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任第一工区参谋长
1964年冬天,为加强首都北京的防御,即沸沸扬扬地传出要成立工区。工区,是在以环北京以及某些重要地区构筑既设工事,形成具有强大防御能力的防御地带,以掩护首都和重要目标的安全。1965年初,中央军委正式决定,每个大军区设若干工区,部署相当兵力,构筑坚固工事,尽快把工区建设好。我所在的工程兵五团被编为北京军区第二工区,在此工作近一年。为加强隶属于二十一军第一工区的工兵骨干力量我被任命为第一工区参谋长。
第一工区的领导干部主要来自二十一军,工区主任任云鹏由六十三师副师长调任,政治委员李惠民由石家庄高级步兵学校政治部主任调任工区副主任胡玉肃由一八三团团长调任,副政治委员夏得言由二十一军组织处长调任,副参谋长闫兆和由一八八团团长调任,政治部朱主任由六十一师调任,后勤部长何大乐由二十一军军需处长调任。我们这班人以及营连干部和骨干都来自各个单位,战士由当年入伍的新兵补充。虽然大家来自五湖四海,但很团结,工作配合得很好。第一工区在北京附近某地组建,并很快展开工作。不久由于增编第七工区,第一工区指挥机关与部队调往内蒙古集宁地区,担负防御阵地施工任务。
集宁地区位于塞外坝上,气候寒冷,条件恶劣,人烟稀少,供应困难。部队沿集(宁)二(连)线,从内蒙古土木尔特旗直到集宁以东,依托可供利用的低山丘陵,构筑以点代面的防御工事。这里施工条件较差、机械较少,部队多以大锤钢钎打眼放炮,靠斗车排碴运料,尤其这里水源极缺,生活、施工用水都要从很远的地方运来,处处需要节约使用,一点都不敢浪费。为了节约用水,我们就把对水的浪费作为一条纪律进行规定,谁浪费多了要受到处分。
在集宁地区施工,留给我的最深印象是苦、紧、乐。在施工期间,曾四次率领机关和部队的同志赴北京、天津、威海、蓬莱等地参观见学。我开始发现,所有工区唯内蒙古集宁最艰苦,有些条件甚至想都不敢想。部队施工紧张,经常夜以继日地连轴转,很少有节假日,甚至洗不上澡。当时蔬菜很少,冬天部队吃的就是冻成冰疙瘩的大白菜,没有菜窖,就堆在院子里。吃的时候,取回来放在伙房,化上一天一夜,剥去外面的干叶子,吃起来有一股浓浓的酸味。尽管工区条件较差,但是部队官兵很乐观,每个连队都拼命工作,力争年底能评上“四好连队”;每个战士都埋头苦干,希望能在年底被评为“五好战士”。通过学习雷锋、学习“南京路上好八连”活动,部队中艰苦奋斗的空气很浓,大家以苦为乐,以苦为荣,再苦再累不叫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