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时间:2022-12-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乡土宁海》,这是一册册多么沉甸甸的书啊!“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从不同时空对读互证,我不仅从字里行间读出乡土宁海1931平方公里的地域风情、山水个性,还对历代宁海人的性格构建、基因密码与精神境界有了新的解读。新编《宁海县志》录有传略者65人,与本丛书《宁海名人》参读,可以概括为一个字,那就是“直”。就在这一斧一凿、横线纵线的刻画中,造就了宁海人的耿直性格。

《乡土宁海丛书》:徐群飞主编,浙江摄影出版社2005年4月出版。

晓茗打电话给我,说她与几个朋友协作编写了一套乡土丛书,共六册,分别是《宁海古桥》(徐群飞)、《宁海古民居》(钱晓茗)、《宁海民俗》(应可均)、《宁海名人》(薛家栓)、《宁海名胜》(黄敏)、《宁海古村落》(林备军),嘱我写序。

我算得上是半个宁海人,与宁海结下了40余年不解之缘。我初到宁海的时间是1960年,先在深甽,后到城关,那时的乡风民俗一样保持着古色古香、原汁原味。虽然已无法想象1700年前西晋置县时宁海是什么模样,但是柔石在上世纪20年代写的小说里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芙蓉镇仍是芙蓉镇,桃源桥依然是桃源桥。城南屠岙胡至水车一带,溪山如画,小桥流水,眼前常常会出现陶慕侃、陶岚、文嫂、春宝娘那样的人物。而横贯东西的丁字街以及众多网络状的小巷,一律是青石板路面。尤其在夜间,穿着皮鞋经过,就会发出清脆的声响,仿佛身后有人跟着,时不时要回头看看。其实,宁海民风古朴,担心是多余的。不过,那年月市容萧条,街上行人稀少,黯淡的灯光下,初来乍到,免不了会感到时间的旷远与空间的荒寂。尤其是“义井”“正学坊”那一段,历史仿佛被凝固了,凝固在深井高坊之间,凝固在这错落有致体现明清建筑风格的街巷之间。长街如弦,屋檐有风铃叮当,沿街叫卖的竹梆声单调而悠远,应和着城南潺潺溪声。穿行其间,分明是在翻阅一卷纸质略微变黄的线装书,或是听一曲古筝弹奏,古朴、宁静而有韵味……我还在前童、长街工作过,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更加深这种古老旷远之感。1700年的历史在延续,在高低深浅的古村落延续,在长短参差的古石桥延续,在大小不一的古民居延续。那是一种血脉,一种无法割舍的亲脉、情脉与文脉,深入这民风乡俗与山水风光之中,乃至融化在历代宁海人的遗传基因与心灵深处……《乡土宁海》,这是一册册多么沉甸甸的书啊!

翻阅着部分样稿,作者一半是熟人,文字或平实古朴,或清新简约,有熟悉的宁海乡土味儿;同时,我也检索着大脑信息库中储存的一幕幕记忆,两者对读,就像电影蒙太奇,剪辑着今日的视角、往事的碎片。

“家家流水,户户垂杨”,1970年2月,我一到前童就为这迷人的景色陶醉。在“炮火连天,弹痕遍地”的“文革”期间,这里简直就是桃花源了!将近一年时间,我几乎每天都要攀登鹿山、塔山,不在晨曦初露的清晨,便在夕阳垂地的傍晚。这与其说是观赏风景,不如说是品读着一部书,一部木版印刷古籍或石刻的碑铭。那塔、鹿两座山便是书脊,绕村流过的白溪和梁皇溪便是扉页,而拥有700余年历史的1300余间民居与5000多人口的前童古镇便是书的丰富内涵了。如果说前童仅是传统文化的一个活的载体,那么,西接天台、括苍二山,南北濒三门湾、象山港两水的宁海县,是一部比前童更要放大百倍的典籍图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从不同时空对读互证,我不仅从字里行间读出乡土宁海1931平方公里的地域风情、山水个性,还对历代宁海人的性格构建、基因密码与精神境界有了新的解读。

