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弟子当以五事,恭敬供养于师

弟子当以五事,恭敬供养于师

时间:2022-12-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佛说善生经》说:“弟子当以五事,恭敬供养於师。云何为五?一者,善恭顺;二者,善承事;三者,速起;四者,所作业善;五者,能奉敬师。弟子以此五事,恭敬供养於师,师亦以五事,善念弟子。云何为五?一者,教技术;二者,速教;三者,尽教所知;四者,安处善方;五者,付嘱善知识。师以此五事,善念弟子。”弟子对于师长,态度要恭敬,要尊重师长;师长有命,弟子应当服其劳。这是师长对于弟子应负的职责。

弟子当以五事,恭敬供养于师

《佛说善生经》说:“弟子当以五事,恭敬供养於师。云何为五?一者,善恭顺;二者,善承事;三者,速起;四者,所作业善;五者,能奉敬师。弟子以此五事,恭敬供养於师,师亦以五事,善念弟子。云何为五?一者,教技术;二者,速教;三者,尽教所知;四者,安处善方;五者,付嘱善知识。师以此五事,善念弟子。”

这是关于师弟子之间关系的论述。

弟子对于师长,态度要恭敬,要尊重师长;师长有命,弟子应当服其劳。这是弟子对待师长应有的基本态度。而师长对于弟子,则应当尽自己所能传授技艺,还要善于教导弟子立身处世之道。这是师长对于弟子应负的职责。

师弟子关系,是社会生活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之一。中国封建社会讲天、地、君、亲、师,可见师道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韩愈《师说》)。人在成长的过程中,要不断吸收新的知识,要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这一切,都离不开师长的教导。

佛教内部而言,僧侣是一般信众的老师,法师即是佛法之师,僧是三宝之一,藏传佛教中更有明确的“皈敬上师”的要求。从根本上讲,尊师就是尊佛,佛是佛教的创立者,是实施佛教教育活动的第一人,被所有的信众称为本师,即最根本的老师。信众将各种尊贵的称号奉献给佛。《佛说十号经》载,佛具有“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十大尊号。

“如来”表明佛的真理性,“如”是真理、法身,“来”是显现、成就,这就是说,佛即真理的显现,法身的成就。

“应供”表明佛万行圆成,具足了一切的福德和智慧,佛的存在对天上人间的一切众生都有好处,应该得到众生的供养。

“正遍知”,又称“正等觉”。谓佛具一切智,于一切法,无不了知,故号正遍知;以一切法平等地教导一切众生,使一切众生都能成就无上正觉,所以又称正等觉。

“明行足”是说佛的认识能力和一切行为都已达到满足的程度。“明”即宿命明、天眼明、漏尽明三明。知道自己和他人在无穷的生死轮回中多生多劫的生死之相,就是宿命明;知道自己和他人在无穷多的未来世中的生死之相,就是天眼明;知道现在世的一切无非是痛苦逼迫的表现,从而断除一切烦恼的智慧,就是漏尽明。“行”就是一切行为、语言、思想情感都完全达到了圆满的状态。佛知宿命,知未来,诸漏已尽,诸行满足,故号明行足。

“善逝”,“善”就是“好”,“逝”就是“去”。佛修的是正道,入的是清净涅槃,从烦恼苦海走向好的处所,因此被尊称为“善逝”。

“世间解无上士”是说佛对于世间、出世间的一切因果诸法无不了解,各种烦恼业惑都已全部断尽,因此佛于凡圣之中,第一、最上,没有任何的人或者神圣能与佛媲美,故而号称世间解无上士。

“调御丈夫”是说佛可以调伏制御一切众生,使他们离开烦恼的垢染,得到清净安乐,故号调御丈夫。

“天人师”是说六道中上三道,天上、人间、魔王等所有的众生,都向佛致敬,依教奉行,俱作佛的弟子,故号天人师。

“世尊”佛得天人凡圣一切众生的尊重,故号世尊。

(姚南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