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供应链中库存的基本知识

供应链中库存的基本知识

时间:2022-12-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市场供应和生产需求的波动性、不确定性,采购、供应部门通常采取多买存货的措施以缓冲这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从而维持供应上的安全。这种库存随着每日的需要不断减少,当库存降低到某一水平时,就要进行订货来补充库存。库存需求特性的这种分类构成了库存管理的两大部分:对相关需求库存的管理和对独立需求库存的管理。对相关需求库存的管理实际上是对制成品生产的物料需求,与制成品的需求之间有确定的对应关系。

4.1.1 库存产生的原因

每个企业为了维持自我发展和获得竞争优势,都在不同环节不同程度地持有库存。持有库存的因素和目的很多,归纳起来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上进行阐述。

1.采购、供应层

由于市场供应和生产需求的波动性、不确定性,采购、供应部门通常采取多买存货的措施以缓冲这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从而维持供应上的安全。另外,大批量采购的低成本、制造商一次大批量生产的经济性及采取投机冒险策略等等方面原因,也是促使库存产生的因素。

2.生产层

力求物料、零件平稳通过生产过程中的流程以及不可预知的机器故障、员工请假等产生相应的在制品库存。

3.销售

季节性需求或制造商不定期进行的促销战,供应链上的制造商、经销商、分销商、零售商成员单位为提供和维持较好的客户服务水平,保证销售渠道中各成员单位持有商品的连续性等诸因素都是产生产成品库存的主要因素。

4.1.2 库存的分类

库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类:

按经济用途分为商品库存、制造业库存以及其他库存。顾名思义,商品库存是指企业购进后供转售的货物,其特点是在转售之前,保持其原有实物形态。制造业库存指购进后直接用于生产制造的货物,其特点是在出售前需要经过生产加工过程,改变其原有的实物形态或使用功能,具体又可以分为材料、在制品、半成品、制成品。其他库存则是指除了以上库存外,供企业一般耗用的用品和为生产经营服务的辅助性物品,其主要特点是满足企业的各种消耗性需要,而不是为了将其直接转售或加工制成产品后再出售。

从生产过程的角度可分为原材料库存、零部件及半成品库存、成品库存三类。

按来源可分为外购库存和自制库存两类。外购库存是企业从外部购入的库存,如外购材料等;自制库存是由企业内部制造的库存,如自制材料、在制品和制成品等。

从库存物品所处状态可分为静态库存和动态库存。静态库存指长期或暂时处于储存状态的库存,这是人们一般意义上认识的库存概念。实际上广义的库存还包括处于制造加工状态或运输状态的库存,即动态库存。

从经营过程的角度可将库存分为以下七种类型:

◎经常库存。指企业在正常的经营环境下为满足日常的需要而建立的库存。这种库存随着每日的需要不断减少,当库存降低到某一水平时(如订货点),就要进行订货来补充库存。这种库存补充是按一定的规则反复地进行。

◎安全库存。指为了防止由于不确定因素(如大量突发性订货、交货期突然延期等)而准备的缓冲库存。

◎生产加工和运输过程的库存。生产加工过程的库存指处于加工状态以及为了生产的需要暂时处于储存状态的零部件、半成品或制成品。运输过程的库存指处于运输状态或为了运输的目的而暂时处于储存状态的物品。

◎季节性库存。指为了满足特定季节中出现的特定需要(如夏天对空调机的需要)而建立的库存,或指季节性出产的原材料(如大米、棉花、水果等农产品)在出产的季节大量收购所建立的库存。

◎促销库存。指为了对应企业的促销活动产生的预期销售增加而建立的库存。

◎投机库存。指为了避免因货物价格上涨造成损失或为了从商品价格上涨中获利而建立的库存。

◎沉淀库存或积压库存。指因物品品质变坏不再有效用的库存或因没有市场销路而卖不出去的商品库存。

按用户对库存的需求特性分类:

独立需求库存。指用户对某种库存物品的需求与其他种类的库存无关,表现出对这种库存需求的独立性。消耗品、维修零部件和最终产品的库存通常属于独立需求库存。

◎相关需求库存。指与其他需求有内在相关性的需求,根据这种相关性,企业可以精确地计算出它的需求量和需求时间,是一种确定型需求。例如,用户对企业制成品的需求一旦确定,与该产品有关的零部件、原材料的需求就随之确定,对这些零部件、原材料的需求就是相关需求。

