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规劝父母有技巧

规劝父母有技巧

时间:2022-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子贡说:“儿子听从父亲的吩咐当然就是孝顺,臣子遵从君主的命令当然就是忠诚,怎么,在夫子您这里还能有其他的答案吗?”“真是小人之见!”

原 典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意 译

孔子说:“侍奉父母,对他们的过错应当委婉地劝谏。如果父母没有听从,应仍然尊敬不背逆,虽然忧伤,却不埋怨。”

处 世 智 慧

鲁国国君鲁哀公问孔子:“儿子听从父亲的吩咐是否就是孝顺?臣子遵从君主的命令是否就是忠诚?”

孔子没有回答。鲁哀公又问了两遍,孔子仍然没有应答。

孔子走出宫室,告诉子贡刚才的事,然后问他的意见。

子贡说:“儿子听从父亲的吩咐当然就是孝顺,臣子遵从君主的命令当然就是忠诚,怎么,在夫子您这里还能有其他的答案吗?”

“真是小人之见!”孔子摇着头说,“你的见识不够啊。过去,一个拥有万乘兵车的大国,只要有四个直言敢谏的臣子,就可以保证国土不丢失一寸;一个拥有千乘兵车的小国,只要有三个直言敢谏的臣子,就可以保证国家的安全;一个拥有百乘兵车的封君,只要有两个直言敢谏的臣子,就可以保证封邑的存在。

“父亲只要有一个直言的儿子,就不会做出无礼的事情,士人只要有一个直言的朋友,就不会做出不义的事情。可见,儿子只是一味地听从父亲的吩咐,怎么能说就是孝顺呢?臣子只是一味地遵从君主的命令,怎么能说就是忠诚呢?能够使父亲、君主作出正确的决定然后再给予服从,才可以称得上是孝顺和忠诚。”

所以即使是儿子对父母,也是可以并且需要“谏言”的。孔子称这种“谏”为“几谏”,“几”为柔和之意,“几谏”就是委婉柔和地劝谏父母。

隋朝末年,兵荒马乱,战火纷飞,各路义军高举反隋朝暴政的大旗,争夺天下,而李渊父子的军队就是其中的一支。

在李家军中,李世民头脑冷静、思维缜密,是父亲李渊身边的得力战将。虽然他年纪轻、资历浅,李渊对他却很器重,常让他到军帐中和老将领们一起商议进攻退敌之策。

李世民并没有因为自己人微言轻而一味地对老将领唯唯诺诺,他经常勇敢地发表自己对战局的见解。

正是因为他的直言敢谏,李渊起兵的第一仗才顺利地消灭了劲敌,为唐朝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李渊当时在太原为官,他碰到的第一个劲敌就是一个叫宋老生的人。李渊原本打算拔营攻打宋老生,但在先头部队出发之后,天空飘起了连绵细雨。一时间,道路泥泞,粮草短缺,李渊对于是否出兵十分犹豫。夜里,又传来了一个雪上加霜的消息,死对头刘武周和突厥联手,准备抄他的后路。

前有强敌,后有追兵,李渊决定退回太原,放弃这次进攻的机会。众将领没有反对,李世民心中却有些疑惑,他劝说父亲:“刘武周要抄我军后路的消息很可能是讹传,是宋老生为了阻止我方出兵故意放出的假消息。如果我们这次不把握机会一鼓作气歼灭宋老生的军队,就会后患无穷呀!”

李渊觉得李世民年少轻狂,断然拒绝了他的劝谏。李世民又进谏了好几次,李渊都没有采纳。

撤军令马上就要下达了,李世民忧心忡忡,整夜在床上辗转反侧。经过一夜的思考,他决定再次劝说父亲。天快亮的时候,李世民跑到父亲的帐篷门口,守卫的亲兵不让他进去,情急之下,他跪在门口号啕大哭起来。

李渊被帐外传来的伤心的哭声吵醒了。他披上衣服走了出去,发现李世民跪在地上哭泣。他将儿子扶起来,问他如此伤心的原因。

李世民含泪说:“孩儿无法说服父亲不要放弃此次大好机会,心中十分难过。”随后,他再次将这一仗的形势以及利弊向父亲详细、恳切地分析了一遍,希望父亲能收回撤军令。

李渊比之前冷静了很多,在儿子的劝说下,他最终决定继续进攻宋老生,打出了漂亮的第一仗。在后来的战斗中,父子并肩作战,终于平定了各地的反王,开创了唐朝盛世。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父母也是如此。面对父母的过错,子女若能及时劝谏,便是父母的幸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