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不吃饭的萧退

不吃饭的萧退

时间:2022-12-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萧蜕庵,江苏常熟人,晚居苏州。萧退闇不吃米饭是自己的选择,1942年,萧退闇曾对来访的记者说:“我已有一年不曾吃过米。每天早晨在带城桥附近的一个小茶馆吃茶,用自己的茶叶,须付去一角五分法币的代价,再买一块大饼和两条油条,作为一天的食粮。在一个月中吃两次光面,中午的时候,在小酒店吃黄酒一斤,晚上再吃黄酒一斤半到二斤。我每天这样生活着。”萧退闇居住在如今网师园所在的阔家头巷,圆通寺的偏隅,屋子不大。

书法家萧蜕,用百度的介绍来说,是这样:

萧蜕庵,江苏常熟人,晚居苏州。亦名萧蜕,字盅孚、中孚,别署蜕盦、退盦、退暗、本无、叔子,号寒蝉、罪松老人、苦绿、褐之、聩叟,晚号南园老人。斋堂为旋闻室、劲草庐、铄伽罗心室。幼秉家学,博通经史,精小学。嗜酒,喜禅悦,与释弘一友善,工篆隶书,俊挺敦厚,行书出苏轼,喜书录《东坡题跋》。

百度的介绍基本正确,之所以说基本,原因在把萧退闇的生卒弄错了,引用时只能删掉。

萧退闇出生于1876年,到1949年已经七十多了,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有他对世事的固执,源于对“新的社会”的无知,总觉得凭自己的本事,不管哪个政党来掌权,生活是无虑的,只要自己还能写,不怕没钱,生活也就可以从容过下去,况且自己对生活的要求不高。不知是否受了弘一法师的影响,他在中年时候已经断荤。

孰料1949年后的发展大出萧退闇的预料,他忽然发现,社会生活忽然全民动员了起来,他的书法渐渐没人问津了,不仅是书法,画这种生活中高雅的点缀,也因为富裕阶级基础的动摇和恐慌而再顾不上了,于是他的生活也就一下子没了来源。日常的生活起了恐慌,并不影响他的坚信与固执。疾风知劲草,他甚至还拒绝了文史馆员的“俸禄”,每天昂首走在阔家头巷狭窄的小路上。

1958年,萧退闇去世的时候,已经八十开外的高龄,却很难说不是饿死的。那年月连首阳山也国有了,哪有蕨薇可食?

很多年前,萧退闇已经不吃米饭了。

萧退闇不吃米饭是自己的选择,1942年,萧退闇曾对来访的记者说:“我已有一年不曾吃过米。每天早晨在带城桥附近的一个小茶馆吃茶,用自己的茶叶,须付去一角五分法币的代价,再买一块大饼和两条油条,作为一天的食粮。在一个月中吃两次光面,中午的时候,在小酒店吃黄酒一斤,晚上再吃黄酒一斤半到二斤。我每天这样生活着。”那一年他67岁。萧退闇不吃米的理由很特别,据他观察,北方人吃的是面食,人是那样强壮,江南人吃的是米,身体这样的虚弱,可见,麦类吃在肚子里能强身健体,而米吃在肚子里只能求其饱,因此不吃米饭而改吃面食是相当聪明的选择。这样的说法来自对人类学皮相的观察和对食品与营养学本质上的不了解,譬如,北方人与江南人的人种区别、气候因素不同等等,而米面之主要成分都是淀粉,最多于人的消化上有些不同吧。就萧退闇来说,他或许确实得益于这样的生活,或者正好他拥有长寿基因,一切就很难说了,虽然每天的两斤半到三斤黄酒也免不了还是糯米酿造的。

不是因为嗜好而是因为信念地去放弃米而取面,在我们江南大概很少有,偏偏萧退闇还断荤,他在“跃进”期间“饥荒”之初去世,也就是必然的结果了。

萧退闇居住在如今网师园所在的阔家头巷,圆通寺的偏隅,屋子不大。当年有记者访问,见到书房里挂满了琳琅的书件,这也是他自信满满的原因。

那里已经是很荒落的地方,南园附近一片田地,远望就是苏州城南连绵的城墙,这里已经脱离了苏州的都市风味,十足表现出乡村的生活了。

看萧退闇的名字,忽然想起了“退步就是向前进”这句话。以当年萧退闇先生的自信,如果放到现在,他必定生活无忧,不仅无忧,还可能因为身为名书家而受到大家追捧,大大地发上一笔,改善生活。然而,偏偏就碰上了破旧立新的时代,把大书法家萧退闇逼到了绝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