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杂阿含经》(节选)

《杂阿含经》(节选)

时间:2022-12-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1]《杂阿含经》,原始佛教基本经典,北传佛教四部阿含之一。因所集诸经篇幅短小,事多杂碎,故名。此经所述多为小乘佛教教理,但也显示出大乘思想的痕迹。主要内容为联系比丘修习禅定讲述佛教教义。

[南朝宋]求那跋陀罗 译

尊者难陀告诸比丘尼:“善哉!善哉!比丘尼!汝于此义应如是观察:‘彼彼法缘生彼彼法,彼彼法缘灭,彼彼生法亦复随灭、息、没、寂静、清凉、真实。’诸姊妹!譬如大树根、茎、枝、叶,根亦无常,茎、枝、叶皆悉无常。若有说言:‘无彼树根、茎、枝、叶,唯有其影常、恒、住、不变易、安隐者,为等说不?’”

答言:“不也,尊者难陀!所以者何?如彼大树根、茎、枝、叶,彼根亦无常,茎、枝、叶亦复无常,无根、无茎、无枝、无叶,所依树影,一切悉无。”

“诸姊妹!若缘外六入处无常,若言外六入处因缘生喜乐,恒、住、不变易、安隐者,此为等说不?”

答言:“不也,尊者难陀!所以者何?我曾于此义如实观察,彼彼法缘生彼彼法,彼彼法缘灭;彼彼生法亦复随灭、息、没、寂静、清凉、真实。”

尊者难陀告诸比丘尼:“善哉!善哉!姊妹!汝于此义当如实观察:‘彼彼法缘生彼彼法,彼彼法缘灭,彼彼生法亦复随灭、息、没、寂灭、清凉、真实。’诸姊妹!听我说譬,夫智者因譬得解。譬如善屠牛师、屠牛弟子手执利刀,解剥其牛,乘间而剥,不伤内肉、不伤外皮,解其枝节筋骨,然后还以皮覆其上。若有人言:‘此牛皮肉全而不离。’为等说不?”

答言:“不也,尊者难陀!所以者何?彼善屠牛师、屠牛弟子手执利刀,乘间而剥,不伤皮肉,枝节筋骨悉皆断截,还以皮覆上,皮肉已离,非不离也。”

“姊妹!我说所譬,今当说义。牛者譬人身粗色……”如箧毒蛇经广说。

“肉者谓内六入处,外皮者谓外六入处,屠牛者,谓学见迹,皮肉中间筋骨者,谓贪喜俱,利刀者,谓利智慧。多闻圣弟子以智慧利刀断截一切结、缚、使、烦恼、上烦恼、缠。是故,诸姊妹!当如是学:‘于所可乐法,心不应著,断除贪故;所可嗔法,不应生嗔,断除嗔故;所可痴法,不应生痴,断除痴故。于五受阴,当观生灭;于六触入处,当观集灭;于四念处,当善系心。住七觉分,修七觉分已,于其欲漏,心不缘著,心得解脱;于其有漏,心不缘著,心得解脱;于无明漏,心不缘著,心得解脱。’诸姊妹!当如是学。”[2](《杂阿含经》卷十一)

【注释】

[1]《杂阿含经》,原始佛教基本经典,北传佛教四部阿含之一。因所集诸经篇幅短小,事多杂碎,故名。南朝宋求那跋陀罗译,原为50卷,缺2卷,后以《阿育王传》补入,共收经1362部。此经所述多为小乘佛教教理,但也显示出大乘思想的痕迹。主要内容为联系比丘修习禅定讲述佛教教义。主张“善摄诸根”,“内寂其心,如实观察”,以及五蕴、六处、缘起、十二因缘等学说。

[2]本节经文用屠夫解牛的譬喻,说明观察因缘相生相灭的禅修方法。尽管所明之理与《庄子》“庖丁解牛”不尽相同,但对解牛这一譬喻的描述却非常相像,这充分说明佛教与道家思想“心同理同”的关系,同时也说明,同一个比喻,可以在思想上作出不同角度的阐发,也正好表明“语”与“义”之间不同又不异的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