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才工作改革与发展史研究报告

人才工作改革与发展史研究报告

时间:2022-12-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宁县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区、市党委关于人才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人才工作取得了历史性进展。2015年3月,县委、政府出台《中宁县引进高层次人才若干政策规定(试行)》和《中宁县“杞乡英才”工程实施意见(试行)》。

中宁县委组织部课题组

改革开放以来,中宁县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区、市党委关于人才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人才工作取得了历史性进展。

一、发展历程

中宁县人才工作总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一)认真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确立尊重知识社会共识(1978~1990年)

1978年2月,中宁县第六次代表大会指出:“大力发展科技、教育事业,强化科技队伍和教师队伍,办好四级科技网,提高教育质量”,为促进科技、教育和知识分子工作奠定了基调。1982年4月,中宁县各类知识分子1368名,占干部总数的51.1%,为1977年以来123名大专毕业生和373名中专生分配了工作。1984年,县委成立落实知识分子政策领导小组,对落实知识分子各项政策进行统筹协调和监督检查。12月,中宁县第七次党代会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大胆起用一代新人”,人才工作开始纳入县委、政府总体工作进行安排部署。1985年11月,县委作出《关于进一步做好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工作的决定》,指出三中全会以来,各级党组织认真贯彻执行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消除“左”的偏见,基本做到了“政治上一视同仁,工作上放手使用,生活上关心照顾”。1986~1987年,全县发展知识分子党员283名,提拔任用23名,解决78名知识分子农转非、74名知识分子夫妻两地分居和154名知识分子子女就业等问题,为37名知识分子进行了体检,对患有疾病的7人给予了及时治疗。1990年,县委、政府确定中宁县人民医院为知识分子联系点,进一步修订完善了知识分子管理办法。1991年,全县有知识分子3500名,占全县干部总数的76.2%。

(二)全面加强科技教育培训,提高人力资源整体素质(1991~2006年)

1991年2月,县委、政府印发《中宁县实施“231”工程规划》提出:1991~1995年在全县开展扫除文盲、扫除科盲活动,掀起学习文化知识、学习科学技术、学习经营管理的热潮,培养和造就一代新型农民。1998年9月,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中宁县“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县”称号。1990~1994年,全县选派303名专业技术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和县直部门干部到乡镇和企业挂职锻炼或到经济发达地区学习培训,有483名青年知识分子参加了不同类别的函授、进修学习,取得学历、职称、资格证书。1994年6月,县委决定:到中宁从事各类经营活动人员和各企业单位引进的专业技术人才、经营人才,自愿在本县落户的,可以向公安部门申请办理城市户口,人才引进工作开始受到重视。1998年5月,县委印发《关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意见》,制定中介引进人才者的奖励政策。2003年8月,中宁县人才服务中心及中宁县人才市场正式挂牌成立,当日举办了第一次人才交流招聘会。2004~2005年,县人民政府先后实施了“五万农民培训工程”和“六万农民培训工程”,加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优势特色产业科技培训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等。2004年9月,县委、政府印发《中宁县职工素质教育工程规划(2004~2008年)》,组织开展了区、市级职工职业道德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创建活动。2004~2006年,县委、政府先后组织开展两届中宁县杰出青年和优秀青年评选活动。2006年,新建县党校综合办公楼,配备了中央党校远程教育C级站,同时在9个乡镇建立了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站,为实施党政人才培训奠定了基础。

(三)健全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推动人才强县战略深入实施(2007年至今)

