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凤凰双栖鱼比目愿作鸳鸯不羡仙

凤凰双栖鱼比目愿作鸳鸯不羡仙

时间:2022-12-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位男学生名叫袁迪宝,来自厦门鼓浪屿,已经二十五岁。一切都在悄然无声中发生着变化。当丹妮知道袁迪宝来自厦门鼓浪屿后,心中更对他平添了一份好感。有一天,袁迪宝大胆地单独约丹妮去划船,这对丹妮来说,应学生之邀再正常不过,何况他们年龄相近,只差一岁。在丹妮眼里,这个学习用功、成绩优秀又与自己很谈得来的学生,她是喜欢并乐意交往的。

二十六岁,她结识了一个来自中国厦门的男生,他们跨越师生的界限,爱意萌动,永结同心

1950年,二十三岁,成为浙江医学院的教师

大学毕业那年,丹妮原准备去美国或英国留学,如果那样,或许她的人生将会是另外一种风景。但那时毕业后是国家分配工作,她最早拒绝了一份到公安局的工作。提到这点,丹妮后来仍然不解地摇着头摆着手说:“我不知道自己学了莎士比亚英文,待在公安局能做什么。”后来,李树化的同事将她推荐到浙江医学院当英语助教。这同样与所学专业没有任何联系,很有个性的丹妮再一次拒绝了。然而这回李树化却站出来反对了她的拒绝,没有让女儿任性,而是替她做了主。丹妮想,如果不接受又没有别的选择,那么只能接受。就是这个接受,让她有缘认识了她的学生袁迪宝,一个来自中国福建的男学生,就是这位鼓浪屿牧师的儿子,改变了她的一生。

要去医学院,丹妮不得不先接受科技英语的培训,这对她的工作是有用的。于是便在上海震旦大学学了六个月的医学拉丁语。正是因为丹妮懂一些科技英语和医学拉丁语,她的授课大受学生欢迎。

1953年,二十六岁,那个靠窗坐的男生引起了她的注意。

1953年的第一个学期,丹妮印象非常深刻,其实不过是一堂普通的外语课,却让她终生难忘。

听说上课的老师是外国人,学生们都很好奇,丹妮的欧洲人面容十分明显,眉毛细细弯弯,眼睛大而深凹,明亮而动人。当学生们看到这么年轻漂亮的女老师站在讲台上,自然有一份难抑的激动。加上老师精通英、法、俄,德和中文,更让学生们崇拜不已。

丹妮念俄文字母时,字字清亮动听,表情丰富,没想到的是,班上有一位男学生暗暗下了决心,看在这位漂亮女老师的面上,他一定要把俄文学好。这位男学生名叫袁迪宝,来自厦门鼓浪屿,已经二十五岁。在袁迪宝看来,老师气质独特,人又长得漂亮,他把她当成了自己的偶像。以至于年老的袁迪宝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反复说的话便是:“哎呀她太吸引人了,走路的姿势都很漂亮,大家都喜欢她。”

而在全班一百二十多位学生中,安静沉稳的袁迪宝也偏偏吸引住了丹妮,她随眼一望,袁迪宝坐在教室靠窗的一边,眼睛大而有神。他久久地盯着她看,从那双大眼中,她看出来这是个聪明的学生。袁迪宝因为功课好人缘也好,当上了外语课代表。他暗自高兴,这样与老师接触便多了起来,代老师转交全班作业,同学的意见也由他转达给老师。交谈多了,袁迪宝得知李老师是学莎士比亚英文的。

一天,他鼓起勇气唐突地问丹妮:“李老师,你课余是否可以教我英语?”丹妮看到这位学生非常好学,十分爽快地答应了。并说可以在她家教他英语。袁迪宝做梦也没想到由补习英语开始,竟然与自己的老师发生了一场浪漫的恋爱

