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医易的心身平衡系统

医易的心身平衡系统

时间:2022-12-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作为医易也就是身心之易或内易,心在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张景岳着重论述了神与机、动与静、升与降和鬼与神这几种变化形式,因为这些变化形式与之所建立的医易心理平衡系统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正是由于具有这种心理上的权衡度量,才能分清人在心理上生理上处于何种的状态,以利于及时加以调整和诊治。因此遇此卦当有心身疾患,故须防之继续蔓延

张介宾(景岳)在所著《医易义》这一名篇中,提出外易与内易的关系问题,认为:“然则天人相与之际,精哉妙矣,诚可畏矣;人身小天地真无一毫之相间矣。今夫天地之理具乎易,而身心之理独不具乎易乎?矧(shěn)天地之易,外易也;身心之易,内易也。内外孰亲?天人孰近?故必求诸己而后可以求诸人,先乎内而后可以及乎外;是物理之易犹可缓,而身心之易不容忽。”他认为对天地之外易的研究当可稍缓,而对身心之内易的探讨却应即刻着手,因为医之为道,本身就属于身心之易,医是不能离开易的,否则就不知变化,难辨阴阳。那么内易也就是身心之易,“身”或“心”哪一个更为重要呢?张氏在《景岳全书·传忠录上》中说:“万事不能外乎理,而医之于理尤切,散之则理为万象,会之则理归一心。 夫医者一心也,病者万象也……故医之临证,必期我之一心,洞病者之一本,以我之一,对彼之一,既得一真,万疑俱释,岂不甚易,一也者理而已矣。 故吾心之理明,则阴者自阴,阳者自阳,焉能相混。 ”他在《医易义》中也说:“易者,易也,具阴阳动静之妙;医者,意也,合阴阳消长之机。虽阴阳已备于内经,而变化莫大于《易经》。”作为医易也就是身心之易或内易,心在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在张氏看来,不论是对于医者还是对于患者,心理的作用都直接影响着机体作用的发挥,灵支配着肉,神蕴藏着机,作为二气之良能的鬼神,虽然变化多端,“然则神鬼从心,皆由我造;灵通变幻,匪在他求。知乎此,而吉凶祸福之机,求诸心而尽之矣”。可见张景岳在身心之易的论述中十分重视心理的作用, 这就形成了他以内易作为主导性和关键性的理论基础,来建立一个心理平衡系统。

在张氏看来,易与医之根本皆在阴阳之道。他说:“乃知天地之道,以阴阳二气而造化万物;人生之理,以阴阳二气而长养百骸。 ”阴阳二气变化多端,主要有神与机、动与静、升与降、鬼与神、幽与显、刚与柔、推与荡、交与感、消与息、对与待、错与综等等。然万变不离其宗,九九归一曰阴阳而已,故张氏说:“可因之以得其纲领,而会通其变化之多矣。”尽管这些变化之间是可以会通的,但仍表现出各自的特点和具体的不同作用。张景岳着重论述了神与机、动与静、升与降和鬼与神这几种变化形式,因为这些变化形式与之所建立的医易心理平衡系统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

关于神与机,《素问·五常政大论》说:“根于中者,命曰神机,神去则机息。 ”《素问·六微旨大论》则说道:“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 ”显然在《内经》看来,所谓“神机”就是个体生命的内在活力。张景岳论神机则汇通医易之理,他说:“以神机言之,则存乎中者神也,发而中者机也;寂然不动者神也,感而遂通者机也;蕴之一心者神也,散之万殊者机也。……神之于机,互相倚伏。故神有所主,机有所从;神有所决,机有所断;神为机之主,机为神之使。知神知机,执而运之,是即医之神者也。 ”这段话既吸取《内经》中的有关思想,同时也采纳了《易传·系辞上》“《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的观点。《易传》原本是说《易》虽然无思无为,寂然不动,其神妙却能通达天下之事,张氏却有所发挥,指出神为寂然不动之静者,而机则为感而遂通的动者;神为蕴于一心之体,机为散之万殊之用;神为主,机为使。知道这个道理,便是医中之神。其实说到底,张氏之神机说仍是强调医者意也,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基本观点。