2007年,县委、政府成立中宁县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委组织部,对全县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进行统筹协调,全县党管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基本建立。2009年11月,“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专章列入《中宁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年5月,县委、政府出台《中宁县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明确到2020年的人才工作主要任务。之后,相关部门制定印发高技能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农村实用人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人才、创新型科技人才、社会工作人才等6类人才队伍专项规划,推动了全县人才工作的有序开展。2012年12月,召开十三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要突破人才支撑瓶颈,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强化与科研机构的深度合作,支持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培养引进一批高精尖端的管理人才、科研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复合型人才”。2013~2014年,宁夏电解金属锰院士工作站、宁夏硒砂瓜育种栽培院士工作站、天元锰业“宁夏电解金属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宏岩矿业“宁夏特种铸件(中宁)技术创新中心”、锦宁铝镁“宁夏铝镁新材料(中宁)技术创新中心”、早康公司“宁夏枸杞产品加工(中宁)技术创新中心”等相继申报设立。2014年9月,县委、政府出台《中宁县2014~2015年人才科技支撑行动计划》,明确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制定引进人才优惠政策等15项重点工作,并实行县领导包抓限时办结,进一步促进了人才工作深入开展。2015年3月,县委、政府出台《中宁县引进高层次人才若干政策规定(试行)》和《中宁县“杞乡英才”工程实施意见(试行)》。5月11日召开全县人才工作会议对评选出的28名首届“杞乡英才”进行了命名表彰,有效营造了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浓厚氛围。

二、主要成就

(一)党管人才合力明显增强

人才工作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县委、政府中心工作统筹安排,纳入乡镇、部门年度目标管理综合考核体系,保证了人才工作与中心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考核。成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在锦宁铝镁、锦宁巨科、隆基硅材料3家重点企业设立人才工作站,在乡镇、部门(单位)、非公企业、社会组织、村(社区)建立人才工作联络员队伍,人才工作网络进一步完善。坚持人才工作优先投入,县财政每年安排人才工作专项资金50万元,设立科技创新专项基金400万元,为推动全县人才工作提供了支持与保障。

(二)人才政策体系逐步完善

制定出台《中宁县引进高层次人才若干政策规定(试行)》,实施《中宁县“创名师建名校做名校长”实施意见》和《中宁县“杞乡英才”工程实施意见》,完善了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引进使用和激励保障等各类政策措施,进一步促进了人才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为各类人才大量涌现和健康成长提供政策保障。落实农村教师职称评审、评先评优倾斜政策和卫生系统专业技术人员评聘优先政策,积极主动组织各类优秀人才参政议政,坚持对各类优秀工作者和优秀人才进行表彰奖励,营造了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人才培养开发基础更加扎实

搭建了以党校为主体,以干部教育培训网络学院为辅助的干部教育培训平台。建成宁夏大学枸杞职业技术继续教育学院,设立宁夏大学农业硕士教学点,在天元锰业、锦宁巨科等3家企业建立“宁夏大学教学实习基地”,实施了“西部之光”和“基层之光”研修计划、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能力提升项目、民营企业人才培训计划、“百姓课堂”文艺人才培训活动、专业技术人才素质提升工程等,创业就业和劳动力转移培训及科技创新人才、技术技能型人才、农村实用人才、文化旅游人才等各类人才培训扎实推进。截至2014年底,全县各类人才共16682人,占全县总人口的4.48%,其中2人享受国务院津贴,2人入选自治区“313”人才工程,3人被评为中卫市“131人才工程”专家人才,3名教师被评为自治区“塞上名师”。

(四)人才创新平台建设快速推进

中宁新材料循环经济示范区通过自治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初评,获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红梧山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暨科技特派员创业基地获批自治区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全县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自治区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自治区级科技型中小企业5家,早康等3家企业被列入自治区“专精特新”中小微企业,申报设立宁夏电解金属锰院士工作站、宁夏硒砂瓜育种栽培院士工作站、宁夏枸杞产业专家服务基地和5个自治区级技术创新平台及宁夏红枸杞集团公司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流动站等,为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提供了舞台。

(五)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取得突破

诚邀国内外知名专家多次举办枸杞产业发展论坛、枸杞产业学术研讨交流和重点工程项目规划建设论证活动等,聘请区内外5名专家和友好人士作为县政府经济发展顾问,成立中宁县枸杞产业发展专家咨询中心,进一步提高了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专业化。天元锰业等30多家企业与相关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建立合作关系,成功引进锦江、巨科、中石化等一批优势企业和优秀人才,加快了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攻克了锰渣循环利用世界性技术难题。成立中国优农协会枸杞分会、枸杞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协作组织,加强与宁夏农科院、中科院西安分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合作,促进了枸杞等特色产业提档升级。不定期举办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公开招考招聘活动,为全县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引进大量急需紧缺人才。

