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海藏楼试笔

海藏楼试笔

时间:2022-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诗的方面,他被视为“同光体”的领袖,与陈三立比肩,同时代人对其诗颇多赞誉,如金天羽就认为“海藏之诗,足千古矣”。有《海藏楼诗》《骖乘日记》等著作传世。试笔—参阅本书文廷式《辛丑元日试笔》注。郑孝胥在戊戌变法之年,隐居于上海海藏楼、校定《经世文续编》时,有感于国事时局,以诗的方式发表了自己的感慨及议论。

郑孝胥

沧海横流事可伤[265],陆沉何地得深藏[266]
廿年诗卷收江水,一角危楼待夕阳。
窗下孔宾思遁世[267],洛中仲道感升堂[268]
陈编关系知无几[269],他日谁堪比辨亡[270]

[诗人简介]郑孝胥(1860-1938),字苏龛,号海藏,福建省闽县(今福州)人,清朝改革派政治家,亦曾因出任过伪满洲国国务总理而为人所不齿。在诗的方面,他被视为“同光体”的领袖,与陈三立比肩,同时代人对其诗颇多赞誉,如金天羽就认为“海藏之诗,足千古矣”。有《海藏楼诗》《骖乘日记》等著作传世。

[注释]

[264] 海藏楼—据诗题下注并郑孝胥日记,此诗当作于1898年,时郑孝胥于上海虹口寿椿里赁楼而居,取苏轼“万人如海一身藏”诗句之意,题为“海藏楼”。试笔—参阅本书文廷式《辛丑元日试笔》注。

[265] 沧海横流—海水到处泛滥,比喻时局之不安。

[266] 陆沉—陆地无水而沉,比喻隐居。《庄子·则阳》:“方且与世违而心不屑与之俱,是陆沉者也。”

[267] 窗下孔宾—用十六国时期学者祁嘉(字孔宾)的典故,来比喻隐逸的志向。祁嘉清贫嗜学,忽一夜,窗间有声呼之曰:“祁孔宾,祁孔宾,隐去来,隐去来!修饰人世,甚苦不可谐。”天亮后祁嘉就到敦煌隐居去了。

[268] 洛中仲道—指晋朝的董养,字仲道,陈留浚仪人。升堂—据《晋书·隐逸列传》记载,董养在泰史年间到洛阳,但并不干禄求荣,而以隐士知名当世,及司马炎的皇后杨后(当时是皇太后)为儿媳贾南风(时为惠帝司马衷皇后)所废,董养感慨于此,在游太学的时候,登上厅堂叹息道:“建斯堂也,将何为乎?”感升堂,即感慨于时局的混乱。

[269] 陈编—指古书典籍。作者原在此处自注,说明作此诗时正从事的事情:“时校定《经世文续编》。”

[270] 辨亡—指西晋陆机(东吴重臣陆逊之孙)所著《辨亡论》。据《晋书·陆机传》:“以孙氏在吴,祖、父世为将相,有大勋于江表,深慨孙皓举而弃之,乃论权所以得,皓所以亡,又欲述其祖父功业,遂作《辨亡论》两篇。”ft

赏析

本诗为七言律诗,押阳韵,韵脚为“伤”“藏”“阳”“堂”“亡”。

郑孝胥在戊戌变法之年,隐居于上海海藏楼、校定《经世文续编》时,有感于国事时局,以诗的方式发表了自己的感慨及议论。

诗的首联说:时局动荡如沧海横流,实在是令人哀伤;要在何处归隐,才能深深地将自己藏起来呢?中间两联对仗,回顾了自己二十年来的写作,以及如今的景况,以祁嘉和董养两位隐士的典故表白自己乱世归隐的志向。在尾联,诗人感慨了一下自己手头从事的事业虽然是编纂“经世之文”,却与世运时局关系不大,不知道后世会不会有人将之等同于《辩亡论》一类的著作?

这首诗寄托遥深,表意则婉转蕴藉,以才学、典故驱动全诗而雕琢字句,意味深长,充分体现了晚清作为宋诗派余脉的“同光体”之特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