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价值观念的角度看民族文化传统

从价值观念的角度看民族文化传统

时间:2022-12-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定的民族文化,是该民族生产和生活经验的结晶。从价值观念这个视角理解和看待民族文化传统,可以发现一些从其他视角所未能发现的东西,或许可以更为贴近民族文化传统的实质。首先,民族文化作为价值观念,它不可能是脱离人、脱离主体的抽象存在物。

(一)从价值观念的角度看民族文化传统

一定的民族文化,是该民族生产和生活经验的结晶。对于后人来讲,这些民族文化,一方面包含着先人对外部世界、对人自身以及对二者关系的认识成果,这是一种知识性科学性的东西;另一方面也包含着先人对于人生和社会的态度,他们如何看待知识、如何运用知识的方式,他们的生活情趣、道德信念和审美理想,这些都是一种属于价值观念的东西。但一般说来,那些属于知识性科学性的东西,由于它是具有全人类意义的、普遍适用的,所以相应地也就淡化了其中的民族性和时代性色彩,除了在需要提及这些成果创始者的一些场合,或是在有意强调民族自豪感、强调本民族对人类文化的贡献之外,大抵都把它们当作是一种中性的或具有人类共性的东西来看待。也正是由于这个缘故,人们在谈到民族文化传统时,甚至在定义“文化”时,就把属于科学性知识的因素排除在外,以便突出其民族性的色彩和民族特征。显见地,在这个意义上的民族文化,核心就是一种价值观念。从价值观念这个视角理解和看待民族文化传统,可以发现一些从其他视角所未能发现的东西,或许可以更为贴近民族文化传统的实质。

首先,民族文化作为价值观念,它不可能是脱离人、脱离主体的抽象存在物。尽管说在一些场合,我们可以将主体抽象掉或遮蔽住,将目光聚焦于文化自身的内容和特征,但如果由此而忘记了主体,似乎这些文化就是一种本身自足的独立的存在,那肯定就走向了偏颇。一些学者的文化研究工作,实际上是存在着这种片面性的。文化的本质是一种“人化”,作用即在于“化人”,其存在和特征都离不开被人发现、掌握、认同,并指导其生活和活动的过程,也只有在这个过程中,文化才是活生生的东西。只有把它看作是一定主体的价值观念,才能从主体的实际生活过程来理解这些文化,以及它的合理性和不合理性,优点和缺陷,是否过时以及为什么过时。民族文化的多元性源于主体的多元性,不同民族文化的共同性其根据也在于主体的共同性,不同民族文化的冲突、交汇和融合也都是以现实主体的差异、区别和交往、合作为前提的,文化霸权主义也是以现实的经济霸权和政治霸权为基础的。总之,忘记了主体,不懂得从主体方面去理解文化现象,就无法把握民族文化的本质。

其次,进一步解析,如一些学者所指出的那样,应将“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传统”这两个概念作一定的区别。前者侧重于指称一定民族过去创造的、曾经存在过的文化的总和,包括存在于典籍之中的已经死去的文化和在生活中流传下来的至今仍然活着的文化,后者则侧重于指称流传下来的文化传统,指的是至今仍然活着的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起着作用的文化。作这样的区分也是有意义的。这种区分界定了研究民族文化的两种不同的视角,比如,研究“民族传统文化”,着重是要揭示先人、古人的价值观念是怎样的,他们当时是如何理解人生和社会的,而研究“民族文化传统”,则着重于先人、古人的价值观念对现代人的影响。因为所谓活着的东西,无非是说对现代人仍然有着影响的东西。在前一种视角,典籍中记载的东西,作为先人生活的反映,自然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在后一种视角中,只有现今仍活着的起着作用的东西才是重要的,那些典籍中有所记载但现今已不发生作用的东西,就只能当作死去的文化而存在。比如那些死去的文字,只有文字学家才对之感兴趣,其意义也只是一些文化考古学的意义。当然,这种区分也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在一定时代成为死文化的东西,在另一定时代则可能就被重新激活而成为活着的并有着重要影响的东西。先人创造的文本,总是借助于今人的解释、对今人的作用而获得自己的生命。

再次,民族文化的传承只有依靠着今人与古人、这一代人与上一代人的对话才成为现实。“传承”这个概念在这里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它表明,一定民族文化的延续,一方面需要“传”,另一方面需要“承”。传和承,既相互对立着,又内在统一着。传的一方,是教育者,是长者和为师者,承的一方,则是被教育者,是幼者和学习者。从代际关系看,前者主要是上一代人,是前人、先人,前人和先人或许已经不“在场”,但他们的思想观念却是被学习的对象,是“在场”的上一代人要传给后一代人的内容。每一代人都有一个从幼年到成年的过程,都是借助于学习而“长大成人”的,正是通过一代代人的更替,才形成了民族文化的延续。而不同代人的生活状况又有不同,时代在变化着,人自然也在变化着,后一代人与前一代人之间总存在一定的“代沟”,前一代人所传的东西,后一代人未必都能承下来,前一代人所看重的东西,后一代人未必都那么看重。后一代人总是根据自己的实际生活需要和条件来形成自己对人生和社会的理解的,总是要创造和添加一些新的价值观念的。于是便出现了民族文化传承过程中的“变异”,在社会生活出现重大转折的时期这一点更为明显和突出。也正是由于这种变异,民族文化之流才能获得一种活水资源,才能在不断的变革中延绵不绝。由此也就可知,那种把民族文化、民族特征当作是一种固定不变的东西的做法,实在无异于胶柱鼓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