袁迪宝第一天去李老师家,李老师有板有眼地上课,她认真地说:“对英语有兴趣的话就要天天读,读得下去有恒心就一定会学好。我要试试你的英语水平。”袁迪宝听到这句话,有些紧张了,不过,他大方地马上背诵了《圣经》上的主祈祷文:“我们在天的父……”

丹妮又惊喜又欣慰,自己也是基督教徒,而且家里有很多版本的《圣经》。她让他读,同时给他纠正错误,像是他的英语活字典。

因为有着共同的爱好与信仰,两人的交往自然多了起来,这不过是普通的师生之间的交往,谁又能想到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一切都在悄然无声中发生着变化。

1954年,她二十七岁,他二十六岁,情投意合中,写下海誓山盟。

当丹妮知道袁迪宝来自厦门鼓浪屿后,心中更对他平添了一份好感。因为抗战逃难时,她曾经坐船经过厦门港却过而不入,与海上花园鼓浪屿失之交臂,一直引以为憾。于是她对这个来自鼓浪屿的小伙有了一些特别的亲近,时常送他些学习用品。当时的袁迪宝作为学生,只觉得老师对自己真好,除了感动并没有别的想法。直到一个冬天的早晨,坐在教室里的袁迪宝望着窗外的雪花,冻得瑟瑟发抖。下课铃声响后,丹妮悄悄地递给他一个纸包。袁迪宝打开一看,原来是一件蓝色的毛衣。受宠若惊的学生,雪中送炭的老师。一时间,袁迪宝感动得不知所措,他默默地收下,同时也收下了老师的一份情谊。美丽的校园里,课堂内外,他们开始交往起来,纯真与浪漫,充实着他们的青春。

一天晚自修前,丹妮到教研组开会,看见几位学生在宿舍前唱歌,有的在弹夏威夷吉他,有的在弹竖吉他,袁迪宝在弹曼陀林,他们边弹边唱,十分起劲。丹妮慢慢地走过去,认真地听着他们唱歌弹琴,不禁夸奖道:“你们弹得好,唱得也好。”袁迪宝悄悄地看了丹妮几眼,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李老师可以教我们唱歌吗?”不知是谁的提议,让袁迪宝有了一丝兴奋与期待,丹妮笑着回答说:“好啊,你们可以来俄语兴趣小组,我教你们用俄语唱苏联歌曲《喀秋莎》,好不好?”学生们一听,高兴得站起来:“太好了!谢谢老师!”

袁迪宝天生嗓子好,又聪明好学,唱歌学得很快,令丹妮暗自称赞。“一条小路弯弯曲曲细又长,一直通向迷雾的远方……”丹妮与学生们在一起唱歌,也感到了一种特别的轻松、自在、愉快。

读《圣经》,伴着琴声唱苏联歌曲,还能吃到法国阿姨做的点心,袁迪宝和他的同学在老师家里感到了亲情的温暖。慢慢地,他和同学们开始约老师一同出去玩,去西湖划船。学校有几条船,可以免费用。

有一天,袁迪宝大胆地单独约丹妮去划船,这对丹妮来说,应学生之邀再正常不过,何况他们年龄相近,只差一岁。不过,我在采访袁迪宝家人时了解到,袁迪宝其实比丹妮大了三岁,为了上学家里替他改小了年龄。在丹妮眼里,这个学习用功、成绩优秀又与自己很谈得来的学生,她是喜欢并乐意交往的。

这天,他俩一起划船,并情不自禁地唱起了歌:“划啊划,划得船头起浪花,划啊划,划啊划,划到夕阳西下……”而真到了夕阳西下时,他们突然觉得时间过得太快,竟然舍不得分开,不舍得离开西湖了。而此时天色已晚,袁迪宝要送丹妮回家,似乎他有一种隐隐约约的感觉:这怎么像是保护自己的女同学一样,或者说,是知己,是女朋友?这种感觉很微妙很奇特,他无法说清楚。丹妮何尝不希望他再陪陪自己,再多聊一会儿天。一路上,两人说有不完的话,聊人生与理想,聊音乐与上帝。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不知是什么时候,这对年轻人划进了彼此的心海,不知不觉间,他们同时发现,彼此开始在意对方,彼此的心里已经装进了对方。刚开始谁也没有说过什么,只是不停地约会,去游西湖美景,上弥陀山,去保俶塔,去花巷观鱼,上山看星星,看月亮,说些温暖的悄悄话。一起谈古典文学,聊《战争与和平》,一起谈古典音乐、聊肖邦等。

