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游苏仙岭记

游苏仙岭记

时间:2022-0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郴水东自山峡,曲至城东南隅,折而北径城之东关外,则苏仙桥横亘其上。著《徐霞客游记》。四月三日由蓝山田心铺经朱禾铺到达临武垫江铺,四日游龙洞,五日游挂榜山。十日抵郴州,游苏仙岭。游郴10日,有《游苏仙岭记》等6篇游记。K[中观]即今苏仙岭景星观。到达这里后雨又下得很大了,我来不及进城,暂且在江边的酒肆里吃饭,于是打着雨伞游苏仙岭。

明·徐霞客

初十日B,雨虽止而泞甚。自万岁桥C北行十里,为新桥铺,有路自东南来合。想桂阳县D之支道也。又北十里为郴州之南关。郴水东自山峡,曲至城东南隅,折而北径城之东关外,则苏仙桥横亘其上。九洞,甚宏整。至是雨复大作,余不暇入城,姑饭于溪上肆中,乃持盖为苏仙之游。

随郴溪西岸行一里,度苏仙桥,随郴溪东岸行,东北二里,溪折西北去,乃由水经E东上山。入山即有穹碑F,书“天下第十八福地”。由此半里,即为乳仙宫。丛桂荫门,清流界道,有僧乘宗G出迎客。余以足袜淋漓,恐污宫内,欲乘势先登山顶,与僧为明日期。僧以茶笋出饷,且曰:“白鹿洞即在宫后,可先一探。”余急从之。

由宫左至宫后,则新室三楹,掩门未启。即排推开门以入,石洞正在楹后,崖高数丈,为楹掩,俱不可见,洞门高丈六,止从楹上透光入洞耳。洞东向,皆青石迸裂,二丈之内,即成峡而入,已转东向,渐洼伏黑隘,无容匍伏H矣。成峡处其西石崖倒垂,不及地者尺五,有嵌裂透漏之状。正德五年,锡邑秦太保金时,以巡抚征龚福全,勒石于上I。又西有一隙,侧身而进,已转南下,穿穴匍伏出岩前,则明窦J也。复从楹内进洞少憩,仍至前宫。

别乘宗,由宫内右登岭,冒雨北上一里,即为中观K。观门甚雅,中有书室,花竹翛然,乃王氏者,亦以足污未入L。由观右登岭,冒雨东北一里半,遂造其顶。有大路由东向迓M入即延伸者,乃前门正道;有小路北上沉香石、飞升亭,为殿后路。余从小径上,带湿谒苏仙,僧俗谒仙者数十人,喧处于中,余向火炙衣,自适其适,不暇他问也。

