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列宁社会主义民生思想的基本内容

列宁社会主义民生思想的基本内容

时间:2022-12-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在社会主义初步实践的基础上,对民生问题进行了深刻反思与科学论述,使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达到了一个新的意境,其包含的内容也愈加丰富。[25]在列宁看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不仅是共产主义的基本原则和根本特征,而且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最高价值目标。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民生思想是在批判资本主义过程中形成的,没有经历社会主义实践的证明,其价值目标的具体实现问题也就无法得以解决。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在社会主义初步实践的基础上,对民生问题进行了深刻反思与科学论述,使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达到了一个新的意境,其包含的内容也愈加丰富。

(一)发展生产力是实现人的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

马克思明确提出:“各个人必须占有现有的生产力总和,这不仅是为了实现他们的自主活动,而且就是为了保证自己的生存。”[12]在未来社会里,“真正的财富就是所有个人的发达的生产力”[13]。只有占有生产力总和,个人才能获取其生存的物质基础和进一步发展其观念、需求、能力等方面的条件与机会。列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的这一思想,认为人的生存与发展状况是由物质力量即生产力的发展所决定的:“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后,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利益就是增加产品数量,大大提高社会生产力。”[14]他在《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中还指出:“在任何社会主义革命中,当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任务解决以后”,“必然要把提高劳动生产率提到首要地位”。[15]在列宁看来,提高劳动生产率仍然是以提高生产力诸要素为主。为此,他强调:“首先需要保证大工业的物质基础,即发展燃料、铁、机器制造业、化学工业的生产。……用最新技术来开采这些天然富源,就能造成生产力空前发展的基础。”[16]列宁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实践上,始终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经济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任务。在他的领导下,俄共(布)于1921年春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而实行新经济政策,使遭受战争严重破坏的苏俄经济得以迅速恢复,生产力得到较快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使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始蓬勃发展与兴盛起来。

(二)坚持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和谐一致

马克思认为,现实的个人是社会的主体,社会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17]。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是不可分割地紧密相连,因为社会“是人们交互活动的产物”[18],“他们的物质关系形成他们的一切关系的基础。这种物质关系不过是他们的物质的和个体的活动所借以实现的必然形式”[19]。在此观点基础上,列宁进而指出,一方面,社会是人的社会,个人活动构成全部社会历史,离开个人的活动,社会也就无法存在。“一般只能在个别中存在,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任何个别(无论怎样)都是一般。”[20]另一方面,人又是社会的人,任何个人本质上都存在于特定的社会关系之中,离开了社会关系,对人的认识就会陷入孤立的、抽象的境地,无从把握人的本质。正是由于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存有这种辩证统一的关系,所以列宁强调,造就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是整个社会主义建设的首要任务。他把人才奇缺视作国情的特点和突出问题之一,并对苏维埃国家机关干部提出的任务就是:“第一是学习,第二是学习,第三还是学习。”[21]革命战争年代要学会做宣传动员工作,而今就要学会做管理工作、学会做生意。列宁还把培训和塑造新型人民群众的任务提至突出的位置,强调培训“对于无产阶级在人口中占少数的俄国尤其重要”,“我们要为社会主义建设训练群众。”[22]为了将工人、农民、知识分子造就成社会主义的一代新人,应该进行一场文化变革,以提高全体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

(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未来社会的本质特征和终极目标

马克思指出,共产主义的最终目的是解放全人类,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他和恩格斯多次重申,在未来共产主义社会,通过生产实践,既要保证所有社会成员过上日益充裕的物质生活,又要使他们的体力、智力获得充分的运用与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区分出共产主义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差别。与马克思恩格斯一样,列宁也深入研究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指出“唯物主义的社会学者把人与人间一定的社会关系当作自己研究的对象,从而也就是研究真实的个人,因为这些关系是由个人的活动组成的”[23]。列宁对人的主体性的强调,体现在对共产主义本质的认识中,就表现为:他秉承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和最高目标的思想,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同共产主义社会相提并论。列宁在1902年起草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第一个党纲时指出,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不仅在于“满足社会全体成员的需要”,而且在于“有计划地组织社会生产过程来保证社会全体成员的充分福利和自由的全面发展”。[24]在1919年主持制定的第二个党纲时,仍把无产阶级革命的最终目标规定为:“有计划地组织社会生产过程来保证社会全体成员的福利和全面发展。”[25]在列宁看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不仅是共产主义的基本原则和根本特征,而且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最高价值目标。

(四)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作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实质在于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未来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26]列宁坚持和发展了这一思想,将“人的全面发展”引申为“人类普遍的全面发展”。针对民粹派的代表人物尤沙柯夫宣扬“无力缴纳学费的人”必须参加生产劳动,而“有钱缴纳全部学费的富人”可以不要生产劳动的谬论,列宁指出“为了使普遍生产劳动同普遍教育相结合,显然必须使所有的人都担负参加生产劳动的义务”。[27]列宁认为,只有对一切人包括特殊的阶级或阶层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才能逐步实现消灭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根本对立和本质差别,最终达到消灭阶级的目的;并强调:“没有年轻一代的教育和生产劳动的结合,未来社会的理想是不能想象的:无论是脱离生产劳动的教学和教育,或是没有同时进行教学和教育的生产劳动,都不能达到现代技术水平和科学知识现状所要求的高度。”[28]他要求学校在注重对学生进行书本知识教育的同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必要的生产劳动,尤其是参加与他们所学知识相关的技能性劳动。列宁认为,只有在个人的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人的潜能的充分运用和全面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