有一次,丹妮和迪宝去保俶塔玩,上山不久突然下起了大雨,他们只好决定马上下山,下山之后他俩的衣服都湿透了。迪宝于是去叫了一辆三轮车,还很绅士地买了一瓶酒。两人坐在车里头,迪宝把酒瓶递给丹妮,丹妮见他这样有情趣,便接过酒瓶喝了一口,再递给迪宝,就这样,两人开心地你递给我喝,我递给你喝,此刻谁也不觉得这雨下得多么扫兴,相反觉得下得及时来得浪漫。他们完全忘了其他,尽情享受这份难得的温馨。可是,眨眼间三轮车就到了丹妮的家门口,迪宝实在舍不得走,他站了很久,直到丹妮进了家门后才收回深情的目光,依依不舍地转过身去。

回到家的丹妮,开始有了心事,脑子里不断地闪现和袁迪宝在一起的情景。这是怎么了?她问自己,却又坚定地告诉自己,我和他只是师生关系,怎么可以超越师生间的界限?但无数次问自己,这样下去也许不再仅是师生间的情谊了?不,不是,比友谊更多一些?那是什么呢?她无法回答自己。丹妮的脸上不由得浮起了一片绯红。

回到宿舍的袁迪宝同样心神不定,丹妮的笑脸总在眼前挥之不去,他不明白为何跟她在一起会有这么多的自在与快乐。

金星出现,为他们祝福,成为了他们爱情的标志。

丹妮自十一岁时受洗,一直信奉天主,而袁迪宝又是牧师的儿子,也信奉上帝,共同的信仰让他们多了一个深层次交往的理由。1954年的圣诞节不同寻常,无比的不同寻常。因为,丹妮要与她的学生在一起度过,而这个学生又是自己满心欣赏的知己——姑且说是知己吧,其实确切地说是恋人,只是此时还没有捅破那层纸。他们不约而同地想到要在一起过这个西方的节日,觉得必须在一起,才不浪费时光。

杭州的冬天没有厦门那样暖和,有些阴冷,但迪宝仍然穿着单薄的衣服来到丹妮面前。丹妮看到他腼腆可亲的样子,悄悄地从家里拿出一件外套给他披上。老师的这一举动让迪宝全身暖流涌动,但表面上他却镇静地没有反应,心里想说什么也没说出口,好不容易才说了一句:“我们去中山公园玩吧。”丹妮在想,去任何地方都行,只要跟你在一起。但她也没说出来,只是怀着兴奋的心情跟他来到了公园里。

此时已是黄昏,两人手拉手地爬上了山。迪宝在前面拉她,当两只手再次握在一起的那一刻,丹妮的心有了一丝悸动,在这份暖意面前,她大方地迎了上去,与已经脸红的迪宝并肩坐了下来。丹妮侧脸看着文静沉稳的他,不禁想起前几天在保俶塔下,有人开玩笑说的话:跟外国人谈恋爱哩。丹妮笑了,有一种暗暗的欣喜。

这时,一颗亮晶晶的星星闪耀在天空。“你看,星星出现了,是金星。”迪宝高兴地叫起来。丹妮顺着他指的方向望过去,那颗金星仿佛正看着自己。“金星在为我们祝福呢。以后,我们要在一起看金星。”丹妮轻轻地倚靠在迪宝的肩上,说出了这句连自己都不敢相信的话。以后,金星属于他们,属于他们永远的约定。金星是他们的爱情标志,是爱情密约。他们知道,在希腊与罗马神话中,金星是爱与美的化身——维纳斯女神。

