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给出版业再来针鸡血吧

给出版业再来针鸡血吧

时间:2022-12-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亲历过打鸡血针的人说,打鸡血针,是用煮蒸消毒过的针筒,从鸡腿中把鸡血抽出来,每次几十到一百毫升,注射到人体的肌肉里。新的出版人,不仅要知晓市场,明了价值,还要对技术有着特殊的敏感,只有这样,才能占据主动。每一个事业,在一个节点上,似乎都需要来一针鸡血。当这一针鸡血注入,让我们都闭上眼吧:闭上眼,我们就能看见中国出版那美好的明天……

给出版业再来针鸡血吧

1967年,“打鸡血针”曾经点燃了民间养生运动的火焰。在“文化大革命”最酷烈的时期,一些人在自杀和被自杀的道路上狂奔,而另一些人却在探寻永生的秘密。亲历过打鸡血针的人说,打鸡血针,是用煮蒸消毒过的针筒,从鸡腿中把鸡血抽出来,每次几十到一百毫升,注射到人体的肌肉里。这种方法盛行的时间,据说维持了十个月之久。

非理性的认知模式,使中国老百姓在作为原始信仰的血液崇拜面前,产生认同感、亲和感。打鸡血的流行便显得顺理成章了。

任何一个理想,总是需要鸡血的,否则如何去鼓动大家?也许,出版业也一样。

数字出版:冲上去,还是边缘化

2009年,电子图书和阅读器的热销有些出人意料。媒体在迫不及待地欢呼新的阅读时代的到来,这对于日渐暗淡的图书出版业,不啻是一针令人亢奋的鸡血。

当然,鸡血总是有副作用的。稍微有点头脑的出版商也知道图书的数字化必将冲击传统图书的份额。为了减少电子版对纸质版图书销售的冲击,西蒙&舒斯特出版社、柯林斯出版社和阿榭特图书集团,都将电子版图书的上市时间推迟几个月。阿歇特的总裁大卫·扬义正词严地对《华尔街日报》说:我们这样做是为了保护这个行业,防止我们辛辛苦苦的作品“被人贱卖”。

但是,这样做的结果,也许会鼓励文件共享和盗版行为,或者刺激作者和电子图书运营商们直接交易电子版权,从而把出版商撇在一边。

确实已有作者在这么干。史蒂芬·柯维,就是写《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那位老兄,把他已出版的畅销书的电子版交给了电子书出版商Rosetta Books销售,这令他此前签约的出版东家西蒙&舒斯特大为震惊和恼火。

与此类似的关于电子书版权的纠纷,在未来将会越来越多。毕竟,每一次技术风暴来临时,都将重新切割一个产业的利益链条。

磨铁的沈浩波先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经这样形容数字出版:这就好比是一个骨头,现在还没长肉,但所有人都相信这个骨头一定会长肉,迫不及待的人想先啃一口,可能被硌坏了牙;冷静的人想等它长出肉了再啃,却又担心到时候已经啃不到了。

这话说得很有道理。这就好比在一个狗窝里,别的东西眼看都要吃光了,只剩这么一块大骨头。于是,狗们都开始声明:我已经站好队了,我是决不会放弃的。我要插队了,我已经找到了最合适下嘴的地方。我个头最大,应该吃得最多……其实,大部分狗都只是凑热闹的而已。但是,眼见得传统出版的增长有限,不冲上去,难道就坐等骨头被其他狗抢了?

当数字化出版的前景还不明朗的时候,所有的盲目尾行犹如黑夜中高速公路上的摸索。一旦最前的车发现方向不对,那大部分车已没有掉头的空间。

不过要我们操心什么呢?很多出版社又不差钱。

但还是要友情提醒一下,再多的钱也要省着花,不管是靠教辅圈来的钱,还是靠畅销书骗来的钱,还是靠融资蒙来的钱,再多,也只是个数字。别弄到最后,在哪里打了水漂都不清楚。

集团化:搞那么多大佬干吗?

