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是力量之源

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是力量之源

时间:2022-12-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紧紧依靠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是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力量之源,是把握从严治党规律的根本问题。作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紧紧依靠人民,深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是实现全面从严治党的力量源泉。人民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最牢固的根基。人民群众要的是干部清正、执政党清廉、政府廉洁、政治清明。

紧紧依靠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是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力量之源,是把握从严治党规律的根本问题。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作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紧紧依靠人民,深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是实现全面从严治党的力量源泉。全面从严治党,重在取信于民。人民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最牢固的根基。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治国理政、管党治党的智慧和力量,从严治党必须依靠最广大的人民群众。

一、党执政后的永恒课题是能否始终密切联系群众

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中,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后,永恒的课题是能否始终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始终密切联系群众。

首先,苏联、东欧国家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失去执政地位的重大变故与历史教训,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后如何始终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如何始终密切联系群众的永恒课题。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苏共为代表的苏联、东欧国家一些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丢失执政地位并自行瓦解。苏共创业时期的辉煌和谢幕时的凄凉,其原因,从苏共的纯洁性和群众的关系变化中不难寻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共在政治上的集权、特权日益腐败,使得苏共及其干部成为特殊的利益群体,党越来越不纯洁,与群众越来越疏远;提拔自己亲信和一味对上负责的组织人员,使大批庸人进入领导层,导致党的总体执政能力下降。苏共领导层一边讲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一边“公仆”们却随意损害“主人”的利益。一边批判西方资本主义腐朽的生活方式,限制人们接触西方社会;一边有特权的官员们从特供商店低价购买进口的西方名牌商品。最终导致广大苏联群众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完全丧失,苏联共产党被大多数群众认定不再代表自己,党的领导人威信扫地。苏共由于自己的不纯洁原因,执政基础全面垮塌,失去执政地位的悲剧上演。东欧国家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由于经济上“斯大林模式”的僵化,政治上的官僚化和日益失去群众的支持,紧跟苏共纷纷倒下。苏联、东欧国家马克思主义政党失去执政地位的悲惨教训,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后,如何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如何始终密切联系群众的永恒课题。

其次,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在21世纪上半叶遇到的脱离群众的危险,也把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和密切联系群众的永恒性,严肃地摆在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面前。

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深入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们党所面临的长期执政的考验与“权力的腐蚀”,改革开放的考验与西方资本主义的“围剿”和腐蚀,市场经济的考验与“金钱”的日益腐蚀,外部环境的考验与各种腐朽思想文化的腐蚀更加突出;所面临的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凸显;这些考验、腐蚀和危险,混淆并存、相互掩护、相互促进、相互依存,严重影响党群关系,日益蚕食着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和党的执政基础,直接威胁着党的执政地位。

长期执政的考验与“权力的腐蚀”,考验的是用“权”中的党群关系。权力是一把“双刃剑”,以人为本,用权为民,就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用权为己,则可以以权谋私。政治学认为权力是腐败的客观基础,绝对的权力产生绝对的腐败。“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1]。中国共产党执政,如果用权不当、权力设置不当、权力缺乏有效制约,那就很容易产生滥用权力。滥用权力必然导致官僚主义和各种腐化堕落,必然严重影响党的纯洁性和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必然产生脱离群众的危险。由此,如何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就是党要长久解决的始终不脱离群众,始终密切联系群众的一个永恒课题。

发展市场经济的考验与“金钱”的腐蚀,考验的是共产党人怎样解决“权钱交易”和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的问题,说到底是党的纯洁性和党群关系问题。古往今来,人都是理性经济人和性情经济人的“双面人”,总是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金钱的诱惑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上对资源的一定控制与权力结构的不合理共存,必然给“权钱”交易可乘之机。改革开放30多年来,“权钱交易”、以权谋私等消极腐化问题,在执政党内频频发生,金钱的诱惑驱使某些利欲熏心的国家公职人员时常以身试法。这些问题的高发多发,严重地影响着党的纯洁性和党群关系,导致了党脱离群众的危险。

对外开放中西方“资本主义的‘围剿’和腐蚀”,考验的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力。自《共产党宣言》问世以来,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矛盾运动,一直影响着世界的发展与前进。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立与并存,资本主义必然要“围剿”与腐蚀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诞生后,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较量长期存在。社会主义诞生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整个体系的较量,即: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较量,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较量,资产阶级政党政治和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的较量,资本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思想的较量,资本主义文化、经济和生活方式与社会主义文化、经济与生活方式的较量,一直存在于近代以来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中。改革开放以来的大量事实证明,某些党员干部经不起对外开放的考验,选择了西方资本主义的腐化堕落的生活方式,背叛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党的宗旨。因此,对外开放的考验和西方“资本主义的‘围剿’和腐蚀”,说到底,也是党群关系问题。

外部环境的考验与腐朽思想文化的腐蚀,更是考验中国共产党人是否始终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始终密切联系群众问题。当今社会,存在与滋生着“黄赌毒黑贪”等腐朽落后的思想文化,日益腐蚀着党的纯洁性。中国传统社会一些腐朽思想文化的沉渣泛起与西方的“黑金政治”和“黄赌毒”文化,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日益侵蚀着中国的社会生活,日益侵蚀着党的干部生活。人民群众要的是干部清正、执政党清廉、政府廉洁、政治清明。中西方腐朽思想文化的腐蚀,直接影响民心向背,严重影响党群关系和党的执政基础巩固。