“我来讲《圣经》里的故事吧。”迪宝对上帝的虔诚感动着丹妮,她在听他细细诉说,“金星又叫牧羊星、太白星、启明星,英文名维纳斯,《圣经》故事中说,东方三博士在金星的带领下,到达伯利恒城的一个客店……”丹妮这时感觉到自己也是在金星的指引下,从万里之遥的法国里昂来到中国的。她那时未曾想到,直到五十五年后才又被带到中国厦门袁迪宝的家中,接受牧师的结婚祝福。正如《圣经》上所说:他不长久责备,也不永远怀怒。这是他们的见证。

迪宝接着唱了六首圣诞歌,如《平安夜》《新生王》《齐来,宗主信徒》等。丹妮拍手夸他道:“你唱得真好。”迪宝的手搭在丹妮肩上说:“我想听你唱。”丹妮于是轻轻地唱起来,她用英语唱了《平安夜》《新生王》两首。迪宝迫不及待地赞美她说:“你唱得更好,更好!”

“一条小路曲曲弯弯细又长,一直通向迷雾的远方……”“当我们在一起,在一起,在一起,真快乐无比……”一首首苏联歌曲,他们唱出了自在,唱出了心中的幸福。

从这之后,丹妮和迪宝的约会更频繁了,他们清楚地知道,爱神向他们走来了,爱意萌动了。这不是爱,又是什么?!

有一天,他们相约到黄龙洞玩。黄龙洞有很多绿竹,丹妮和迪宝坐在洞里赏竹,当然不仅仅是看竹,热恋中的情人总会别出心裁地玩出新意。迪宝看见那些绿嫩的竹子,突然来了兴致,他在一棵竹子上刻下了一个B字,丹妮会意一笑,也跟着在旁边刻上D,两个字母连在一起代表两个人。后来,丹妮送迪宝的丝巾和毛衣上都绣上B和D两个字母相接连的花样,以示爱的纪念。

“我们两个人非常像,我们是一个人。”到老了丹妮还这么说。这是她和他共同的感觉。

1955年,二十八岁,他鼓起勇气终于对她吐露了隐情。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他的一声叹息搅乱了她的心。突然之间,爱要别离自己,丹妮没有一点思想准备。

感情一天比一天加深,这是上帝的恩赐,应该接受,完全地接受。丹妮敞开了胸怀,用纯真的心接纳这份上帝送给自己的珍贵礼物。他不在身边的时候,她开始想他,为他织毛线衣,为他买学习用品;在一起的时候,她对他有说不完的话。日子变得充实了,变得情意绵绵了,父母看出了她的心思。“我和你爸爸都很喜欢他。”燕妮开明地对她说。丹妮明知故问地:“是吗,喜欢他的什么?”燕妮便如数家珍地道来:“他很懂礼貌,功课又好。看得出你们俩很谈得来,是不是他爱上了你?”当燕妮说出爱字时,丹妮很想说我也爱上了他。她不好意思说出口,只是每天等着迪宝来家里的时刻,看他和爸爸妈妈谈笑的样子。迪宝跟李树化话比较多,因为,他们都是客家人,李树化是广东梅县人,袁迪宝是福建上杭人,客家人见面就说客家话,是那么自然、亲切。

杭州西湖浙江医学院,美丽校园让人神往,我们携手并肩追求心中的理想,杨柳树有我的爱,你永远在我心上,杭州西湖有我的爱,你永远在我心上……

他们经常会把一些情歌改了歌词放声唱。

处于热恋中的这对情侣,除了爱情,生活还会有什么烦恼?丹妮想不到,而迪宝知道。因为,在他的脸上,会无意中浮现一丝忧郁。有一天,丹妮终于发现了。他那么不经意的一声叹息,让丹妮想了好几天,跟自己在一起,他为什么要叹气呢?难道……莫非……而迪宝却不愿开口,总是摇头说没什么敷衍过去。丹妮有一种预感,他一定有事不敢跟我说,怕我难过。她小心谨慎地看着他,生怕他说出什么不好的话来。一时的沉默让两人都有些尴尬。

两年的时光如果停留住多好,上帝啊,你为什么不让我和他在一起多待一会儿?为什么幸福如此短暂?

