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八哀诗·钱宗伯牧斋

八哀诗·钱宗伯牧斋

时间:2022-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此事亦可参证于黄宗羲的文章《思旧录·钱谦益》。这一首的哀悼和纪念对象正是钱谦益,因他曾担任南明弘光朝的礼部尚书,而题为“钱宗伯牧斋”。颈联写的是钱谦益去世后的情况。也即,诗人这个设问句的答案,正是钱谦益以身后事相托的自己——黄宗羲认为柳如是为钱谦益红颜知己,而自己则是他的文学知己。作为史学家,黄宗羲这首诗记录了关于钱谦益生前身后事的几大关节,而作为诗人和亡者的知己,他又为之倾注了无限深情。

黄宗羲

四海宗盟[11]五十年,心期末后与谁传[12]
凭裀引烛烧残话[13],嘱笔完文抵债钱[14]
红豆俄飘迷月路[15],美人欲绝指筝弦[16]
平生知己谁人是?能不为公一泫然[17]

[诗人简介]黄宗羲(1610-1695),字太冲,号梨洲,世称梨洲先生,浙江余姚县(今宁波余姚市)人。清初经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三大思想家,又被誉为“中国思想启蒙之父”。有《南雷诗历》《南雷文定》等。

[注释]

[11] 宗盟—原指主持会盟,用在文人身上,一般指主盟文坛。

[12] 心期—心愿,期望,心思。末后—最后,明清之际常以此指死后。

[13] 凭—倚靠。裀—通“茵”,指两层床垫。烧残话—指交谈至深夜,引烛火照明,而话至夜阑,形容交谈之久、之深。

[14] 嘱笔完文抵债钱—此句指黄宗羲受钱谦益嘱托,代笔作文三篇,抵还钱谦益欠下的文债。此事亦可参证于黄宗羲的文章《思旧录·钱谦益》。

[15] 红豆—指钱谦益八十大寿上,其妻柳如是所赠以为寿礼的红豆,以寓相思之意。俄—形容时间很短,瞬间。月路—朦胧、寂寥的月下之路。

[16] 美人—指柳如是。欲绝—柳如是为钱族人所逼迫,最后以自缢相抗。

[17] 泫然—流泪貌,亦直接指流泪。ft

赏析

本诗为七言律诗,押先韵,韵脚为“年”“传”“钱”“弦”“然”。

黄宗羲是清初重要的思想家和学者,并不以诗词名世,每有所作,质量却很高。本诗是他的组诗《八哀诗》中的一篇,沿用了杜甫《八哀诗》的旧题和旨趣,用以哀悼和纪念他自己的八位师友。这一首的哀悼和纪念对象正是钱谦益,因他曾担任南明弘光朝的礼部尚书(别称宗伯),而题为“钱宗伯牧斋”。

这首诗追忆的是诗人自己和钱谦益之间的交往,两个人的相知、相待,以及钱谦益对自己的帮助与期许。诗的首联说:钱先生主盟文坛五十年,(在文化事业上)他期望的身后传承者是谁呢?言外之意是,诗人很可能以钱谦益的精神传承者自居,当然这不是狂妄的表现,而是一种以斯文自任的担当。接下来,在颔联中,诗人追忆了两人的交往,当然也侧面给出了为何自视为传承“心期”者的理由:康熙三年(1664)四月末,黄宗羲等明代遗民前往常熟探视病中的钱谦益,钱与黄交谈至深夜,并以后事(丧葬之事与埋墓之铭)相托——对于一个文人来说,有什么事比身后之名更重要呢,但他将此事托付给了黄宗羲,可见对黄的信任和重视;而另一方面,诗人回忆起了昔日替钱谦益代笔作文的往事——钱谦益曾欠下三篇润笔千金的文债,衰年难以作文,对别人的代笔又不满意,非黄宗羲代笔不可,及至黄宗羲交稿,钱谦益“叩首而谢”——往事的回放,也使他感受到了钱谦益的看重与信任。这四句诗,用了对比的修辞:主盟文坛五十年,何其煊赫;而暮年何等凄凉,贫病交加,以至于需要卖文抵债。

颈联写的是钱谦益去世后的情况。作者原在此联下有注:“皆身后事。”见证钱谦益、柳如是爱情与姻缘的那颗红豆,在钱去世后,也如柳如是的遭遇一般,在清冷朦胧的月下之路上转瞬飘荡——昔日大寿的盛况和如今的冷清,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而昔日的美人柳如是,也终被逼迫至于自缢而死,从此那筝声不再响起,而知音早已不在。诗人接下来在尾联上句说:钱公的一生中,有谁堪称是你的知己呢?原句下有作者自注:“应三四句。”也即,诗人这个设问句的答案,正是钱谦益以身后事相托的自己——黄宗羲认为柳如是为钱谦益红颜知己,而自己则是他的文学知己。尾联的下句,这“一泫然”,仍如作者自注所说,应的则是五六句——钱谦益的身后凄凉,柳如是的悲惨遭遇,又怎么能不令诗人为之泫然泣下呢?这两句,连在一起看,则可以这么理解:君既许我为知己,我又怎能不为你的遭遇而感到悲伤流泪呢?

这样的诗,接续了中国诗的悼念传统和知音传统,更将两个文人之间的友谊和互相期许写得淋漓尽致。作为史学家,黄宗羲这首诗记录了关于钱谦益生前身后事的几大关节,而作为诗人和亡者的知己,他又为之倾注了无限深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