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坚持艰苦奋斗,反对享乐主义

坚持艰苦奋斗,反对享乐主义

时间:2022-12-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更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防腐拒变、巩固执政地位的需要。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坚持艰苦奋斗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实现党的历史使命的基本要求。

加强党的生活纪律建设,首先必须强调全党要时刻坚持艰苦奋斗,反对享乐主义

一、坚持艰苦奋斗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艰苦奋斗,是人们在认识和改造自然、社会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目的而体现出的一种行为和精神面貌,即不怕任何艰难险阻和流血牺牲,披荆斩棘、顽强拼搏、吃苦耐劳、艰苦创业、勤俭节约、自强不息。在我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发扬党的艰苦奋斗传统,反对享乐主义,是党的要求、人民的呼唤、时代的需要。

中华民族历来以勤俭节约、不怕艰苦著称于世。我们的古人早就讲“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更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我们要提倡艰苦奋斗,这是我们的政治本色。党的性质、宗旨和肩负的历史使命,决定了我们艰苦奋斗的作风。实现“中国梦”和党的崇高理想需要长时间的艰苦奋斗,广大党员和干部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永不停步地前进。

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党在长期革命斗争实践中形成、确立和发展了艰苦奋斗的作风。我们党在长期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环境中,始终高度重视、认真培育和努力形成艰苦奋斗的作风,并且作为全党上下一致恪守的行为准则,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不断发扬光大。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由党的这种性质、宗旨和最高理想所决定,中国共产党以及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必须做到为党和人民利益长期艰苦奋斗。因为党的“两个先锋队”“一个领导核心”“三个代表”的性质,只有通过党长期艰苦奋斗的实际行动才能体现出来;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只有通过党长期艰苦奋斗的实际行动才能表现出来;党的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只有通过党长期艰苦奋斗的实际行动才能实现。所以,为了始终保持党的性质,始终实践党的宗旨,始终为实现党的最高理想而努力,中国共产党在95年的历史中,始终要求我们的党员要坚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可以说,我们党和国家之所以能够从小到大,由弱变强,从失败到胜利不断发展,艰苦奋斗是一个重要的力量源泉。也可以说,中国共产党的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史,就是一部艰苦奋斗的历史。

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防腐拒变、巩固执政地位的需要。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成败,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我们党要想永葆党的先进性,就必须时刻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改善党的领导。这方面的内容十分丰富,但是时刻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特别是在我们党处于执政地位,进行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条件下,能不能自觉坚持艰苦奋斗,是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关系到国家的兴衰成败。因为一个执政的党,能否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能否拒腐防变,取决于这个党有没有正确的政治方向。而正确的政治方向与艰苦奋斗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没有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就不能执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就容易腐败变质,就会失去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最终会丧失执政地位。

坚持艰苦奋斗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实现党的历史使命的基本要求。新中国成立之后,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这一阶段,我们党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就是把贫穷落后的中国建设成为富强的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虽然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量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但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即生产力不发达、地区发展不平衡、人口多、底子薄的事实没有改变,特别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不高、中国仍然处于不发达国家的事实没有根本改变。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仍面临诸多问题和困难,各种矛盾和利益调整仍难以解决和实现。虽然,我们已经基本实现小康,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仍然面临不少问题和困难。因此,在这种情况之下,更需要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人民继续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永不停止,而不能沾沾自喜,故步自封。而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艰苦奋斗,既是一种思想,也是一种行为;既是一种精神状态,也是一种工作作风。因此,全党必须从思想、工作、作风等方面全方位地艰苦奋斗。

一是要树立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我们共产党人是辩证唯物主义者,要求主观符合客观,思想符合实际。要使自己的思想与客观的实际相符合,没有艰苦奋斗的思想作基础是不可能的。我们现在面临的最大的实际就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小康社会,但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我们既要看到已经取得的巨大成就,更要清醒地看到客观存在的严峻挑战,时时处处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树立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

二是要勇于艰苦奋斗地工作。共产党人的哲学就是奋斗的哲学,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艰苦孕育着希望,奋斗孕育着成功。不论做任何事情,要想取得成功,又不想付出艰苦的努力,期待着天上掉馅饼,是绝对不可能的。在我们党95年的历史上,党所面对的艰难困苦数不胜数。正是这些艰难困苦锻造了我们党不怕苦、不怕死、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品质,形成了艰苦奋斗的传统,才使全国各族人民始终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与党同心同德,共度难关,不断取得新的胜利。