三、经验启示

(一)必须始终坚持以党管人才工作为根本

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就是要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着重抓好制定政策、整合力量、优化服务、营造环境等工作。人才工作涉及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不同产业、不同所有制、不同社会组织等各个领域,地域范围广、人员数量大且构成复杂。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必须发挥各级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建立乡镇、部门、单位、非公企业、社会组织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形成推动人才发展的强大合力,以确保人才资源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相协调。

(二)必须始终坚持以科学人才观念为指导

抓好人才工作,要始终保持科学的人才观,力争在加快改革步伐、提高改革质量方面充分发挥人才的智力支撑作用;要牢固确立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做到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入优先保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把人才优先发展的思想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重要政策和工作部署中,进一步树立人才资本是高效资本、人才投入效益最大的理念,以人才优先发展引领和支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三)必须始终坚持以提高人才素质为抓手

要充分把握和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健全人才培训制度,大规模开展各类人才培训工作,不断扩大人才总量、提高人才质量、盘活人才存量,在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基础上,重点培养人才的实践能力,着力提高人才的创新能力,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培养人才;要坚持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方针,以高层次人才为重点,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努力形成高层次人才和后备人才衔接有序、梯次配备的格局。

(四)必须始终坚持以创新体制机制为重点

用好用活人才,必须根据改革发展的趋势,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把促进人才健康成长、支持人才创新创业作为出发点和着力点,深入研究关于人才工作的各项政策制度,不断建立完善有利于人才成长、发挥特长的机制,力争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尤其要积极创新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任用、流动配置、激励保障机制,努力破解束缚人才脱颖而出和充分发挥作用的体制机制障碍,有效激发各类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调动了人才服务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必须始终坚持以优化发展环境为保障

让各类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最大限度发挥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必须把优化发展环境作为人才工作的重要举措,从技术、管理、市场、资金等方面为各类人才提供全方位服务和支持,力争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良好条件,使各类人才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必须在全社会大力营造尊重人才、见贤思齐,鼓励创新、支持创业的良好氛围,确保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的良好社会风尚。

(六)必须始终坚持以市场配置资源为遵循

实现人才工作科学发展,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充分调动用人单位重才、引才、用才、育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人才工作多元化投入机制,促进人才工作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提高人才资源的配置效率,促进各类人才合理有序流动,提高人岗相适程度。

四、存在问题(一)基层组织人才工作意识不强

当前,推动人才工作,全县还没有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的责任体系,各乡镇、部门、企事业单位对“人才是发展第一资源”认识不到位,缺乏对人才工作的深入调查研究,对于开发培养和服务人才、发挥人才作用等创新措施不多,推进人才工作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人才工作机制还不够完善

人才工作联系协调机制、研究决策机制还不够健全,职能部门协调配合还不够到位。人才工作制度还不够完善,没有形成制度体系,人才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人才工作投入机制不健全

目前,人才工作投入主要是县财政资金,没有形成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多元投入并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同时受地方财力限制,县财政只能保证人才工作运行经费和重点领域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培训,在人才资源开发、人才奖励扶持、建设创新创业平台等方面投入力度明显不足。

(四)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总量不足

截至2014年底,全县专业技术人才总量为6987名,其中: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人才830名,占11.92%;高级职称人员有535人,占到高级职称人数的64.46%。教育、卫生系统专业技术人才4509人,占专业技术人才总数的64.53%,新型能源、新材料、化工冶金、装备制造、城建规划、环境保护、交通物流、现代金融、信息技术、电子商务等领域高层次管理人才、高新技术人才、实用型人才、创新型人才非常紧缺。

(五)人才激励机制不够完善

在分配方面,个人收入多少与能力水平、业绩成果、贡献大小等联系不紧密,人才价值难以有效体现,影响人才效益的发挥。在政策激励方面,虽然出台了一些措施,但相对于经济发达地区而言,只是微乎其微,同时受地区发展不平衡、基层待遇差、发展空间小、职称评聘名额限制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基层优秀人才大量流失,尤其以卫生、教育系统最为突出。