郴州为九仙二佛N之地,若成武丁之骡冈O在西城外,刘僭之刘仙岭P在东城外,佛则无量Q,智俨廖师R也,俱不及苏仙,故不暇及之。

【注释】

A此记曾载万有文库《徐霞客游记》、《楚中游记》卷二下。徐霞客(15861641),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江苏江阴人。明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著《徐霞客游记》。B[初十日]明崇祯十年(1627年),徐霞客由衡州入郴州。四月三日由蓝山田心铺经朱禾铺到达临武垫江铺,四日游龙洞,五日游挂榜山。七日至宜章,游黄岑山。十日抵郴州,游苏仙岭。十二日乘舟至永兴,游观音岩。十六日回衡州。游郴10日,有《游苏仙岭记》等6篇游记。C[万岁桥]又名万寿桥,现位于郴州石盖塘镇,传说当年南明皇帝逃难经过此桥,故名。D[桂阳县]今汝城县。E[水经]水路。经,河水的干流。F[穹碑]高大圆顶的石碑。G[乘宗]和尚名。H[匍伏]同“匍匐”,伏地而行。I[“正”起四句]秦金(1467-1534),字国声,号凤山,宋词人秦观后裔,明两京五部尚书,太子太保,无锡胡埭镇人。龚福全,瑶族,郴桂农民起义首领,明廷派秦金和王守仁征讨,追至宜章莽山,破寨八十余,斩首二千级,擒龚福全及其党刘福兴等。J[明窦]透光的石穴。K[中观]即今苏仙岭景星观。L[“观”起五句]翛(xiāo)然,自在超脱的样子。王氏,姓王的道士。M[]yà,迎接,迎上前。N[九仙二佛]九仙:明《万历郴州志》“仙释传”列有汉代苏仙(苏耽)和成仙(成武丁)、唐代王仙(王锡)、廖仙(廖法正)、刘仙三兄弟(刘僭、刘瞻、刘助)、范仙(范伯慈)、唐仙(唐居士)等九位仙家的小传。二佛:无量寿佛和朱佛。O[成武丁的骡冈]即成武丁,临武人。事见本书《成仙公》篇,“时人谓先生乘骡于武昌冈,乃改为骡冈,在郡西十里也。”后来郴州人把他成仙之处“骡仙岭”误作“骆仙岭”。P[刘僭之刘仙岭]刘仙,姓刘名僭,刘仙三兄弟之长。Q[无量]即无量寿佛(728-867),俗名周宝,法名全真,号宗慧,唐代程水(今郴州资兴市)高僧。为中国史载最长寿者,被尊为寿佛。又因无量寿佛是梵文Amitayus的意译,即阿弥陀佛,故人们也称其为无量寿佛。据传寿佛母熊净照曾梦见一金色神人手执摩尼宝珠从天而降,入房投怀而孕。寿佛幼时硕面大耳,骨瘦如柴,异于凡人。16岁在郴州开元寺受戒,四方云游传道。后到杭州拜道钦禅师为师,天宝七年随师进京晋谒唐玄宗,至德元年到广西全州开创净土院(今湘山寺),天宝十四年起驻锡衡阳雁峰寺,圆寂时遗留一顶袈裟和一首偈:“云游僧者悟真空,千佛袈裟万代宗。山寺众僧留不住,五百年后归雁峰。”著有《牧牛歌》、《遗教经》、《湘山百问》等。寿佛寺位于资兴东江河畔凉树湾,东江重要景点。R[智俨廖师]廖师,名法正、正法,一名通元,唐代郴县人,苏仙岭景星观道士,时人称廖师,后人亦称廖仙。智俨(763-8180),俗姓曹,湖南湘潭人。9岁来南岳出家,为廖法正弟子。弘扬律法凡38年,受度者万余人。元和十三年(818年)卒,刘禹锡作《智俨大师碑铭》,赞其学承为“星月丽天,珠玑同贯。由其门者,皆正法焉”。

【翻译】

明崇祯十年四月初十日,久雨虽然停止了,但是道路还十分泥泞。从万岁桥向北走十里,就是新桥铺,有一条路从东南延伸过来与大路在这里交汇。我猜想这是桂阳(今汝城)县入郴州的一条支道。又向北走十里就是郴州的南城门。郴江从东边的山峡中蜿蜒而来,流经郴城的东南角,再转向北,经过郴州的东城门外,就见苏仙桥横亘在郴江上。桥有九个洞,规模宏大而整齐。到达这里后雨又下得很大了,我来不及进城,暂且在江边的酒肆里吃饭,于是打着雨伞游苏仙岭。

沿着郴江西岸走一里,过苏仙桥,又沿着郴江东岸,向东北走两里,郴江转向西北流去,于是从水路往东上山。刚到山门就有一块高大圆顶的石碑,上刻“天下第十八福地”。从这里向上走半里,就是乳仙宫。大片的桂树遮蔽宫门庭,清澈的流水沿道而下,有乘宗和尚出宫迎接香客。我因为鞋袜沾满泥浆,担心弄脏宫里的东西,打算乘势先登山顶,与和尚约定第二天游乳仙宫。和尚用山茶竹笋款待我,并且说:“白鹿洞就在乳仙宫后面,可以先看一看。”我赶紧答应了。

从宫的左边走到宫的后面,就看到有三间新建的禅室,门掩上没有打开。即刻开门而入,见一石洞正对着禅室的后面,石崖有几丈高,被禅室遮掩住,都看不到顶,洞门高约一丈六尺,只从禅室的上面透入一点光线射进洞中。洞口朝东,都是青石迸裂开后形成的,两丈之内,就形成峡谷直入里面,不久转为东向,渐渐道路变得低洼起伏、昏黑狭窄,连匍匐行走也不成了。形成峡谷的地方其西边石崖倒垂下来,离地面不到一尺五,这块地面有陷裂穿透的状况。正德五年,无锡籍的太保秦金,以巡抚身份征讨龚福全时,曾在这块倒垂的石崖上刻字。西边有一道石缝,侧身而进,就转向南面而往下走了,穿过石穴匍匐着出来到达岩前,就到了透光的石洞。再绕过禅室进洞里小憩片刻,仍旧到前面的乳仙宫。

辞别僧人乘宗,从宫内右门登岭,冒雨北上一里,就到了中观。观门十分清雅,里面有书房,花竹显得自然超脱,原来是王氏的书房,也因为鞋袜污浊没有进去。从中观右边登岭,冒雨往东北走一里半,终于到达山顶。有条大路从东面迎过来并延伸进去的,是前门正道;有条小路往北直达沉香石、飞升亭的,是大殿后的小路。我从小路上去,一身湿漉漉地拜谒苏仙,有几十个拜谒苏仙的僧人俗人,在大厅中喧闹,我在火边烘烤衣服,自适自便,没有空暇管其他的事。