关于鬼与神,张景岳认为:“以鬼神言之,则阳之灵为神,神者伸也;阴之灵曰鬼,鬼者归也。鬼神往来,都只是气。故曰鬼神者,二气之良能也。阳为天地之神,阴为天地之鬼;……推之于医,则神圣工巧,得其神也;凡庸浅陋,类乎鬼也。精进日新,志惟神也;苟且殃人,心犹鬼也。 察之形声,则坚凝深邃,形之神也;轻薄娇柔,形之鬼也。长洪圆亮,声之神也;短促轻微,声之鬼也。诊之脉色。则绵长和缓,脉之神也;细急休囚,脉之鬼也。清苍明净,色之神也;浅嫩灰颓,色之鬼也。是皆鬼神之征兆也。至若鬼神之源,尚有所谓。夫天地之鬼神,既不能出天地之外;而人物之鬼神,又安能外乎人心?”这里主要是讲医者以心来度察人之形声,凡神旺身健则为神,反之则为鬼。 神圣工巧、精进日新之良医则为神,反之凡庸浅陋,苟且殃人之庸医则为鬼。这里所说的鬼神没有任何迷信的意味,而是将之作为一种分类的方法,这种分类的出发点就是人心或者说是医者之心。正是由于具有这种心理上的权衡度量,才能分清人在心理上生理上处于何种的状态,以利于及时加以调整和诊治。

但对升与降的论述,张景岳则直接与《易经》的《剥》、《观》、《复》、《临》等卦相互联系,彰显医者运思之玄妙精微。 他说:“以升降言之,则阳主乎生,阴主乎降,升者阳之生,降者阴之死。 故日在于子,夜半方升,升则向生,海宇俱清;日在于午,午后为降,降则向死,万物皆鬼。死生之机,升降而已。欲知升降之要,则宜降不宜升者,须防剥之再进;宜升不宜降者,当培复之始生。畏剥所从衰,须从观始;求复之渐进,宜向临行。此中有个肯綮(qǐng),最在形情气味。欲明消长之道,求诸此而得之矣。”升降原为中医气化理论,《素问·六微旨大论》说:“升已而降,降者为天;降已而升,升者为地。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意谓天地之形成,其动因皆为气自身的升降,自然界万事万物“无不出入,无不升降”。 在《内经》看来,这种升降运动是由阴阳二气的性质决定的,清阳上升,浊阴下降,二气升降而化生天地万物。这在张景岳看来也只能属于“外易”的范围,而他在这里要运用升降学说阐明身心之易即“内易”,因为“医之为道,身心之易”也。他认为阳升阴降,死生之机,机者,枢要也,阴阳升降掌握着生死的枢要也即关键。这就是说该升则升,该降则降,宜升则升,宜降则降。他提到宜降不宜升者,须防剥之再进。《剥》卦所表现的正是阴之剥阳和因病设床之情状。李光地《易经》折中》引《程传》云:“阴剥阳,柔变刚,是邪侵正,小人消君子,其凶可知。”高亨释《剥》初六爻辞说:“古人病而后设床。剥床以足,病痛之象。筮遇此爻,占梦则凶,故曰剥床以足,蔑贞凶。”因此遇此卦当有心身疾患,故须防之继续蔓延与扩展。而宜升不宜降者,当培复之始生;《复》卦在卦序上紧挨在《剥》卦后面,其卦辞曰:“《复》亨。出入无疾。”高亨释曰:“筮遇此卦,或出或入,皆无疾病,故曰出入无疾。”此卦与《剥》卦意思相反,象征着身心健康,因此宜升举培生之,而不宜降落减损之。如果要避免发生出现《剥》卦令人病衰的状况,就必须从《观》卦开始。《观》卦主要是讲要全面地观察和认识人的生存环境及养成自己的生存之道。克服偏狭、幼稚和肤浅等心理障碍,而积极应对各种各样的环境刺激,把握好心理情绪的变化,以保持自身与他人的身心健康,所以说养生祛病,要从《观》卦的要求做起。 求复之渐进,宜向临行之意是,要继续保持身心健康需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就要向《临》卦所要求的方向靠近,那就是要具有宽和、诚信和敦厚的心态,这既是一种道德修养同时也是一种心理素质,如高亨释《临》卦初九爻辞时所说:“谓以己之志行感动人也。 ”张景岳通过升降学说而提出了正确运用易理养心养生的重要观点,他显然具有医易心身平衡系统的一般性特征, 其应用价值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认识。