库存需求特性的这种分类构成了库存管理的两大部分:对相关需求库存的管理和对独立需求库存的管理。对相关需求库存的管理实际上是对制成品生产的物料需求,与制成品的需求之间有确定的对应关系。库存的数量关系可以用物料清单(BOM)表示,时间关系则可以通过生产周期、生产提前期、运输时间等因素计算得出。MRP(物料需求计划)就是用来解决相关需求的采购、库存及供给问题的。而对于独立需求库存,由于其需求时间和数量都不是由企业本身控制的,所以不能像相关需求那样处理,只能采用“补充库存”的控制机制,将不确定的外部需求问题转化为对内部库存水平的动态监视与补充的问题。

4.1.3 库存的功能

1.实现区域化生产

考虑产品生产对原材料、能源、水资源以及劳动力资源的需求,为节约成本,有些产品需要在靠近原材料或能源的地方生产,有些需要在劳动力丰富的地方生产等等。这样,作为一个组装产品,它的不同部件可能会分散在不同地区生产,然后通过内部的存货转移,将零部件集中到最终的装配中去。运送中的库存把各制造点联系在一起,尽管地域距离需要较多的库存点和运送工具,但由此产生的制造和配送上的便利和经济利益可能会大于所增加的库存成本和运送成本。

2.降低制造成本,提高作业效率

通过生产作业之间储存的支配,使原本顺序相关的工序能相互独立,从而达到提高作业效率的目的。此外,通过设置产成品库存,使生产和销售分离,企业可以按大于当时的市场需求的经济批量进行制造和配送,这种“分离”可以让企业获得规模效益,降低制造成本。

3.平衡供求

它关系到消费和制造之间的时间平衡。库存缓解了集中的客户需求,季节性需求和全年消费,库存的平衡功能把经济性制造和各种消费联系在一起。企业需要协调制造和需求中的时间差,编制生产计划。当需求集中在一个非常短暂的销售旺季时,制造商、批发商和零售商被迫在销售高峰期还没有到来之前,就已进行库存储备。当销售高峰结束后,零售活动便从卖方市场变成了买方市场。随着零售商企图降低存货和排除季节影响,价格竞争就占据了市场营销的主导地位。于是,从零售商的观点来看,整个销售系统的库存状况必须在销售高峰季节还没有到来之前计划妥当。几乎大多数产品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季节性变动因素的影响。因此,库存储备可以使产品的大批消费或大批生产避开季节性因素,库存的平衡功能需要企业在季节储备中投入大量的资金,同时可望在季节性销售中得到充分的补偿。在制定库存计划时,关键的问题是要确定储备多少存货以获得最大限度的销售量,并能以最低限度的风险转换到下一个高峰销售季节。

4.不确定因素的缓冲

不确定因素的缓冲等同于安全储备。大多数库存计划致力于确定安全储备的规模,但是往往会由于库存计划不恰当而导致库存过剩的结果。只要有不确定因素的存在,就必须保有安全存货,制定库存安全储备计划就类似于购买保险。安全储备可以防止两种类型的不确定性因素:第一种不确定因素是订货完成周期内客户的存货需求量超过预测数;第二种不确定因素涉及在完成周期内库存系统内自身运作过程中产生的延误,例如,在接受订货时,订单处理以及配送运输等方面的延误。

因此,库存具有整合需求和供给,维持各项活动顺畅进行的功能。当顾客订货后要求收到货物的时间比企业从采购材料、生产加工、到运送货物至顾客手中的时间要短的情况下,为了填补这个时间差,就必须预先库存一定数量的该商品。一般来说,企业在销售阶段,为了能及时满足顾客的要求,避免发生缺货或延期交货现象,需要有一定的产品库存。在采购生产阶段,为了保证生产过程的平稳和连续,需要有一定的原材料、零部件的库存。而库存商品要占用资金、发生库存维持费用,并存在库存积压而产生损失的可能。因此,既要防止缺货,避免库存不足,又要防止库存过量,避免发生大量不必要的库存费用,这正是库存管理所要达到的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