郴州是九仙二佛之地,如成武丁成仙的骡冈在郡城西郊,刘僭成仙的刘仙岭在郡城东郊,无量寿佛的出生地寿佛寺在资兴,都离这儿太远了,至于智俨和他的师傅廖仙法正,名气都比不上苏仙,所以没有空暇到那儿去拜谒了。

【赏析】

作者徐霞客,是明朝末期地理学家、探险家,旅行家和文学家。少年好学,博览图经和地志,有“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之志。22岁放弃科举,从事旅游。55岁时由云南地方官用车船送徐霞客回江阴。56岁正月病逝于家中。他经30年考察撰成的260多万字(现只剩下60多万字)的《徐霞客游记》,开辟了地理学上系统观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既是系统考察祖国地貌地质的地理名著,又是描绘华夏风景资源的旅游巨篇,还是文字优美的文学佳作,在国内外具有深远的影响。近年,视为“游圣”,步徐霞客足迹,游览祖国大好河山已成为中国旅游界的崭新时尚。

本文是一篇典型的山水游记散文。全文共五段,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记游记事。

首段先交代时间(段首即为时间词)、天气和行程,勾画出了苏仙岭的大致方位。语言简洁,条理分明,其行程为:万岁桥—新桥铺—郴州南关—苏仙桥—郴州城。

第二段详写游程。作者从下到上(郴溪西岸—苏仙桥—郴溪东岸—东上山—穹碑—乳仙宫),交代苏仙岭的相对位置和人文地位,突出其为“天下第十八福地”,作者本意是先登顶,但因乳仙宫僧人诚意相邀,于是特意先游白鹿洞。

第三段写白鹿洞的状况。白鹿洞是苏仙岭名胜之一,相传苏仙得道之前,其母因他是私生子,欲将其抛弃,于是放到该洞中,结果苏仙不但没有因此而受害,反而有鹤为之覆身保暖,鹿为之乳食果腹,越发健康,其母受感动,亦知苏仙非一般人,再次抱回抚养,最终得道,白日飞升,白鹿洞也因此出名。作者既知此传说,又有僧人相邀,故而先睹为快。作者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全方位描写了白鹿洞内的景状及历史古迹。本段描写是全文的重点,集中体现了徐霞客游记的艺术特点,它没有文人雅士的矫揉造作,无虚拟之词,无雕饰之痕,语言朴素,文笔清新流畅,可以概括为“真”、“细”、“活”三个字。首先,作者用工笔画的细腻手法,对白鹿洞进行详尽摹写,再现真实的洞内地貌地理,条理分明,特别注意各种地理要素复杂的空间关系,线路是:乳仙宫—禅室—石洞—洞门—峡谷—倒垂石崖—刻字—石缝—石穴—石洞—乳仙宫。其次,描述细致,用了许多数词,真实而准确。最后引用典故,灵活生动,使幽洞活生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记述简略而又有条理,方位感很强,形象而又准确,体现了大家风范。

第四段写其余的游程。准确记下一路所见名胜:中观(即景星观)、沉香石、飞升亭、苏仙庵。作者用“然”字作词尾以状物,用四字一句的段落写景,中夹对句,笔下的风景具有质感,读者犹如置身画幅中,末尾的叙事写人,如亲睹形骸,声气相通。

第五段简笔记下郴州的著名古迹,其中“郴州为九仙二佛之地”一句对后世影响最大。这些名胜作者虽未一一访问,但也有耳闻,将之与苏仙对比,更衬托出苏仙及苏仙岭在本地人心目中和作者心目中都有着特别重要的地位。

从本文可知,徐霞客写景记事,悉从真实中来,具有浓厚的生活实感;写景状物,力求精细,常运用动态描写及数据说明,远较前人游记细致入微;词汇丰富,敏于创制;绝不因袭套语,落入窠臼;写景时注重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同时注意表现人的主观感觉;通过多种描绘手法,使游记表现出很高的艺术性,具有恒久的审美价值。

徐霞客的游历,并不是单纯为了寻奇访胜,更重要的是为了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寻找大自然的规律。他把对祖国的炽热的感情倾泻于沿途的山山水水,也灌注到游记的字里行间,他不是引导人们去寻觅避世的仙山琼阁,而是向读者介绍人间的锦绣山河。他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热爱科学、勇于攀登的精神,永远值得后人学习。

(李 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