(六)人才评价机制缺失

不管是政府部门,还是企业本身,对优秀人才的评价认定没有形成具体可操作的办法和标准,人才评价不够科学,影响优秀人才的创新创业热情。

(七)选人用人机制还不够健全

受地域、行业、体制、编制、身份和社保政策等多种因素的限制,人才后顾之忧较多,制约了人才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实行“凡进必考”,用人单位主体作用不能充分发挥。

五、对策建议

(一)落实创新驱动战略部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

要大幅增加科技创新投入,不断提高经济发展中的科技含量。充分发挥中宁民营经济的品牌优势,建立企业科技创新补助机制,研究制定支持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扶持政策,健全完善鼓励创新创造的分配激励机制,坚持培养、引进、使用并重,努力造就一支符合中宁县产业发展要求的创新创业型人才队伍。要进一步加大对创建高新技术企业的扶持力度,引导企业积极研发核心技术,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大力支持院士工作站、技术创新中心、专家服务基地等创新平台建设,提升创新研发能力,开发应用促进产业升级的关键技术和配套技术,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努力开创转型升级跨越发展新局面。

(二)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促进人才队伍活力竞相迸发

要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关于创新体制机制促进人才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强人才工作分类指导,形成更加科学、合理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加快宁夏大学枸杞职业技术继续教育学院、中国(宁夏)枸杞保鲜与加工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和农业推广硕士教学点建设,支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设人才培训基地,不断健全中宁县人才培养开发体系,通过抓好重点领域人才培养开发,带动各领域各行业人才队伍建设。要分领域、分类别制定人才队伍评价体系,推进人才评价科学化、规范化。加快建立统一规范、开放有序的人才资源市场体系,建立人才需求信息预测和发布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要不断创新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打破人才流动中区域、部门、行业、身份等限制,疏通企业与事业单位之间、事业单位与机关之间的人才流通渠道,促进人才合理流动。要坚持“以用为本、注重实效”的原则,鼓励用人单位采取兼职、咨询、科研和技术合作、技术入股等方式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促进人才队伍结构优化调整。要进一步完善项目引才工作机制,探索人才、智力与项目相结合的新途径,通过项目引进人才,依靠人才开发项目。要积极引导高校、科研单位与企业通过项目合作开发、技术服务等多种方式,引进、培养、开发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

(三)谋划实施重大人才工程,提高人才工作科学化水平

深入研究全县民营经济、新型工业、枸杞产业、现代服务业、文教卫生等重大课题,像抓经济建设、抓重点项目、抓招商引资一样,切实抓好人才项目申报争取工作。重点围绕培育开发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建设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和技能鉴定培训中心,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建设自治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培养开发农业特色产业人才,打造宁夏枸杞核心产业带和培育重点学科、骨干专科及重点实验室等编制申报项目。认真落实人才发展优先投入政策,尽快研究设立人才发展专项基金,形成多元化的人才工作投入格局,为确保人才工作深入开展提供有力支持。

(四)提升人才服务保障水平,营造人才集聚发展良好环境

要增强服务意识,真正做到爱护人才、关心人才、用好人才、服务人才,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大力培育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和龙头型、潜力型、科技型、环保型创新企业,切实抓好非公有制企业人才发展服务实验区建设,努力构建人才发展的创新平台,进一步完善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资助、财政扶持等政策,不断优化人才创新创业环境。尽快研究制定专家公寓建设管理办法,依托县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建立人才信息服务网,设立“一站式”人才服务窗口,加强与各领域优秀人才的联系沟通,促进人才、技术与资本、市场有效对接,及时帮助各类人才解决诸如社会保障、子女入学、户籍迁移、职称评审等实际问题,切实打造宜居宜业的人居环境。

(五)凝聚党管人才强大合力,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地位

要树立人才工作“一盘棋”的理念,把人才优先发展战略体现到加快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中去,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及时研究解决人才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切实抓好人才工作的重大方针政策、重大工作部署、重要决策的贯彻落实。进一步强化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职责,注重发挥用人单位人才资源开发主体作用,将人才工作指标纳入各级党政组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体系,完善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目标责任制,进一步凝聚党管人才的强大合力,为推动人才工作各项目标任务落实提供强有力组织保证。(本文获2015年自治区党委组织部优秀调研成果二等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