1955年7月,全国高校院系调整,袁迪宝所在的院系要合并到四川华西医科大学。当丹妮得知这个消息时,觉得不可思议,她从没想过他会离开杭州,离开自己,两个人会分开,这怎么可能?听说要分开,丹妮才发觉原来自己是这般的脆弱敏感,爱他爱得这般深,怎能忍受突如其来的分离与分离后的孤单。同样难过的迪宝却来安慰她说:“我只不过是去四川,我们还可以见面的,我每天给你写信,就像每天你见到我一样。”迪宝怕丹妮失落,不停地约她去苏堤、孤山、黄龙洞去游玩,拍照留念。

孤山,似乎印证了丹妮的心情,真的要开始孤独吗?看着他那张有些淡淡忧郁的脸,她以为,他的忧郁是因为两人要分开一段时间的缘故,其实,她哪里知道,他的忧郁除了即将分开的落寞,还有难以开口的隐情,而这个隐情将要击碎她纯真的梦想。

“说话呀,你今天怎么了?”是丹妮首先打破沉默。迪宝看着一脸着急的丹妮,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他的眼神开始躲闪,实在不忍心把真相告诉心爱的人,又哪里舍得割下这份美妙的爱情。然而,在上帝的面前,他又感到了内疚。不说出来是不诚实的,上帝也不准许他这么做,说了虽然会伤丹妮的心,会导致两人分手的结果,然而至少能减轻自己心理上的重负。连日来的痛苦已经压得他快喘不过气来了。迪宝一时觉得自己可悲、无能。如果没有上大学前的匆匆婚礼,那么自己和丹妮的明天将是多么的幸福。上帝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呢?迪宝开始怀疑上帝是否爱自己。

坐在芙蓉花树下,迪宝看着丹妮那双深情又带有疑问的眼睛,他低下了头,声音小得连自己都听不见。“我,我想跟你说一件事情。”他支吾了半天,这时的丹妮似乎预感到了什么,她紧张地盯着他,迎着他无助的目光。迪宝终于鼓起勇气抬起了头,喃喃道:“丹妮,我要告诉你,不然,我心不安,是我对不起你,在我来浙江念书的前半个月,我家里看我年纪不小了,劝我成家……我姐姐大我一轮,在家说话算话……”迪宝一口气说了这么多,他怕她听不明白,也怕自己再没有勇气说出来。说完,他松了口气,似乎自己的罪过减少了一些。

迪宝不得不回忆起1953年的8月30日,他与黄女士结婚的情景。袁迪宝出生在福建上杭的一个牧师家庭,父亲袁祖週牧师是前清秀才,20世纪30年代任鼓浪屿英国领事馆文书。袁迪宝上大学前曾在当地医院的门诊待过,1953年考上大学,成为全国第一批公共卫生系大学生。那时他已有二十五岁,姐姐见他不小了,便想让他在上大学前成亲。姐姐跟鼓浪屿医院一位姓黄的护士很熟,黄护士的家虽不在厦门,但本人就在岛上工作,姐姐便想从中撮合。袁迪宝也没多想便答应下来,虽然没有一见心动的感觉,但还是顺从地听从了姐姐的安排。黄护士倒对袁迪宝很中意,有空便主动约会,有时买好电影票在诊所等他去看电影。袁家比较看好这门亲事,即便儿子不在家,媳妇还在跟前,便觉得这是最妥帖的婚姻。很快,便给这对年轻人办了结婚证。当时的袁家并不富裕,连结婚的新房都没有,姐姐因为给资本家看房子,设法腾出一间房来给弟弟做了新房。当然婚礼也非常简单,双方的家人就在新婚住处鼓浪屿鸡山路一号厝拍了合影照算是成了婚,一大家子人站在新房前的阶梯上见证了他们的牵手。不过结婚才两周,袁迪宝便要离开厦门到浙江上大学去了。没太多新婚的喜悦,平淡的两周相处也没有先结婚后恋爱的感觉,迪宝想的是快快去学校念书,完成学业。妻子默默相送,也没有多少话语送别,也许只是想等他放假早些回来。没想到的是一心求学的迪宝在求知路上不经意间落入了情网,在与老师筑起的精神世界里,他似乎不敢想起自己在家乡的婚姻,有时候竟然忘了自己是成了家的人。