三是要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作风建设的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而搞好作风建设也是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领导干部要带头。要带头走出高楼大厦,到基层去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要进行艰苦的党性锻炼。必须到改革和建设的广阔天地经风雨、见世面、经受考验,在艰苦实践中锻炼自己。要到改革和建设的第一线去,到基层去,到艰苦和困难多的地方去,到党和群众需要的地方去,通过艰苦生活的磨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各地各级党组织要深入开展艰苦奋斗的教育,营造艰苦奋斗光荣,贪图享乐可耻的社会氛围。

二、反对享乐主义

坚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工作作风,就必须反对享乐主义。享乐主义与艰苦奋斗是根本对立的。享乐主义是以追求享受和安乐为价值标准的一种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享乐主义现象是一种由思想上腐化蜕变,导致生活上、工作上堕落的行为。它是一种强力腐蚀剂,消磨人的斗志,泯灭人的良知,败坏社会风气。享乐主义作为要坚决扫除的“四风”之一,与我们所提的追求快乐,享受快乐有着本质的区别,因为它于法不容,于规不合。同时,还违背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物质条件改善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党的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被相当一部分党员干部淡忘了。不思进取、贪图享乐的问题越来越严重,享乐主义已经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

在精神状态上。一些干部思想空虚,意志消沉,精神萎靡,方向迷失,不思进取,贪图安逸,及时行乐,缺乏勇挑重担、鞠躬尽瘁的工作精神,以追求物质和精神上的享受为人生的唯一目的和乐趣,个人利益高于一切,事情多做一点,觉得吃亏,待遇稍差一点,满腹牢骚,认为艰苦奋斗过时,享乐安逸才现实,把人的生理本能需要看成是人生最高追求,今日有酒今朝醉,“人生得意须尽欢”。

在工作态度上。有的干部在工作中,消极应付,拈轻怕重,怕苦怕累,逃避责任,不敢担当,得过且过;有的干部摆不正心态,坐不正位置,牢骚满腹、心浮气躁,缺乏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任劳任怨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的干部只讲环境,讲条件,只顾晋职,只谈待遇,不愿到条件较差、经济落后的地区和矛盾集中的复杂环境中去提升能力、磨炼意志;有的干部只顾眼前利益,不谋长远发展,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把主要精力放在拉关系、通渠道,谋求个人利益上,上班期间玩游戏、炒股票,喝茶看报传闲话,评头论足议他人。

在公务活动中。有的干部讲排场、比阔气,公款消费,公费旅游;有的干部一味追求感官的享受和欲望的满足,把“当官”作为炫耀的资本,把权力作为谋私的工具,把职务作为享受的天堂,在其位不谋其职,在其职不谋其责,职务消费名目繁多,花样翻新,数额巨大,挥金如土,日益奢靡,超标准接待,超规定多占住房,超计划建楼堂馆所,超规格配备车辆,甚至挪用公款,贪污腐败。

