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东施效颦说起

从东施效颦说起

时间:2022-12-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东施认为是这种姿势给西施带来了美感,于是她从此时时模仿西施的病态。此后将这一故事的含义衍生为“东施效颦”的成语。《东施效颦》的典故深刻地讽刺了那些不注重事物的千差万别,只是机械地仿效表面形式的作法。《东施效颦》的含义是如此之深刻,作为中华文化中的至理名言,在琳琅满目的成语宝库中闪闪发光,千百年来之所以长用不衰,是有其道理的。此时此刻,《东施效颦》的含义则更具实际意义。

裴正学

春秋时,有个漂亮的姑娘,名叫西施。大约是她有胃病的关系,总喜欢用手捂住心口,同时还紧皱着双眉。因为她非常漂亮,所以在人们眼里,她的这一姿态,也楚楚动人。邻村有个姑娘叫东施,她虽然长得很丑,但是却非常爱美,经常想方设法打扮自己。有一次她遇到西施,西施和平时一样捂心皱眉。东施认为是这种姿势给西施带来了美感,于是她从此时时模仿西施的病态。结果人们见了她,像见了鬼一样,赶紧避开,闭门不出。故事出自《庄子·天运》,“颦”是“皱眉”之意,庄子并未给丑女命名,“东施”之名为后人所加,唐代大诗人王维在“西施”一诗中说道:“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稀。”此后将这一故事的含义衍生为“东施效颦”的成语。

《东施效颦》的典故深刻地讽刺了那些不注重事物的千差万别,只是机械地仿效表面形式的作法。东施不能清楚地认识自己与西施的形体和内在差距,只在习惯动作和日常姿态上效仿,不但没有给自身带来美感,反而弄巧成拙,留作笑柄。而今这样的“东施”在生活中仍然屡见不鲜。歌唱演员一味地模仿港、台唱法;年轻人一味地追求西式生活,连头发也要染成金黄色。城市建设中,将古迹、名宅一推而平,代之以千篇一律西式高层……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故事给人的启迪远非仅此,它的根本要害是揭示了“生搬硬套”的弊端。这一弊端如果发生在个人,虽然于事无补,尚无涉大局;发生在国家则关系重大,常有“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之虞。古人提倡“顺天应人”、“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从天、地、人三个方面规范了做人做事的准则。对事要顺天应人(合情合理),对地要因地制宜,对人要因材施教,一句话,无论办任何事,都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机械地照搬是不行的。

柬埔寨的波尔布特在20世纪推行了新政,废除了家庭、亲情、货币。因为他违背了“顺天应人”的原则,所以注定要失败。20世纪中叶,我国的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虽然在全国搞得轰轰烈烈,其结果收效甚微,原因就在于违背了“因地制宜”的原则。文革中只注重阶级,不注重才华、品德,便不可能培养出大量优秀人才,原因是违背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只有因地制宜,才能地尽其用;只有因材施教,才能人尽其才;只有顺天应人,才能货昌其流。上述目标之实现,才能国富民强,反之则民穷财尽。

人类在千变万化的环境中生存,社会在千变万化的潮流中发展。人类要适应环境、顺应潮流,就必须因时、因地、因潮流而动。对别人长处的学习是保证自身先进的先决条件,但是必须根据自己自身的特点去学习做事、做人,《东施效颦》的作法是绝对要不得的。

《东施效颦》的含义是如此之深刻,作为中华文化中的至理名言,在琳琅满目的成语宝库中闪闪发光,千百年来之所以长用不衰,是有其道理的。尤其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现在,层出不穷的通讯、影视、声像……在给社会带来了空前的繁荣和方便;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欢快和愉悦,使人们满足了高度文化享受的同时,也常使人们眼花缭乱、无所适从。此时此刻,《东施效颦》的含义则更具实际意义。尤其在青少年的启蒙教育方面,其意义则更为重大。两千多年前的庄子,为我们留下了如此美好的寓言故事,它令人发聋振聩,亦催人迷途知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