苏联、东欧国家马克思主义政党失去执政地位的教训和中国共产党今天遇到的四大考验、四大腐蚀和四大危险的现实,充分说明如何始终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始终密切联系群众、永不脱离群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后的永恒课题。

二、实现党的先进性必须紧紧依靠群众

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特征,实现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始终密切联系群众。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体现在革命、建设、改革和奔向未来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始终顺应和把握时代的发展潮流。

首先,实现党的先进性,始终代表中国社会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去推动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建立时就是以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走上历史舞台的。党执政后,必须科学地把握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进程、发展变化、发展趋势和发展要求,始终致力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始终致力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实现民富国强的奋斗目标。进入21世纪的中国共产党,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了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2],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人民群众,集中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在生产力的诸要素中,人是生产力中最具有决定性的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党必须紧紧依靠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紧密团结农民阶级和其他劳动群众,以科学技术为第一生产力,以人才为第一资源,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同时,不断地提高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群众以及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心理健康素质,不断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和创造才能,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我国已经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党必须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最大限度集中全党全社会智慧,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积极做好各方面、各领域的群众工作,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和全社会全民族的积极性创造性,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因此,必须紧紧依靠群众,密切联系群众,积极做好群众工作,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把一切积极因素充分调动和凝聚起来,打好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战。

其次,实现党的先进性,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以整个“共产主义思想体系”[3]为指导的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列宁指出:“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4]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必须始终高举“共产主义思想体系”的伟大旗帜,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当代,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最深厚的力量源泉,我们党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充分发挥其文化创造的积极性。为此,必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为广大人民群众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者提供广阔的舞台。要努力推动人民群众从事社会主义文化的伟大创造,要善于把人民群众的伟大新实践结晶转化为新的思想文化。要及时总结来自群众、生动鲜活的文化创新经验,推广大众文化优秀成果,在全社会营造鼓励文化创造的良好氛围,让蕴藏于人民群众中的文化创造活力得到充分发挥。

第三,实现党的先进性,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必须始终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永远服务人民,必须始终顺应和把握时代发展潮流,使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及各项工作,始终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权益要求;必须始终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和权益;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诚心诚意为人民大众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

三、保持党的纯洁性必须永不脱离群众

保持党的纯洁性,必须永不脱离群众。如果脱离群众,党就不会纯洁,尤其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党就会在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形形色色的灯红酒绿、腐化堕落中垮台。列宁强调:“为了为群众服务和代表他们正确地意识到的利益,先进队伍即组织必须在群众中开展自己的全部活动,毫无例外地吸收他们中间的一切优秀力量,并且要随时随地仔细客观地检查:是否同群众保持着联系,联系是否密切。”[5]所以,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后,始终追求思想上入党,始终追求党的思想纯洁、理论纯洁、作风纯洁、组织纯洁和干部清正廉洁的历史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任务都重。

保持党的纯洁性,必须永不脱离群众,始终保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变色,不减色,不打折扣。中国共产党除了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的利益之外,没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每一位共产党员,必须自觉地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不可动摇的根本宗旨。彻底地践行党的宗旨,不仅是保持党的纯洁性的一个必要步骤,而且是检验党的纯洁性的唯一客观尺度。坚持这一检验尺度,要求每一党员干部必须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观,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每个党员的言论和行动,是党性得以表现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反映着一个党员是否合格,反映着一个党员的思想修养和政治素质是否纯洁。任何一个并非徒具虚名的党员,都应当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性和贯彻党的宗旨的彻底性。

在中国,能否彻底地践行党的宗旨,不但是检验真假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也是中国治国的“最大学问”。五四运动前后,有300多个政党、政团活跃于中国的历史舞台,最后是谁能彻底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决定了历史的结局。今天,能否彻底地践行党的宗旨,仍然是中国共产党能否实现长期执政的核心所在。所以,践行党的宗旨的彻底性,是保持党的宗旨纯洁,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密切联系群众的核心问题。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执政观。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牢记,我们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行使权力就必须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决不能把权力变成牟取个人或少数人私利的工具。各级党员干部都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群众的意见是我们最好的镜子。只有织密群众监督之网,开启全天候探照灯,才能让“隐身人”无处藏身。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表现都要交给群众评判。群众对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有意见,应该欢迎他们批评指出。群众发现党员、干部有违纪违法问题,要让他们有安全畅通的举报渠道。群众提出的意见只要对从严治党有好处,我们就要认真听取、积极采纳。

四、反腐败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

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定不移地反对腐败,是深入把握从严治党规律的重要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的江山,人民的公共权力,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治理腐败,监督权力,管理权力和反对权力被滥用,反对权钱交易,就是以零容忍态度反对腐败,推进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向纵深发展。

腐败是社会的毒瘤,也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社会现象,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我们党与腐败现象是水火不相容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加大了反腐败的力度,始终保持反腐败的高压态势,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一批“老虎”“苍蝇”纷纷落马,彰显了我们党惩治腐败的坚定决心,遏制了腐败蔓延的势头,赢得了民心。回顾十八大以来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历程,我们党深刻地认识到: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以最坚决的态度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的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要善于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加强反腐倡廉的国家立法和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努力把权力关进法律和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证机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