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孝敬父母,友爱兄弟

孝敬父母,友爱兄弟

时间:2022-0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孝敬父母的基础上,才会建构起仁、义、信等道德规范体系。[12]《诗经》中的诗篇对于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的君子加以颂扬,同时还揭示了孝悌的道德、心理及宗教内涵。因此,孝子事奉双亲有三项阶段要求:父母在世时要供养,父母去世要服丧,服丧期毕要祭祀。由上述可知,孝敬父母,友爱兄弟,也是《诗经》诗篇所阐述的人道之一。

一、孝敬父母,友爱兄弟

孝为百善之先,孝道是一切美德的基础。《礼记·祭统》曰:“忠臣以事其君,孝子以事其亲,其本一也,上则顺于鬼神,外则顺于君长。”孝为统贯周人家庭社会政治、道德、宗教的内在精神。在孝敬父母的基础上,才会建构起仁、义、信等道德规范体系。唐君毅指出:“人生而知孝悌,固中外人性之所同。然在中国古代宗法制度中,则本人之孝于其父母之心,而教人依理以充达其情于父之父、父之祖,以至于远祖,至以祖配享于天,敬祖如敬天之大祭,并将人对天之宗教上之崇敬,融摄于敬祖之中。……由是而敬君之心,亦可由自然孝悌之情以生出。于是人人同有之自然孝悌之情,皆为支持此宗法之社会制度及政治之统系者。故人能为孝子,即能为忠臣,而敬及于天子,亦及于天。是敬神、敬祖即敬人也。”[12]

《诗经》中的诗篇对于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的君子加以颂扬,同时还揭示了孝悌的道德、心理及宗教内涵。对于孝子养亲的孝行予以赞扬的诗,往往能从父母与子女亲情出发,强调侍奉父母为做人之本,是报答父母养育之恩的自然之事。如《小雅·蓼莪》:“哀哀父母,生我劬劳。”父母的恩德是给予了自己生命,并辛苦地将子女抚养成人。“欲报之德,昊天罔极”。即使恭敬地孝顺父母,也不能报答其浩浩之恩。因此孝道并不止于此。

《礼记·祭统》:“孝者,畜也。顺于道,不逆于伦,是之谓畜。是故孝子之事亲也,有三道焉:生则养,没则丧,丧毕则祭。养则观其顺也,丧则观其哀也,祭则观其敬也。尽此三道者,孝子之行也。”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所谓孝,就是畜的意思,对父母的敬爱至情蓄积于心就是孝。顺从道义,不悖伦常,这就叫畜。因此,孝子事奉双亲有三项阶段要求:父母在世时要供养,父母去世要服丧,服丧期毕要祭祀。供养时看他是否恭顺,服丧时看他是否悲哀,祭祀时看他是否诚敬与及时。能够尽心致力地做到这三项,才算是孝子的行为[13]。《诗经》之《周颂》、《大雅》多咏祭祖之事,或者大多是祭祖仪式所用乐歌,体现了祭祖追孝之心理,这是对孝道的另一种表述。《周颂》31首,绝大多数与祭祖有关。孔颖达《毛诗正义》云:

周颂皆太平之歌,所论多告神之事,篇多而事相类,所次意不似风、雅。观其大归,《清庙》之什陈文、武盛德,郊宗柴望配礼之大者。《臣工》之什言助祭祈报合乐,朝见事劣于《清庙》。《闵予》之什伤家道之未成,创往时之祸难,又陈绎告之末祭,类祃之小礼,比《臣工》又差劣焉。

这段话的大意是说《周颂》31首歌祭祖之事,其排列次序是以文王、武王、成王为序,并考虑了周人祖先功业的大小,文王武王功业盛大,故祭文王武王之诗在前。其余诸诗,虽为其他祭礼所歌,但也体现了祭祖之意。祭祖为孝道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因此,郑玄《诗谱·周颂谱》云:“礼行于祖庙,而孝慈服焉。”孔颖达《正义》:“祖庙得所,则民化上,知孝于祖祢,慈爱子孙,而服于君之政教矣。”[14]曾子也因此而发议论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论语·学而》)何晏《论语注》云:“孔曰:‘慎终者,丧尽其哀。追远者,祭尽其敬。’”邢昺《论语正义》:“‘慎终’者,终谓父母之丧也。以死者人之终,故谓之终。执亲之丧,礼须谨慎尽其哀也。‘追远’者,远,谓亲终既葬,日月已远也。孝子感时念亲,追而祭之,尽其敬也。‘民德归厚’者,言君能行此慎终、追远二者,民化其德,皆归厚矣。言不偷薄也。”[15]《周颂》和《大雅》祭祖诗所表现的正是孝子之敬与对死去的父母的怀念之情。从这一角度来说,过去被视为阿谀之作,甚至被视为糟粕[16]的《周颂》诸诗,实际也表现了人的自然本性,亦自有其伦理上的价值。

孔子弟子有若曾说:“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其为人也,孝于父母,必能顺于兄长。弟,即悌,顺也。《诗经》诗篇对此也有形象的表现。《小雅·常棣》云:“凡今之人,莫如兄弟。”“死丧之威,兄弟孔怀。原隰裒矣,兄弟求矣。”“兄弟既具,和乐且孺。”《大雅·皇矣》是周民族史诗之一,其第三章特别歌颂太伯、仲雍、季历兄弟之间相互友爱、相互谦让的事迹,并且以为这是周人历史上特别值得纪念的大事。诗云:“帝作邦作对,自大伯王季。维此王季,因心则友。则友其兄,则笃其庆,载锡之光。受禄无丧,奄有四方。”据说太王古公亶父有子三人,长子太伯,次子仲雍,少子季历(王季)。季历生子昌,有才德,太王欲传位于昌。太伯和仲雍知父之意,遂逃于吴地,让位于季历,好传位给姬昌。这才有了后来文王兴周之事。所以《皇矣》的作者认为周朝基业的奠定与季历三兄弟的友爱有直接关系。

与正面赞扬孝敬父母、兄友弟恭相反,诗人对因故不能尽孝于父母,也表示特别的痛苦或不安,或者对有违孝悌之道的人和事,也毫不留情地进行了批评。《邶风·凯风》的作者,对于不能尽孝于母亲,在诗中进行了忏悔: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睍睆黄鸟,载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朱熹《诗集传》云:“诸子自责。言寒泉在浚之下,犹能有所滋益于浚,而有子七人,反不能事母,而使母至于劳苦乎?”方玉润《诗经原始》亦云此诗为“孝子自责以感母心也。”还有《唐风·鸨羽》反复申说:“王事靡盬,不能艺稷黍。父母何怙?悠悠苍天,曷其有所?”诗人是一位农夫,因为长年的徭役,使其不得养其父母,因此作诗来抒发内心的怨痛。再如《邶风·柏舟》作者谴责其兄弟说:“亦有兄弟,不可以据。薄言往愬,逢彼之怒。”本来希望兄弟在自己需要帮助时能支持自己,但对方却态度恶劣地责骂自己。诗人为此十分伤心和愤怒。这类诗篇还有许多,不一一列举。

由上述可知,孝敬父母,友爱兄弟,也是《诗经》诗篇所阐述的人道之一。儒家所倡导的孝悌之义,本源自《诗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