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坚定志向,要耐得住寂寞

坚定志向,要耐得住寂寞

时间:2022-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孔子并不是赞扬甘于贫穷,而是激赏面对贫穷自强不息的乐观旷达精神。孔子肯定的是在穷困的境遇下,仍不失其志,不失其乐,后世把这种快乐称为“孔颜之乐”。一次,孔子想要搬到东方九夷地方去居住。自古这么多仁人志士之所以能不以“陋”为陋,归根结底,就是因为身处陋室亦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清贫并不可怕,只要坚持操守,坚定志向,精神上的财富足可保自己平安康泰。

原 典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意 译

孔子说:“颜回,贤明啊!一小竹筒饭,一瓢冷水,住在偏僻简陋的街巷里。别人不堪忍受这种生活的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乐观的本性。颜回是真正的贤明之士啊!”

处 世 智 慧

孔子并不是赞扬甘于贫穷,而是激赏面对贫穷自强不息的乐观旷达精神。孔子胸怀仁爱,既希望普天之下的老百姓都能够有所养,有所乐,又怎会鼓励士人贫穷呢?孔子肯定的是在穷困的境遇下,仍不失其志,不失其乐,后世把这种快乐称为“孔颜之乐”。

一次,孔子想要搬到东方九夷地方去居住。有人说:“那里非常落后闭塞,不开化,怎么能住呢?”孔子说:“有君子去住,又怎么会闭塞落后呢?”

九夷这地方,别人住在那里,交通不便,饮食不便,起居不便,当然不适合居住。为什么孔子去住,那里就不落后了呢?因为孔子是带着精神的富矿去的。九夷那地方,因其偏远,人们的思想观念比较落后,正给了孔子传道的广阔空间,可以使孔子大有作为,这就是孔子与他人感觉不同的原因。

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因主张革新,被贬到安徽和州当通判。在那里,刘禹锡曾三易其室,最后搬进一间四周满是枯树的小屋,刘禹锡泰然处之,挥毫写下了脍炙人口的《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整篇铭文,流露出的是作者的高雅情操以及周围环境的清幽可爱,读之令人神清气爽,真是“何陋之有”?自古这么多仁人志士之所以能不以“陋”为陋,归根结底,就是因为身处陋室亦能坚守自己的志向。而一个人一旦以践行自己的志向为乐,这种快乐便不依赖于外在物质了。外在环境的艰苦无法撼动内心的快乐,那这种艰苦又何苦之有呢?

下面一则故事更说明了古人对清贫的态度。

晋国大夫叔向去见执政大夫韩起,韩起正在为贫困发愁。叔向赶紧表示祝贺。

韩起皱起眉头,说:“有什么好祝贺的?我有执政之名,却没有执政之实,如今我连与其他掌权的大夫交往的钱财都没有,都快愁死我了,你倒祝贺我,什么意思?”

叔向说:“从前栾书担任执政大夫,他的田产不足百顷,还不到卿大夫爵位应有田产的五分之一,家里连祭器都不齐备。但他品德高尚,遵守法度,名声传遍诸侯,因此在他杀了国君晋厉公后,也没有受到国人的责难。他的儿子栾黡正好翻了个个儿,目无法纪,贪婪放纵,竟然放高利贷敛财,多亏父亲留下的余德,他才得以善终。到了栾黡的儿子栾盈,就没有那么好的运气了。栾盈虽然有他祖父栾书的遗风,注重品行修养,但因为受到父亲栾黡恶行的连累,被迫逃亡楚国。如今您有栾书的清贫,我认为您也具有他的美德,所以向您表示祝贺。假如您追求的不是德行而是钱财,我恐怕吊唁还来不及昵,哪里会向您祝贺?”

韩起听罢,立即对叔向下拜,叩头说:“我韩起差点灭亡,多亏您的及时教导保护了我。不光我韩起,就是我韩氏的先祖曲沃桓叔以下先人,也都要感激您的恩德。”

清贫并不可怕,只要坚持操守,坚定志向,精神上的财富足可保自己平安康泰。相反,若只一味贪求富贵,再多金银家产也难求善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