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释净空:机会要是没能遇到佛法

释净空:机会要是没能遇到佛法

时间:2022-12-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理解到我们宝贵人生的目的,是为了鼓励我们汲取人生的真正意义,使它不至于浪费在无意义的活动上。我们可以看到,世界上大部分的人类,即使到达了山撒拉或轮回大海的上三道,他们还是没有遇见佛法。这是因为他们的智慧之眼尚未开启。正是这个证悟直接消除了我们贪执的怠惰,为我们开启了精神之道的大门。这个善益的想法帮助我们防止贪执的怠惰,鼓励我们为无数未来世的安乐作准备,或施以大精进来进入解脱与无上正觉之道。

宝贵的人生

理解到我们宝贵人生的目的,是为了鼓励我们汲取人生的真正意义,使它不至于浪费在无意义的活动上。只有当我们把生命用于获得恒常解脱与正觉的无上安乐时,它才是真正宝贵与有意义的。我们应当鼓励自己,透过理解和思维以下的解释来达成人生的真正意义。

许多人都相信,人生的真正意义在于物质上的发展。然而,我们看到,无论这世界上的物质发展得多么进步,人类的痛苦与问题却从未因此减轻。相反的,物质的发展还经常导致了人类更多的问题与痛苦,因此它们并非是人生的真正意义。我们要知道,当下我们从过去的生命暂时来到这个人类世界,只停留很短的时间,而且有机会通过修行佛法而获得正觉之无上安乐。这是我们极大的福报。证得正觉后,我们便实现了自己的愿望,也能够实现所有其他众生的愿望;我们让自己从这一世及无数未来世的痛苦中恒常解脱了,也能够每天直接利益各个及所有的众生。

因此,成就正觉才是我们人生的真正意义。正觉是智慧的内在光明,它恒常免于所有的误执显相,其功能是:每天赐予各个及所有的众生心之安宁。现在我们已取得了人类的投生,有机会透过修持佛法而证得正觉,要是将这样宝贵的机会浪费在无意义的活动上,那可就再也没有比这更大的损失与更大的愚蠢了。因为在未来我们将很难再次获得这样宝贵的机会。关于这一点,释迦牟尼佛曾在一部经中以下面的譬喻来说明。佛陀问弟子:“假设在一个广如世界般大的浩瀚深海中,海面上漂浮着一个金圈,海底住着一只盲龟,大约每十万年,盲龟才浮出海面一次。那么,试问这只盲龟浮到海面时,正好把头钻进金圈的概率有多少?”佛陀的弟子阿难回答说:“那确实是极为稀有难得的。”

img3

阿底峡

于此文中,浩瀚深海指的是轮回(山撒拉)——无始以来,我们一世又一世,无穷尽地经历着的不净生命的流转。金圈是指佛法,盲龟是指我们。尽管我们在肉体上并非一只乌龟,但就心智而言,却与乌龟没多大区别;虽说我们的肉眼未盲,但智慧之眼却一直是瞎的。在我们无数的过去世中,我们多数是停留在轮回大海的底部,即下三道——动物道、饿鬼道与地狱道;大约每隔十万年才浮上来一次成为人类。即使我们短暂地到达轮回大海的上三道成为人,但要遇见佛法的金圈也是极为稀有难得的;轮回深海如此浩瀚,佛法的金圈却是从一处移向另一处,不会总是停驻在一个地方,而我们的智慧之眼却总是瞎的。为此缘故,佛陀说,即使将来我们再次投生为人,要再遇见佛法将是极为稀有难得的,更何况是遇见噶当佛法。我们可以看到,世界上大部分的人类,即使到达了山撒拉或轮回大海的上三道,他们还是没有遇见佛法。这是因为他们的智慧之眼尚未开启。

何谓“遇到佛法(达玛)”?意思是,通过虔诚地皈依佛(布达)、法(达玛)、僧(桑嘎)而进入佛教,获得“进入成佛之道,并在道上不断取得进步”的机会。要是没能遇到佛法,我们就没有机会这样做,因此也就没有机会成就正觉,获得纯净恒常的安乐,实现人生的真正意义。总而言之,我们应作如下思维:

现在我短暂地到达了人类的世界,通过依法实修,让我有机会从痛苦中获得恒常的解脱,以及正觉的无上安乐。如果我把这样宝贵的机会浪费在无意义的活动上,那可就再也没有比这更大的损失与更大的愚蠢了。

以这种想法,我们下定决心趁着自己还有这个机会,现在就要修持佛陀的出离心、同体大悲心及空性甚深见的教法。然后,一再重复禅修此一决心。我们应每天多次练习这个思维与禅修,藉此策励自己取得人生的真正意义。

我们应该好好地问自己:什么是我们视之为最重要的,什么是我们真心渴望、努力追求与时常梦想的。对有些人来说,这或许是物质上的富有,例如拥有一栋豪宅、一部名车或一份高薪的工作。对另一些人来说,则可能是名声、美貌、权势、刺激或冒险的经历。不少人试着从与家人的关系中,或与朋友的社交圈中寻找生命的意义。虽然这些能够带给我们一时表面的快乐,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的担忧与痛苦。它们永远无法给予我们每一个人内心深处渴望的真正安乐。既然这一切在死时都无法带走,若是把它们视为生命的主要意义,它们终将让我们失望的。毕竟,世间成就的本身就是空洞不实的,它们并非生命的真正意义。

以我们的这个人生来修行佛法则能够证得无上、恒常的心之安宁——涅槃(涅哇那),以及无上正觉的境界。由于这些成就是真实不虚妄的,也是安乐的究竟状态,因此它们才是人生的真正意义。但是,因为我们对世俗享乐的欲望是如此的强烈,所以对修行几乎没什么兴趣,甚至完全没兴趣。从修行的角度来看,对修行缺乏兴趣是一种怠惰,称为“贪执的怠惰”。只要有这种怠惰,解脱之门对我们就是紧闭着,并令我们在这一世与无数未来世,都将持续经受各种的不幸与痛苦。怠惰是修行上的主要障碍,克服它的方法就是禅修死亡

我们需要对自己必将到来的死亡进行重复的思维及禅修,直到对此获得了深刻的体悟。虽然在智识层面上,我们都知道自己终将会死,但是我们对于死亡的觉知仍是流于表面。由于对死亡的知识未能触及我们的心,所以,每天我们都会不断这样想:“我今天不会死,我今天不会死。”

甚至在死亡到来的当天,我们还在计划明天或下个星期要做什么。这种每天都想着“我今天不会死”的心是欺骗性的,它导致我们走向错误的方向,并且虚度人生。另一方面来说,通过禅修死亡,我们将逐渐把“我今天不会死”的欺骗性想法,转成“我今天可能会死”的非欺骗性想法。这种每天自发地想到“我今天可能会死”的心,就是对死亡的证悟。正是这个证悟直接消除了我们贪执的怠惰,为我们开启了精神之道的大门。

一般来说,我们今天可能会死,或可能不会死——我们并不知道。但要是每天都想着“我今天可能不会死”,这个想法会欺骗我们,因为它源自我们的无明;要是每天都想着“我今天可能会死”,这个想法却不会欺骗我们,因为它源自我们的智慧。这个善益的想法帮助我们防止贪执的怠惰,鼓励我们为无数未来世的安乐作准备,或施以大精进来进入解脱与无上正觉之道。这样,我们现在的这个人生便有了真正的意义。迄今为止,我们毫无意义地浪费了过去的无数生命;我们从自己过去世带来的,除了妄念与痛苦之外,其他什么都没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