其一是厚。厚有“厚重”“厚道”“憨厚”等多重含义。厚又可指丰富有内涵,如“丰厚”“深厚”。厚还可指爱心与宽容,如“仁厚”“宽厚”。我说宁海人厚道,大抵把这些都包括了。其具体表现则为“敬”与“笃”。宁海民俗十分重视祭祀与年节,这是对天地(自然)、祖先(鬼神)的一种敬畏,也是对外部世界的一种心理平衡。“敬”又有“肃慎”“不怠慢”之意,如敬客、敬酒、敬茶,宁海人都肃而慎之,不敢丝毫怠慢。我第一次到宁海,应邀去赴家宴,便收到一位老先生用端正楷书誊写的请柬,敬语落款,恪守规范。宁海人对婚礼、丧事、寿筵、生日宴颇多讲究,那是对生命的一种礼敬,对人生的一种祝福,绝非陋习。“笃”有“诚实”“厚实”“深厚”之义,重然诺,讲诚信,不欺瞒。《西厢记》所说的“志诚种”,也就是“笃诚种”,红娘一眼就看出张生笃诚的品质。“笃”还有“实行”的意思,慎思笃行,想明白了就坚决地去做,做错了也不后悔。这虽然迹近于“迂”,如鲁迅所说“台州式的硬气”,或者叫作“倔”。宁海西北部山区,民风强悍,旧时常有宗族械斗,或揭竿起义。清末王锡桐闹教事,先挺身拒捕,后被官府诱捕,因为“君子可以欺其方”也。宁海人的“倔”于今犹烈。从表面看温良恭顺,眼光却有棱有角,爱憎分明。孟子曰:“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这也是宅心仁厚所致。

其一是直。宁海人的耿直是出了名的,明初大儒方孝孺因坚拒为燕王朱棣草诏而被“诛十族”,直声满天下,为浙东山水增添许多钙质。宁海自古以来便有读书好学的传统,儒家思想的根脉深厚。新编《宁海县志》录有传略者65人,与本丛书《宁海名人》参读,可以概括为一个字,那就是“直”。“直”指中绳墨,循规矩,不曲阿,少偏见。综观宁海的古村落、古民居,大都用直线构图,街巷是直道,阡陌是直路,民宅或两进或三进,或正方或长方,直柱横梁,各成序列。前童镇堪称典型:“年年岁岁,周而复始。是1000余间古建筑将宁海前童定格在明清时代。700多年的光阴,似乎只是繁衍了这水渠环绕之中的以院成组、以组成线、以线成群的明清建筑群落,而随着这建筑群一起扩张的,则是庞大的童氏家庭。家家门相对,户户水相连。童氏血亲在彼此贯穿相连的宅院里生活,尊卑分明,长幼有序,逐渐形成了如今1600余户、5000多人口的泱泱大村。”(钱晓茗《宁海古民居》)宁海还出木匠、石匠,历代的能工巧匠,在绳墨规矩中一斧一凿地营造了那么出众的古村落、古民居、古石桥和古石窗,虽然不是雕栏玉砌,但也是精雕细刻。就在这一斧一凿、横线纵线的刻画中,造就了宁海人的耿直性格。宁海历史上唯一的丞相叶梦鼎,在南宋与贾似道同朝,史称“以孤忠抗大奸”,直言敢谏。诗人舒岳祥“尚气简直,不肯对人作软媚之言”,拒绝为贾似道所用,毅然归隐乡里。史学家胡三省毕一生之精力,撰写《资治通鉴音注》,成就不在司马光之下;时当宋末元初,他耻食周粟,发愤著书,也是为了给人世间保持一份天地正气。近世如柔石,如潘天寿,如孔墉,如范金镳……无一不是硬骨铮铮,宁折不弯。宁海人崇尚直道方正,我也深有体会。我吃过宁海的一种方粽,状如炸药包;我还购置过宁海的八仙桌,比一般的方正厚重;我更看到过宁海人制作的方胜笺,精致典雅……于此亦可见宁海人的艺术天赋,心灵手巧。

