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安忍和忍辱

安忍和忍辱

时间:2022-12-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安忍指在任何刺激下心安然不动,是对心理承受力、包容力的锻炼。忍辱是安忍中的主要义,用以对治嗔恨。忍是能忍的心,辱是所忍的境。忍辱不但是忍心理上侮辱、戕害顺逆诸境,且要忍生理上的饥渴寒热创痛诸苦。世界上的许多纷争,主要都是由于缺乏忍耐,都是由嗔恨而起的。现今的社会转型中有种种病态心理,如浮躁、嫉妒、抑郁等,其实都属于嗔毒,应以安忍和忍辱对治之。

安忍和忍辱

《大宝积经》说:“愤怒很快会招致百千大乱,损害善根,因此应穿上忍辱的盔甲。”《中阿含经》也说:“如果用争斗去平息争斗,那么争斗始终无法停止,而只有忍耐才能制止纷争,这是至高的法则。”安忍指在任何刺激下心安然不动,是对心理承受力、包容力的锻炼。大乘菩萨行六度中的忍度,专门锻炼安忍,所忍受的对象,包括寒热饥渴病痛等苦,打骂、诽谤、嘲讽、讥笑、陷害等逆缘,赞扬、奉承、歌颂等顺缘,及甚深难解的佛法义理。安忍,须磨炼自心,在任何情况下都平静不动摇,临危不惧,临乱不慌,临难不惊,遇谤不怒,赞誉不喜,胜而不骄,败而不挫,难忍能忍,有如磐石,风吹不动,雨打不入,具包容一切、承受一切的海量,这是成就一切世间、出世间的事业所须具备的性格。大乘修习安忍的诀要,是以能忍所忍皆空的如实智能观察,这种方法在锻炼忍力上有特出的效用。

四川宝石山大佛寺联:“大肚能容包含色相,开口便笑指示迷途。”这是对弥勒佛的写照,弥勒佛是以五代时的布袋和尚为原型,以蹙额大肚、笑口常开为特征,此大肚能包容世界万事万物。近代的弘一大师也讲:“大著肚皮容物,立定脚跟做人。”总之要心胸宽广,要能容人容物。

忍辱是安忍中的主要义,用以对治嗔恨。忍是能忍的心,辱是所忍的境。凡情最难忍受的,莫如侮辱,辱若可忍,则其他诸忍亦较容易做到。忍辱,不但是忍别人给予的辱,同时更要忍自己所遭遇的境,要求穷困病苦之逆境中,忍令颓丧卑鄙之念不生,于富贵顺遂之顺境中,忍令骄矜沉迷之念不生,于不顺不逆,万法生灭之常境中,忍令迁随移易之心不生。忍辱不但是忍心理上侮辱、戕害顺逆诸境,且要忍生理上的饥渴寒热创痛诸苦。忍辱是与内心的烦恼贼作战,烦恼时时在我心头伺机蠢动,我若一念不忍,烦恼即在我心上占据一方位置了。

世界上的许多纷争,主要都是由于缺乏忍耐,都是由嗔恨而起的。有的人,天下雨,就怨恨老天;忽然起风了,就讨厌气候无常;在家拍桌子砸碗,骂老婆,打儿子;出门骂公交车挤,饭菜不合口味;到医院看病,恨排队;在单位里和同事过不去。佛经中说:“嗔是心中火,能烧功德林。”有的修行者在打坐的时候很有耐心,能忍饥渴寒暑各种痛苦,听法时能契入,且有所悟,可是一出定便随境转,工夫全废。在人际交往中不能忍,火气很大,这是一种无明业火,烧起来,就会失去理智,就想着怎么去报复,轻者失德,重者犯罪,几十年修行,积善功德,毁于一念之间。如何才能转境而不动心?偈云:“风吹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度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在日常生活上要做到:不把烦恼带到床上、不把仇恨带到明天、不把忧虑传染别人,若遇境界,随来随化。”所以郑板桥主张要“难得糊涂”。