“为什么?”丹妮像被一阵狂风暴雨袭击了一般,全身感到了寒冷,耳边只响着那残酷的话语:“是我姐姐介绍的,她是鼓浪屿医院的护士。来之前,我们,已经,匆匆结了婚……”

上帝啊,你这是要责罚我吗?丹妮如同从山顶片刻间掉到了谷底,她有些坐不稳了,眼前这位善良可爱、知识广博的学生,这位与自己心心相印的恋人,竟然是……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丹妮想了半天才回过神来,终于,克制已久的眼泪慢慢落下,滴在她冰凉的手上。失落、委屈、烦忧、悲痛交织在一起,让她特别的难受。她以往二十多年的日子里何曾有过这种心情?为什么不早说呢?为什么要隐瞒这么久?为什么要等到陷进去这么深才说出实情?可是,埋怨、责怪的话到了嘴边却没有说出来,因为,此时她看见了袁迪宝脸上的无辜。他一定有他的难处,于是丹妮理解地低下头,装作不在意,然后把泪水一把把抹掉。迪宝拉住她的手,在她面前轻轻地哭出了声。

“没有其他的路可走。从今天起我们就分手,各走各的路吧。”丹妮带着哭腔好不容易说出了这句话,语气生硬、果断、坚定,神情看上去是那么的淡然,又是那么的痛恨。其实说这句硬话时,连丹妮自己都吓了一跳,听起来好绝情,好无所谓。他受得了吗?可是不这样又能怎样?自己没有权利把幸福建筑在另外一个女人身上,她做不到,哪怕自己的心痛得滴血。

迪宝听见丹妮提出分手时,他愣住了,他也没想到丹妮这么快就提分手的事,那她不提又能怎么办?自己又不能保证给她未来,他沉默了半天,一句话也不说。在丹妮看来,这也许证明他认为她的话是对的,所以才没有反应。迪宝在想,开始跟老师交往时根本没想到会发展到这一步,等关系深了突然发现已经晚了,彼此爱上了对方。感情的事最难把握,让他感到了极大的苦恼,年轻的他不知道如何处理,想想只有说出真相来心里才坦然些。他像个犯了错的孩子一样,傻傻地站着不知所措。

在迪宝心里,他觉得这次院系调整离开杭州就是神的旨意,神要责罚自己,将他们分开。他知道自己触犯了神的戒律,只是没想到这责罚到底有多重,竟然要五十五年之后才能重逢。还好,能有重逢,而有的人一辈子都不能再相见。

“丹妮,我送你。”当丹妮站起身时,迪宝紧张地看着她。丹妮在心里说了声不用了,便扭头走开。当她深一脚浅一脚地回到家中走进房间,便一头倒在床上大哭了一场,茶不思饭不想,这突然而来的事情犹如晴天惊雷,她有些承受不住了。燕妮进来看见女儿哭肿的眼睛,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让她这般伤心。丹妮猛地抱住妈妈,任眼泪哗哗地流下来,哽咽道:“妈妈,我不愿意把幸福建立在另外一个女人身上……”

“你不会的,你也不能。怎么,迪宝他……”燕妮的询问再次刺痛了丹妮的心,她哭着说了实话:“我已经跟他分手了。”燕妮叹了口气,冷静地想了想说:“如果他是有了家的,那你要果断些,只能做普通朋友了。现在没有你的位置了,懂吗?”