其一是文。“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我曾经到过大江南北不少城乡,像宁海那样人文荟萃,尚不多见。据方志记载,仅有宋一代300年间,宁海人进士及第就多达一百多人,且有一门数进士的世家。由于文脉深厚,宁海耕读成风,尊师重教,深入人心,历代书院、义塾之多,也高出邻县。我在宁海教书十余年,对此感触颇深,每次家访都有馈赠,却之不恭,虽说只是蚕豆、瓜果之类,“束脩”之敬按例是不可省的。知礼而后文,宁海人对教师的礼数特别虔敬,每次我走在路上,前行的学生知道后面是我,绝不趋避,马上向后转立正,毕恭毕敬地称呼一声“老师”,这情景常使我感动不已。宁海话里保存着不少文言词语,如称筷子为“箸”,玩耍为“嬉”,菜肴为“羹果”,妻子为“内客”,强盗为“落寇”之类,亦历代文化积淀所致。我的家乡舟山旧有“蓬莱十景”,并有《蓬莱十景诗》,视为瑰宝,哪里知道这类景与诗,在宁海比比皆是。仅就丛书《宁海古村落》所记述,就有“前童八景”“水车八景”“西岙八景”“东洲八景”并诗等等,文采丰赡,格调高雅,非村歌牧笛、下里巴人可比。路经宁海偏僻山寺,古旧戏台,路廊凉亭,竹篱茅舍,都有可供驻足观赏的楹联,如白峤路廊联“停车客听街东水,驻马人观桥上云”,跃龙山望溪亭联“遥山有韵夕阳里,近水无弦雅乐中”,虽小家碧玉,亦婉变可爱。“文”与“野”乃相对而言,宁海枕山傍海,自然也有山的粗犷、海的恣肆。西北山区乡俗较野,接近自然;东南海隅风气开放,沟通外洋。从总体上说,仍可以赞美一句:“郁郁乎文哉!”

其一是仁乐。“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宁海天生自然好山水,远望一片葱茏,近看生机盎然,即便播下一段枯枝,春天也会长出绿叶。我在另一篇文章里说过:“宁海人的性格有山的刚强,水的温柔。”这刚与柔恰与仁和智相表里,与《易经》太极阴阳同理。燕王朱棣起兵“靖难”,以致战火蔓延,生灵涂炭,是谓“不仁”;方孝孺坚拒草诏,则出自一片仁心忠爱。至于他受诛十族,人或以为“愚”,其实,弃荣利而求仁义,舍小我而全大节,匡扶正气,彪炳千秋,又何尝不是大智?古往今来,所有杀生舍身、毁家纾难的志士仁人都可以作如是观。近世宁海贤哲,如柔石、潘天寿,貌不惊人,却外朴内秀,外柔内刚。在当代,我有许多宁海朋友,或从政,或经商,或以教师、医生为业,较少浮躁心态,而更多一分平常心。孟子所谓“居移气”,大抵在一个地方住久了,人与环境便会取得和谐、默契。宁海既然有如此得天独厚的好山水,人们自然会有一份好心情。欧阳修说:“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我以为山水只是仁乐的外化,只有具备仁乐心态的人才能享受悠游山水的快乐。或有人会用惠子驳诘庄子的话反问:“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我可以用庄子的原话回答:“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当然,我还得紧接着补上一句:“我知之宁海也。”

我正在写一组咏怀宁海的词,其中有一首《沁园春·观光宁海新城区》,抄录于后:

桥贯桃源,街作横丁,水绕古城。见大小陋巷,东斜西倒;高低石板,雨蚀风侵。葱油馄饨,麻花豆脑,叫卖沿街至夜深。临义井,有牌坊正学,黑白分明。

红楼绿树相竞。宜色笑、人居环境新。喜大街正直,诤臣性格;公园平复,烈士胸襟。凤择高梧,客来海外,车水马龙任纵横。清溪上,看游人垂钓,沉璧流金。

词的上下阕两幅剪影,一旧一新,横跨两个世纪,都是我内心的珍藏版,或亦可为这套丛书传神写照。

2004年4月于定海听涛居寓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