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郴江百咏》序

《郴江百咏》序

时间:2022-0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每游一处,便以七绝记之,共得郴景诗百首,汇集成书,题为《郴江百咏》。民国二十一年,郴人陈九韶根据《四库全书》所列各首,写了《<郴江百咏>笺校》,对阮著作了校正和注释。接着作者记叙了《郴江百咏》的成书过程。一篇短短的书序,从郴州的沿革写起,不仅清楚明了地交代了诗集《郴江百咏》的创作意图、成书过程及成书目的,也以极为经济的笔墨展现了郴州的历史与风光。今天,《郴江百咏》已成为郴州重要的文化遗产。

宋·阮 阅

郴,古桂阳郡。陈迹故事尽载图史,亦间见于名人才士歌咏,如杜子美《寄聂令入郴州》,韩退之《郴江》B,柳子厚《登北楼》,沈佺期《望仙山》,戴叔伦《过郴州》之类是也。山川寺观之胜,城郭台榭之状,未经品题者尚多,亦可惜尔。余官于郴三年,常欲补其阙,愧无大笔雅思可为。然因暇日时强作一二小诗,遂积至于百篇。虽不敢比迹C前辈,使未尝到湖湘者观之,亦可知郴在荆楚自是一佳郡也。

宣和甲辰D二月中和日E舒城阮阅序。

【注释】

A作者阮阅,原名美成,字闳休,自号散翁,又号松菊道人,安徽舒城人。宋神宗元丰八年进士。徽宗宣和五年(1122年),由朝散大夫知郴州军,任职三年。因为擅长绝句,所以有阮绝句之称。性喜游历吟咏,郴州的名胜古迹,几乎走遍。每游一处,便以七绝记之,共得郴景诗百首,汇集成书,题为《郴江百咏》。他喜写七绝,时人称为“阮七绝”。阮阅的诗,全面描绘了当时郴州的自然风光和城市建设,如奇峰峻岭、秀水名泉、庙宇寺观、楼阁亭台、关隘城防等,也吟咏了郴州的历史变迁、名人轶事、神话传说等。明清《郴州志》载20多首。《四库全书》收入92首,写了提要,在诗集末还增补《宣风道上》、《题春波亭》二首。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郴人陈九韶根据《四库全书》所列各首,写了《<郴江百咏>笺校》,对阮著作了校正和注释。又增补了《便县》和《高亭》二首,共计96首。此序载清嘉庆《郴县县志》卷三十七。同治《湖南通志》卷二百五十八。B[《郴江》]即《至郴江赠署》,韩愈和张署在长安任监察御史,因进谏德宗减免关中徭役赋税,韩愈被贬为阳山县(今广东阳山县)令,张署被贬为临武县令。两人同行过郴州。后来他们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秋被召,从郴州坐船北上赴任。此诗在郴江(今永兴境内便江)口船上所作。C[比蹟]亦作“比蹟”。齐步;并驾。谓彼此相当。D[宣和甲辰]以年号和干支纪年,宣和是宋徽宗的最后一个年号,这一年是公元1124年。E[中和日]即中和节,又称龙抬头、龙头节,也称春龙节、青龙节。也是传说中黄帝诞辰的日子,炎黄子孙共同的节日。中和节是唐德宗李适在贞元五年(789年)所制定的,又名二月二日“龙抬头”。本来在二月一日,后将土地神生日纳入其中,故改为二月二日。

【翻译】

郴州,就是古时的桂阳郡。过去的事情全都记载在郴郡的地方图籍史册上,也间或出现在一些名家才子的诗词歌赋中,像杜子美的《寄聂令入郴州》,韩退之的《郴江》、柳子厚的《登北楼》,沈佺期的《望仙山》,戴叔伦的《过郴州》这类诗文,就属于后面这种情况。郴州的山水、寺庙、道观等处的优美景致,郴州的城邑、亭台、水榭等建筑的外观形态,没有经过名家才子们赏玩评论的还有很多,也是很可惜的啊。我在郴州为官三年,常常想要弥补这个缺憾,不过惭愧自己缺少名家那种笔力雄健的文词和卓尔不俗的文思。然而我趁着空闲日子,时常勉强作一两首小诗,终于累积到了一百首。虽然我不敢说这一百首诗会跟上述前辈们的作品一样传世经久,但是让未曾到过湖湘的人看到它,也可以知道郴州在荆楚一带原本就是一个好地方啊。