年初的时候,署长大人雄心勃勃地提出打造新闻出版强国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新闻出版产业的总产值要占到当年全国GDP的5%左右。这做大做强的信号弹一发,于是乎,三山五岳,雀跃欢呼。于是乎,内联外合,组建集团,借壳上市,都可着劲儿地拉队伍,立山头,做大佬。2010年北京订货会期间,亮出的集团招牌一下子令人目不暇接。规模化、产业化、上市融资,到处都是做大做强的声音。

说实话,大佬们看上去都挺风光的,可内心里却未必。港片《黑社会2——以和为贵》中的吉米可是非常不情愿做大佬的,因为大佬有大佬的苦处,大佬有大佬的不自由。也许,吉米作为一个社团成员,有他的宿命。一心要跳出浑水,却始终身不由己。

做大不等于做强,做强也不仅仅只有做大。依靠行政命令撮合而成的集团是不可能具有强大竞争实力的,反而会造成一大批机构臃肿、多层管理的大块头。当一个个出版社还存在机制、管理、目标、定位等诸多问题的时候,集团只不过是一个外表光鲜、内心苍白的名词。当这个行业还存在种种不规范不诚信的角落时,发展只不过是一厢情愿。

舢板捆起来不会成航母,椽条绑起来不能当大梁。

但是,他们都犹如吉米般,在通向大佬的路上,无法回头。

相比那些出版集团,小型出版社或独立出版人更能控制风险,决策也更加灵活。做大,并不是唯一的目的。

以我的眼光,也确实看不清一个产业做大的关节和去向。资本的重新洗牌?意识形态和资本的重新整合?我看不清,但我相信,许多产业都走过这样的路,出版不过是赶了个晚集。反正我知道,气球吹得越大,越容易炸掉,尤其是那种先天有点瑕疵的气球。只不过,这气球,最后会被谁买走?

《以和为贵》里面的飞机,也许是一个最纯粹的古惑仔,在所有人被金钱权力异化之后,也只有他可以轻松地扔掉大佬吉米的名片,满身伤痕,回到那个充满杀机的江湖。也许,飞机才是所谓浪漫主义的代表。

出版业,其实也需要一点浪漫主义。

很多人都已经知道老六和《读库》的故事。两个月出版一期的《读库》,实际上主要靠他一个人在操作,从策划到组稿,从编辑到设计、印刷,从宣传到发行,以一人之力,创出《读库》的出版品牌。

在这样一个浮躁的时代,一个人有这样的兴趣和毅力,坚持着自己的出版道路。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它似乎也佐证了,真正的出版人,只要有自己的视野和能力,一个人也可以努力实现自己的梦。这个梦,因为有坚持,会变得非常有质感。

给出版业再来针鸡血吧

其实,就算数字化的明天再美好,也并不意味着传统出版走向终结。当出版人无法再以纸张的形式将那些新观念和新故事大量发送到读者那里,他们还是可以选择其他的形式。真正的图书永远不会死去,无非是变换了载体而已。正如纸张对竹简的取代,却给了图书一个新的腾飞的空间。

新的出版人,不仅要知晓市场,明了价值,还要对技术有着特殊的敏感,只有这样,才能占据主动。毕竟,在数字化的道路上,独立出版人与大型出版集团本来就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费伯出版社的汉瑞沃兰斯就说过:“在数字化的进程中,所有的出版人都在边学习边前进。”

每一个事业,在一个节点上,似乎都需要来一针鸡血。毕竟很多时候,拥有魔力的不是理性的反思,而是一种狂热的期待。

每一项技术的革新,都将给一个产业带来新的远景,都将给从业者带来一场财富分配的盛宴。

你仍然热爱出版么?当你畅想未来时,你仍然还会有热血澎湃么?

如果没有的话,让我们给出版业再来针鸡血吧!

当这一针鸡血注入,让我们都闭上眼吧:闭上眼,我们就能看见中国出版那美好的明天……闭上眼,仿佛听见侯德健在唱:谁也赢不了,和时间的比赛;谁也输不掉,曾经付出过的爱。

2010年2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