有一个故事说,一年夏季,很久没有下雨了,水池里的水都快干枯了,乌龟想搬个家,就请两只大雁合衔一根树枝,乌龟咬住中间,从天上飞出去。临行前,大雁千叮咛万嘱咐,叫乌龟中途不能松口。可是飞过一个村庄时,下面的一群小孩看到了十分惊奇,纷纷叫唤:“看啊!乌龟被大雁抓走了!”乌龟听后十分生气,开口骂道:“你们懂什么!我不是被抓走的。”可是在开口的刹那就从半空中摔了下来,至今背壳还是被摔得四分五裂的。

又说明朝京城里有一个做官的叫董笃行,他的老家因为盖房子与邻居争地宅,母亲特地写了一封信求援。他却回了一首打油诗:“千里捎书只为墙,不禁使我笑断肠,你仁我义结近邻,让出两墙又何妨。”母亲读后为之所动,主动将自家的院墙住里挪了三尺;邻居知道原委后,心中也觉得很惭愧,也往后挪了三尺,结果让出了一条六尺宽的胡同,后世命名为“仁义胡同”。真是:进一步水深火热,退一步海阔天空。

佛门的忍辱并非是软弱,而正是一种慈悲,也是一种看空后的不屑,“冤冤相报何时了,大肚能容含色相。”具体又分为五种:

一是生忍:虽然心中感到十分烦恼难受,但仍然坚持忍耐。佛祖曾对阿难说:“我是不被利益、伤害、毁谤、荣誉、称赞、辱骂、痛苦、快乐等世间八种法所动摇的。”佛家称之为八风不动。苏东坡在江北瓜州任职时,曾给金山寺佛印禅师寄去一首偈诗: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

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意思是说我的禅定工夫已经炉火纯青,抬起头能观照天中天,一束智慧之光可普照大千世界。我的忍耐工夫也已登峰造极,世俗的八风都吹不动。佛印在上面批了“放屁”两个字,并让来人带回。苏轼看了回批,甚为恼火,专程赶过江来责问。佛印却呵呵一笑,从容答道:“你不是‘八风吹不动’吗?何以一个屁就被打过江来了呢?”这说明苏东坡的“忍”的工夫还是很不到家的。

二是力忍:在辱境中用大力气自我控制、按捺,可以一心念佛号来帮助定心;你看许多电影中,佛门高僧面对歹徒对己行凶却不动怒,只是双手合十,口中念“罪过!罪过!”用以感化恶人。

三是缘忍:用因缘观分析为什么我受辱,总有原因,是不是前世恶业所报,这样一想,心理也就平和了。

四是观忍:用空观智慧来观想当下的辱境,发现它也是变幻无常,本性是空,时过境迁,也是虚幻,不必去执著。

五是慈忍:此人无理取闹,对我恶言打骂相辱,实际上是愚昧无知,造下恶业,必有果报,我只能善语劝化,而不可与争。如佛祖宽恕十恶不恕的提婆达多,并不是他们不辨是非,而只是一种以德报怨的慈忍之心。

总之,佛门有修为之人,必能行人之所不能行,舍人之所不能舍,忍人之所不能忍,这叫修“三难行”。

《禅门日诵·寒山拾得问对》:“昔日寒山问拾得曰: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拾得云: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这是一段很有意思的对话,《禅门日诵》编于清代,是一部在佛教界有很大影响的著作。寒山和拾得是两位唐代僧人。今江苏苏州市西枫桥镇有寒山寺,即为纪念寒山、拾得而名,因相传寒山、拾得曾住于此。这一段话集中反映了他们为人处世的态度,为人处世必以忍让为主,俗语说,忍得一时之气,省却百日之争,吃得亏者便是便宜。现今的社会转型中有种种病态心理,如浮躁、嫉妒、抑郁等,其实都属于嗔毒,应以安忍和忍辱对治之。

(姚南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