懂,当然懂。丹妮使劲地点头,忍受割心之痛,成全他的幸福。但又觉得上帝这样对自己有些不公平。

“把金星当作我们爱的印证,当我想你的时候,或者你想我的时候,就仰望它……”

一个不眠之夜。泪水浸泡的夜啊,何时天亮?丹妮面对的是双重打击:他要去四川,要与自己分开。他告诉了自己他已婚的事,这意味着他们不能结合。这份没有结果的爱情无疑不能延续了!可这样纯真深切的爱情就这样瞬间失去了吗?她不舍得,也不甘心,可是不甘心又能如何?当然,她也想过要以爱情的名义把他拉到自己身边来,然而燕妮立刻打消了女儿这样的念头,认为不可以伤害别人。那么丹妮只有一个选择:克制自己的感情,节制对他的爱。到后来年老的丹妮嫁到厦门后,在媒体面前她也反复强调这句:“我不可能抢另一个女人的幸福。”只能节制,不是停止,对他的爱从来没有停止过。

终于到了要分别的时候,不想面对也得面对。丹妮已经理解体谅了他。

“我明天就要走了。”迪宝这天来到丹妮家里,两人坐在琴房,他看见一脸憔悴的丹妮,心疼地将她拉到跟前。这时的丹妮,痛苦简直深入了骨髓,她什么话也说不出来,迪宝的安慰起不了作用,他越是温存,越让她感到伤心,只有摇头叹息。

“我们去西湖花港吧。”在她的提议下,两人来到花港。那群游来游去的七彩鱼在今天看来,是那么的无趣,了无生气,他们没有心情观鱼,只有满满的依依惜别情。两人坐在亭子里,谁也不想先开口,说什么好呢?这个分手的亭子,后来袁迪宝每次到西湖都得在这里坐一坐,回味一下当年分手时的惆怅,他知道,有一份记忆永远地留在了这里。

丹妮知道这一别也不知何时能再相见,因为,他已不再属于自己。她慢慢地脱下了手指上的戒指,递给他说:“送你做个纪念吧。”迪宝心酸地想哭,他接过沾满泪水的戒指,头低下去半天都抬不起来。

等迪宝抬起头时,他看见了天边的星星,深深地叹了口气说:“就把金星当作我们爱的印证吧,当我想你的时候,或者你想我的时候,就仰望它。”迪宝心情极度悲伤,就像贝多芬的歌曲里写的:“我正热烈地爱着你,日夜思念正像你也爱着我一般,我祈求上天护佑我们,求上天护佑我们……”

是啊,让金星传递我们的思念。他们用《圣经》里“爱的真谛”做临别赠言: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不做害羞的事,爱是永不止息。

天黑了,要分别了,他们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久久不分开。泪水像拧开的水龙头,在他们的脸上淌成了河……他们约好了去照张合影。

这是1955年8月5日的下午,太阳依然热烈多情,他俩一路默默地走到苏堤的巨柳前。这棵柳树斜着身子,面朝湖水,柳叶迎风浮动,细细的叶子在细说谁的心事?

“来吧,我们在这里合影。”迪宝的声音听起来有些无奈,是为离别的纪念吗?他们轻轻地靠过去,靠在苏堤的柳树上,丹妮仍然穿着白上衣,迪宝也是一身白衣白裤。两人双手放在身后,紧紧依偎在一起。脸上的笑容呢?找不见,寻不着,只有一丝惆怅与忧愁掠过两人的眉际。

这张在苏堤前的合影,成为他们青春容颜的最后见证。他和她都没有想到,他们从此劳燕分飞,远隔重洋半个世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