在生活方式上。有的干部玩物丧志,喝名茶名酒,抽极品香烟,吃山珍海味,入高档会所,泡歌厅酒吧,洗桑拿足浴,养情妇“二奶”,沉湎于花天酒地,热衷于灯红酒绿;铺张浪费,奢靡挥霍,甚至用公款聚众赌博,纸醉金迷,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享乐主义花样百出,流弊种种,不一而足,滋生蔓延,给党、社会和个人造成极大的危害。一是浪费财富,坑国害民。享乐主义者沉湎于物欲追逐,搅乱了经济秩序,破坏了经济环境,浪费了社会财富,利用职权公款吃喝、玩乐、嫖赌,不择手段地谋取私利,捞取好处,肆意挥霍浪费,坑国害民,给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二是腐化干部,腐蚀政治。俭则寡欲,奢则多欲。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享乐奢侈的欲望之门一旦打开,就很难把它关上。每一个走向贪腐之路的干部,没有几个人不是从吃喝玩乐,追求享乐开始的。享乐主义是一种强力腐蚀剂,一个人一旦沾染上享乐主义,就会因贪图享乐而忽视他人和社会的利益,为了一己之利、一时之乐而祸害社会、侵害他人,损害党的形象和声誉,动摇党的执政根基。一些干部的价值观发生变化,逐渐变得市侩、功利、纵欲和贪婪,走向腐败深渊。三是懈怠精神,消沉意志。享乐主义者都是逐步由思想堕落、精神颓废、意志消沉、物欲横流开始的。中国历史绵延几千年,王朝兴衰更替长则几百年,短则几年几十年,真是“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党中央从西柏坡迁往北京时,毛泽东对周围同志说,我们要打破“历史周期律”,进京赶考去。习近平同志再访西柏坡重温“两个务必”时说,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党执政几十年来,国家从贫穷落后走向繁荣富强。领导干部的工作方式从革命时期的枪林弹雨、风餐露宿变为和平时代的和风细雨、安逸舒适,在这个变化的过程中,一些干部逐渐丢弃了革命年代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革命精神,丢掉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从精神上意志上慢慢蜕化,变得软弱涣散、贪图享乐。四是脱离群众,败坏风气。享乐主义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相悖的,与党的宗旨是背道而驰的,只能严重败坏党风和社会风气。古往今来,享乐主义是当政者脱离人民群众的隔离墙,是人民群众推翻当政者的导火索。享乐主义伤害的是群众感情,损害的是群众利益,危害的是党的执政根基。我们党是执政党,不论国家多么富强,人民多么富裕,日子多么富有,任何时候都不能低估了享乐主义的危害。

享乐主义有悖于中华民族勤劳俭朴的传统美德,有悖于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加以克服和坚决反对。

1.领导干部要做表率。反对享乐主义,首先必须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党员领导干部是人民群众中的普通一员,没有任何私利和特权。每一个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把自己摆进去,“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着眼于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勇于正视在享乐主义方面存在的问题,触及思想,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从自己做起,从现在改起,端正行为,说到的就要做到,承诺的就要践诺,不要说的好听,做的不好看。要自觉把党性修养正一正,把党员义务理一理,把党纪国法紧一紧,带头艰苦奋斗,带头抵制享乐主义,以自己模范行为增加我们党执政的正能量。

2.树立正确的享乐观。党员干部不是苦行僧,不是清教徒,应当享受正当的物质利益和生活待遇。但是,决不能以权谋私,决不能违反政策法规,决不能违反党章党规。要牢记党章和公务员法对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时刻牢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才是我们应有的正确享乐观。所谓忧,就是忧民之发展,忧民之疾苦,忧民之幸福,乐在忧中,解忧排忧,无忧则乐,才能真正乐在其中,与民同乐。享乐主义就是一种心无他人、腐败堕落、作害四方的“独乐乐”,我们提倡正确享乐观,就是与民同乐的“众乐乐”,与大家同乐的“众乐乐”,与家人同乐的“众乐乐”。所以,我们的党员干部要培育高雅的生活乐趣,确立淡静的心理状态,打造优秀的思想品德,展示高尚的人格魅力

3.弘扬和继承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党的政治本色和光荣传统,是我们党保持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传家宝,是一个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政治素质,同时也是我们党凝聚人心、战胜困难的力量源泉。享乐主义是艰苦奋斗的大敌,是腐败堕落的深渊,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走向衰亡的开始。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强自立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巍然屹立的。习近平同志最近指出:“能不能坚守艰苦奋斗精神,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兴衰成败的大事。”世情国情党情民情决定了我们党必须大力弘扬和继承艰苦奋斗精神,时刻牢记党的庄严使命,履行自己的神圣职责。

4.从严治党、从严治吏、从严执纪。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各种思潮的兴起,我们会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享乐主义也可能以一种新的方式新的面目出现。因此,反对享乐主义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我们必须因势利导,标本兼治,既要加大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力度,从严治党,也要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纠正各种不正之风,更要立足防范教育,健全法制,完善监督机制,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监督的重点放在党员领导干部掌权用权上,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制度执行有人管,违反制度有人抓,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只有从严治党,从严治吏,从严执纪,坚决反对享乐主义、弘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才能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战斗力、凝聚力,使我们党成为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坚强领导核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