张景岳在《医易义》中还谈到运用卦象之间的升降消长之理来诊治疾病,涵养心性,但其基本宗旨仍然离不开阴阳学说。他说:“人面之殊,即如人心之殊,人心之殊,所以人病亦皆殊,此疾患之生,有不可以数计。 今姑举其大纲,则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神而明之,存乎人耳。 然神莫神于易,易莫易于医,欲该医易,理知阴阳。故天下之万声,出于一阖一辟;天下之万数,出于一偶一奇;天下之万理,出于一动一静;天下之万象,出于一方一圆。方圆也,动静也,奇偶也,阖辟也,总不出于一与二也。 故曰天地形也,其交也以乾坤;乾坤不用,其交也以坎离,坎离之道,曰阴曰阳而尽之。”所谓为医之道阴阳而已,无论千变万化,千头万绪,终不离阴阳无偏胜、 阴阳不相离之宗旨,最切要的目的还是要保持阴平阳秘的平人状态,这才是身心健康的标志。但是这里不得不提的是,张景岳为什么特重《坎》、《离》二卦呢?为什么要说“坎离之道,曰阴曰阳而尽之”?这实际上是特别提出了情志问题,中医常常论及心肾不交夜不成寐也即现在所说失眠抑郁烦躁等心理疾患,而在医易学中坎正是代表肾,而离则代表心。心火独亢,肾阴亏损,引起不寐,殊难诊治,张氏认为:“此虽以卦象测病情,以坎离而分水火;惟是坎本属水而阳居乎中,离本属火而阴藏乎内。故北方水地,一反存焉;南是火乡,二偏居上;东方阳木,八在其中;西是阴金,九当其位。 可见离阳属火,半为假热难猜;坎水是阴,岂尽真寒易识?云从龙,风从虎,消长之机;水流湿火就燥,死生之窍。 倘知逆顺堪忧,须识假真颠倒。”正由于坎离逆顺难知,真假颠倒,故使心肾不交之心疾常使医者乏术, 因此当代名医秦伯未先生在引述张景岳语之后亦着重指出:“故治疗失眠不是单纯地滋补和安神所能收效。”于是他开出归脾汤、天王补心丹、朱砂安神丸、琥珀多寐丸,黄连阿胶汤、交泰丸、温胆汤、半夏秫米汤等八首方剂供患者选择与试用,的确令人感到治疗心疾之不易。 所以张景岳特重坎、离是有原因的,他深有感触地说:“然而变虽无穷,总不出乎阴阳;阴阳之用,总不离乎水火。所以天地之间,无往而非水火之用。欲以一言而蔽五行之理者,曰乾坤付正性于坎离,坎离为乾坤之用耳。 ”也就是说乾坤只能用于外易,而坎离则兼内外易,其用途可谓广泛而普适。

张景岳对于外易、内易的探讨,对医易心身平衡系统以及几对主要范畴的论述,确实有独到之处,超越前人,也很值得我们今天细加琢磨与推敲,推广与应用,从而给予那些饱受心理疾患折磨的人们带来更多治愈的希望、信心和福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