【赏析】

此序开篇就写郴州名称的变化。“郴”,据说由李斯所创,古作“林邑”,意为“林中之邑也”,指位于湘水之源、五岭之北的一片广阔土地。秦始皇废诸侯,设郡县。始置郴县,属长沙郡。此后多用“桂阳郡”,直至南朝天监年,才重启秦时旧名“郴”,此前均称“桂阳”(古人于郡县同治,往往只书郡名)。“郴”字最早见于史传,是汉代司马迁所写《史记》,其中记载(项羽)“乃使使徙义帝长沙郴县”。故阮文第一句称“郴,古桂阳郡”,起笔远接秦汉。从郴州的名称确定与演化过程中,我们可以隐约看到两千多年前那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而作者的简笔交代似为郴州找到了它在华夏大地上的准确坐标,可以看出郴州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城市,有“楚南名区,汉初古郡”之称,而且风光怡人,长传神话,多有胜迹,古郡丰厚的人文积淀是作者能够创作出《郴江百咏》的重要基础,也为下文的记述和感慨作了必要的铺垫。

接着指出,郴州的“陈迹故事”在官方的图籍史书里已经记载得非常全面了,而有时也散见于文人骚客的诗文辞赋中,并列举了几位名人的作品。这几篇作品并非专为吟咏郴州历史、风光而作,多为因事即景,只是在文中涉及郴州或者是把郴州的历史、风光作为简单的背景陪衬而已。如杜甫《寄聂令入郴州》一诗,主要表达对聂县令急难中相助的感激之情,诗中也仅有“方行郴岸静,未话长沙扰”一句表明自己路出郴州之地而已。这段文字紧承前文的交代,印证了郴州的悠久历史,又根据山以人名、水以文胜的传统来解读,我们可以发现作者已巧妙地以烘云托月的方式,把名邑郴州的品位高抬了几级,为自己动笔“百咏”赚足了理由;同时高明的作者又以此为契机,再添一笔,指出前人对郴州的俊赏不多,品评不足,似为文事一憾,从而开启下文,直接阐明创作《郴江百咏》的原因—弥补缺憾,成郴地之美,广读者之识。不错,郴州为江南形胜,地处湘粤要冲,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优美的名胜古迹和奇丽的自然风光,但为人所知的景观少之又少,见于记载的更是凤毛麟角,只有诉诸笔端,才能无愧于郴地的历史与文化

接着作者记叙了《郴江百咏》的成书过程。他感叹道,自己有幸在郴州做官三年,领略山水,游览胜地,欲行弥补,却自觉才情有限,终究不及杜甫、韩愈、柳宗元等超级大手笔。当然这是诗人的自谦之说。虽然没有鸿篇巨制,但闲暇时偶作小诗,日积月累,也蔚为可观。

最后作者指出,集诗成册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与前人一较高下,而是为了让未曾到过郴州的人,能从他的诗歌中领略了郴州的山水之美和人文之美,这就很自然地表现了作者对郴州的热爱之情。

一篇短短的书序,从郴州的沿革写起,不仅清楚明了地交代了诗集《郴江百咏》的创作意图、成书过程及成书目的,也以极为经济的笔墨展现了郴州的历史与风光。事实上,虽书序简短,集子中的诗作却全面描绘了当时郴州的自然风光和城市建设,也吟咏了郴州的人情风土、历史变迁、名人轶事、神话传说等。诗集的完成,既实现了作者“常欲补其阙”的愿望,也为后人所赞赏。今天,《郴江百咏》已成为郴州重要的文化遗产。

(邓君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