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立志当心存大道

立志当心存大道

时间:2022-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少人以孔子为榜样认为少年立志要趁早,殊不知在儒家看来,立志的早晚在其次,更重要的是立志要心存大道。孔子立志做一个学人,也就是儒者,须知当时的学人不仅仅指学习知识、典籍、技艺,更包括学习根本道理,追求治国平天下的道义。君子立志,既是个人价值的实现,更是大道的践行。但对于伊尹谋求官职的事迹,后世却持有不同看法。历史事实也证明,伊尹不仅是优秀的烹饪师,更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原 典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意 译

孔子说:“我15岁立志于学习;30岁自立于社会;40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50岁懂得顺应天道因循之理;60岁对听到的人和事都能平静地容纳,明辨其旨意真伪;70岁顺乎本心天性,不勉而中,合乎法度,自成规矩。”

处 世 智 慧

子路问孔子,君子是什么样的人。孔子说,修养自己并且敬重他人。子路又问,这就够了吗?孔子补充道,修养自己,安顿周围的人。子路继续问,这就够了吗?孔子进一步说,修养自己,安顿百姓。后来的学者从中发展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目标

孔子“十有五而志于学”,在15岁的时候就树立了学习的志向。不少人以孔子为榜样认为少年立志要趁早,殊不知在儒家看来,立志的早晚在其次,更重要的是立志要心存大道。孔子立志做一个学人,也就是儒者,须知当时的学人不仅仅指学习知识、典籍、技艺,更包括学习根本道理,追求治国平天下的道义。志于道,在儒家看来是一个君子的天生使命,大千世界,人各有志,但君子的志向总是和大道融合在一起。君子立志,既是个人价值的实现,更是大道的践行。

伊尹是商朝的杰出宰相,曾辅佐商汤王推翻夏桀的残暴统治,又帮助商汤制定了各种典章制度,使商朝初期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伊尹终其一生辅弼商朝五代帝王,为商朝的经济政治发展繁荣奠定了牢固基础。但对于伊尹谋求官职的事迹,后世却持有不同看法。

万章是亚圣孟子的弟子。一天,万章问孟子:“有人说,伊尹为了求得官职,竟然去给汤做厨师,是这样的吗?”

孟子回答说:“哪有这样的事?伊尹本来是在郊野种地的农人,他志向高远,不合乎道义的,一根草都不会献出去;同样,不合乎道义的,一根草也不会收取。汤多次聘请他出来帮忙,还送给他不少礼物。伊尹说:‘我要这些东西干吗?难道出去做事比我自由自在地生活在田野间,思考尧和舜的道理还要好吗?’”

“那后来他怎么又出山了?”万章又问。

孟子说:“汤多次派人去请他,他的想法变了,说:‘与其独自思索尧和舜的道理,为什么不使汤成为尧和舜那样的伟大君主呢?为什么不使天下百姓成为尧和舜时代那样的幸福百姓呢?上天生育人,有先知先觉与后知后觉之分,先知先觉者的职责就是唤醒后知后觉者。我,伊尹,就是民众中的先知先觉者,如果我不站出来启发他们的觉悟,还有谁能够承担这个重任呢?’”

“他就这样去汤那里了?”万章问。

孟子看了万章一眼,说:“他心里装的是天下苍生。人们在夏朝桀的残暴统治下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在他心里,好像是他伊尹把百姓推进水火里去似的。他就是这样以承担天下重担为志向、为己任的。于是,他去见汤,游说他讨伐夏桀,以拯救天下百姓。”

这就是儒家对志向的理解。历史事实也证明,伊尹不仅是优秀的烹饪师,更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在普通人眼里,伊尹有为了做官宁愿以厨师的身份接近商汤之嫌,但孟子却认为伊尹本身就是一个胸怀大志的君子,农事和烹饪都只不过是其身外之“技”。换句话说,纵使是农民和厨师,伊尹的农民之志与厨师之志也决定了他远不止是一个普通的农民或厨师。这大概才是儒家真正强调的志向,它与当今的职业志向、兴趣志向都不太一样,它更立足于天下苍生,更关心百姓民生,因此也注定走得更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