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列宁社会主义民生思想的当代启示

列宁社会主义民生思想的当代启示

时间:2022-12-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列宁的社会主义民生思想在注重发展生产力的同时,突出人的社会主体性,强调人的发展的全面性,主张保障人民群众的各项权益,为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综观列宁的社会主义民生思想,其显著特点在于鲜明的实践性。

列宁在领导俄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中,对如何解决民生问题进行了卓有远见的探索,形成了科学的民生思想。在当代中国,积极传承与阐扬这一思想对于我们有效改善民生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一)坚持科学发展观是改善民生之本

列宁看到,广大工农群众既是苏维埃国家的建设主体,也是社会发展的利益主体,他把人民的利益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把“革命的利益、工人阶级的利益”视作“最高的法律”。[29]这种以“人民利益为本”的思想贯穿于列宁整个理论研究和政治活动的始终。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实质上就是“以人民群众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让全体人民真正享受到改革发展带来的成果。党的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指出:“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30]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31]。这充分体现了列宁的社会主义民生思想在当代的新发展、新要求,具有鲜明的科学性与价值性。但是在“物质主义”和“实用主义”的影响下,我国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还面临着许多现实的障碍,因为目前水平下的科学发展必然要牺牲部分原有的或可能的物质利益,这就需要价值信仰上的支撑,即人们不再单纯以经济的增长作为实现个人发展和价值的手段。列宁的社会主义民生思想在注重发展生产力的同时,突出人的社会主体性,强调人的发展的全面性,主张保障人民群众的各项权益,为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二)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是改善民生之依

列宁反复强调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要关注人的发展,另一方面要通过社会的发展来实现人的发展。在列宁看来,人是社会的人,任何个人在本质上都是社会的存在物,社会发展是人的发展的现实基础和依托。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点就是要确立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重视满足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但由于我国目前还存在着“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体制机制尚不完善,民主法制还不健全”[32]等多种不和谐因素,如果这种状况得不到根本扭转,就会冲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无法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难以有效改善民生。为此,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33]习近平也多次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只有新起点,没有最终点,要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利益。可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以满足人的多方面的需要为根本目的的,是对列宁“保证社会全体成员的福利和全面发展”以及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辩证统一理念的充分体现和丰富拓展。

(三)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是改善民生之要

列宁的社会主义民生思想蕴含着对人的教育和人才价值的充分认识,认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另一种条件:第一,就是提高居民群众的文化教育水平”[34]。只有通过文化教育,培养出大批人才,“我们的胜利才有保证”,所以“必须像爱护眼珠一样地爱护人才”。[35]在俄共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列宁指出:“全部工作的关键在于挑选人才和检查执行情况。”[36]他认为,人才拥有丰富的知识,又精通专业技术,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如果能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就能取得完全胜利。鉴于当前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艰巨任务,2010年4月和7月,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印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定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方针、战略目标、主要任务,就更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进行全面部署,强调我国教育事业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37]。2014年5月,习近平在北京大学考察时再次指出:“广大青年要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38]这是对我国教育事业和人才培养的重要论述,与列宁的教育观和人才观是一脉相承的,是对其的运用和发展,反映了我们党对人的发展和社会主义认识的不断深化。

综观列宁的社会主义民生思想,其显著特点在于鲜明的实践性。它从现实上回应了社会主义实践对改善和发展民生所提出的客观要求,是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民生思想的实践与发展,为我们研究民生问题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和科学的方法论指导。

【注释】

[1]此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与当代中国民生建设研究(编号:11YJC710054)”的阶段性成果。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79页。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79页。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515页。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32页。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23页。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43页。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44页。

[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4页。

[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39页。

[1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7页。

[1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29页。

[1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册,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222页。

[14]《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23页。

[15]《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90页。

[16]《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90页。

[1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119页。

[1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10页。

[1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32页。

[20]《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58页。

[21]《列宁全集》第43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80页。

[22]《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02页。

[23]《列宁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368页。

[24]《列宁全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18页。

[25]《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34页。

[2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40页。

[27]《列宁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462页。

[28]《列宁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461页。

[29]《列宁全集》第33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89页。

[30]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求是》2012年第22期。

[31]习近平:《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求是》2013年第22期。

[32]《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页。

[33]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求是》2012年第22期。

[34]《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90页。

[35]《列宁全集》第44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248页。

[36]《列宁全集》第43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08页。

[37]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求是》2013年第22期。

[38]徐京跃,霍小光:《习近平在北大考察: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民日报》2014-05-0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