犹浮云—把高官厚禄看得像浮云一样轻。

赏 析

这是左思《咏史》诗的第三首,歌颂段干木、鲁仲连建功立业后不受赏赐的高尚情操,寄托了诗人视富贵如浮云、功成后想要隐居山林的理想。主旨同第一首。

诗歌的开始就用典,以段干木、鲁仲连两个历史人物的事迹切入,对于他们二人,诗人表达出深切的仰慕之情。特别是鲁仲连,他的高尚情操就在于为人排忧解难而不取分毫报酬。这里不仅是在歌颂古人的美好品德,也寄托了诗人的理想。尽管仕途不得意,但诗人依然渴望建功立业,也希望能像鲁仲连一样功成身退,不受封赏。

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因门第低微,诗人在仕途上难以有所作为,他的理想也只能是昙花一现的幻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