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李白的这两首诗,其中一首诗写出了自己的感情

李白的这两首诗,其中一首诗写出了自己的感情

时间:2022-0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散入东风”,应上“暗飞声”,照下“满洛城”。“满洛城”是夸张的写法,由己及人,充类至尽。凡是客居洛城的人,听到了它,必然勾起乡愁。据现有资料,李白流夜郎时,他的妻子宗氏留在江西,并不在长安。与《春夜洛城闻笛》比较,则两诗都写闻笛,写笛声远播,到处可闻,是其所同;而前者写一般的离乡之感,后者写迁客的去国之情,是其所异。李诗写自己闻笛生情,推而及于他人也闻笛生情。

李 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东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这首诗大概是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在洛阳客居时所作,前半写闻,后半写感。

头两句,“谁家”、“暗飞声”,写出“闻”时的精神状态,先听到飞声,踪迹它的来处,却又不知何人所吹,从何而来,所以说是暗中飞出。“东风”点时,“洛城”点地。“散入东风”,应上“暗飞声”,照下“满洛城”。“满洛城”是夸张的写法,由己及人,充类至尽。由自己在城中某处听到暗暗地飘出的笛声,推而至于春风煦拂,遂使满城无处不闻。不但赞美了笛声之悠扬嘹亮,同时也为下文预留地步。两句缴足题面。

后两句,指出笛中所奏,是伤离的乐曲《折杨柳》。凡是客居洛城的人,听到了它,必然勾起乡愁。“何人不起”,也就是无人不起。用反诘,正是为了着重表明正意。本是自己闻笛而生故园之情,但由于诗人的这种感情太强烈了,就认为是旅人所共具,在诗中由个别的变成了一般的了。这种心理活动,在实际生活中常常会碰到。

作者还有一首《黄鹤楼闻笛》,可以和此诗比观: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这首诗是肃宗乾元二年(759)他获罪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所作。

起句写将去之地与必去之因。当时去贵州,一般都取道湖南,所以长沙是必由之路。但这一句不只是叙事,而且是用典。西汉文帝时代的贾谊由于敢于指责当时政治上的弊病,被当权大臣排挤,贬官长沙,一直为后人所同情。所以这句诗同时也暗寓有为自己参加李璘幕府一事进行辩解之意在内。

次句写去国之情。据现有资料,李白流夜郎时,他的妻子宗氏留在江西,并不在长安。所以这句诗写的实质上是眷恋朝廷之意,也就是所谓去国之情。一经获罪,回到京城的可能性就少了。西望从前活跃过的地方,不免有所感慨。但着笔很轻,不像其他诗人在这种遭遇时心情表现得十分沉重,这当然只能从作者豪迈不羁,蔑视权贵的个性获得解释。

后两句正写闻笛。此诗题亦作《与史郎中饮,听黄鹤楼上吹笛》,意思较为清楚。吹笛人在楼的上面,听笛人在楼的附近。听其所吹,乃是《梅花落》,因此也产生了和前述高适同样的联想。江城五月,当然没有梅花,但由于笛声广播江城,遂觉其地都有梅花落下,与前诗“散入东风满洛城”同意。在前面,我们解释高适诗“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两句时,曾说:听到的是四处飘扬的笛声,却仿佛看到了一夜之间吹满关山的花片,乃是现实中听觉与想象中视觉的通感和交织。此诗也正是如此。李白还有一首《观胡人吹笛》,其中说:“胡人吹玉笛,一半是秦声。十月吴山晓,梅花落敬亭。”亦可参证。

与《春夜洛城闻笛》比较,则两诗都写闻笛,写笛声远播,到处可闻,是其所同;而前者写一般的离乡之感,后者写迁客的去国之情,是其所异。在结构上,前一首先写所闻;后写所感,后一首则正相反,先写所感,后写所闻,但艺术效果都很好,这就是所谓“文无定法”。

我们还可以选两篇诗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和这篇诗进行比较。如顾况《听角思归》:

故园黄叶满青苔,梦后城头晓角哀。

此夜断肠人不见,起看残月影徘徊。

故园的黄叶已落满长了青苔的路上,则叶无人扫,路无人走,其园荒废已久可知,自己离家已久更可知。由于有家难归,更为思念,因此只有形之梦寐。而梦醒之后,天色将明,这时,号角的声音响起来了。自己的心情是沉重的,所以听到晓角,自然就觉其音哀伤。但是,长夜漫漫,梦魂颠倒,梦醒之后,更觉断肠,又有谁看见,谁知道呢?继续入梦,势所不能,起看残月,还是孤身一人,也只能对影徘徊,即让影子给自己作伴而已。

此诗写角声,与李诗中之笛声正相反。李诗写己之闻笛生情而推及别人也会闻笛生情,此诗则由闻角而但觉己之生哀,与人无涉。人虽闻角,但不思归,也就不会断肠,更不会独看残月,顾影徘徊了。

再如王建的《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在谁家?

庭院之中,满地都呈白色,足见月光之明亮,扣题“十五夜”。月明则鸦惊,不能安宿,所以曹操《短歌行》说:“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周邦彦〔蝶恋花〕也有“月皎惊乌栖不定”之句。这里说“树栖鸦”,是已到夜深月斜时候了。由于夜深,所以露水打湿了桂花。“桂花”是秋景,“无声”,见秋露初生,还不很浓,故虽沾花而未下滴,体物极细。这个夜晚,赏月的人可多了,所以说“人尽望”。但是,在许多人当中,谁是满怀秋思的呢(思字,在这里念去声,指对家乡、亲属或爱侣的怀念。如女子在家中怀念丈夫,可称室思,怀念丈夫的女子可称思妇)?这里的一句潜台词是:恐怕只有我了(谁家即谁。家字,在上面李白诗中及这里,都是语尾助词,无实义)。

此诗写十五望月,众人所同,而秋思满怀,惟独有我,与顾况闻角,所感相同。

李诗写自己闻笛生情,推而及于他人也闻笛生情。顾诗写他人虽听角,并不怀归;王诗写他人虽望月,并无秋思。即前者写的是人与人之间,由于境遇相同,感情可以彼此沟通;而后两者则是写的人与人之间,由于境遇不同,就难以对共同的景物获得同一的感受。这都是生活的真实,诗人们通过艺术的真实,将它们再现了出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