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马克思的实践理论

马克思的实践理论

时间:2022-12-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此,马克思要求人们把感性世界和现实的人都理解为“对象性”的感性的实践活动。而马克思新的哲学世界观的崛起,显然是以科学、合理形态的实践观的确立为根本标志的。

建立科学而完整的哲学实践论的神圣使命,是由马克思完成的。

在那风起云涌的“狂飙时期”,富有创造精神和远大抱负的年轻的马克思,是带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的新的哲学宣言书登上世界历史舞台的。

马克思以自己精深的思想和独特的风格,超越了仅仅只是说明世界、解释世界和玄思静观、空洞思辨的旧哲学,开创了一门以改造旧世界和建设新世界为己任的、真正体现时代精神的崭新哲学。显然,实践观在马克思哲学思想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马克思的丰富而深刻的实践理论,其基本内容主要有:

第一,马克思哲学实践观以及整个世界观,是以唯物主义为前提的。毫无疑问,马克思的新的哲学世界观承认和肯定了自然世界的先在性、物质世界的客观性、基源性等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但马克思的哲学唯物主义,不是自然主义的、直观的、形而上学的旧的唯物主义,而是辩证的、历史的、实践的新的唯物主义。

第二,马克思哲学世界观不同于旧哲学,特别是不同于旧的唯物主义哲学的一个主要标志,就是它在承认自然世界先在性的前提下,将自己哲学视野的重心转移到了与人、与社会、与历史、与人的活动息息相关的人周围的这个活生生的现实的感性世界。这是一个既体现物的规律,又体现人的尺度的属人的对象世界。马克思正是以这个现实的感性世界为轴心,全面地建构起了富有自己特色的“世界”——客体的理论。

第三,当马克思从物道与人道及其现实统一的实践角度,去把握这个感性世界时,他同时又用上述基本思路来反观人自身,认为人作为人、作为现实主体而存在,是由人自己的实践活动达成的。因此,他强调对“人”的考察必须从实际活动着的人出发。在此基础上,马克思又建构起了完整的主体的理论,认为实践主体是自然的存在物、有意识的存在物、类的存在物和对象性的存在物的有机统一。

第四,马克思的感性世界——客体理论和“实际活动着的人”——主体理论,在本质上是建立在人的实践活动的基础上的。因为,无论是感性世界还是作为主体的人,都是由人类自己的社会历史实践活动所造就的。因此,马克思要求人们把感性世界和现实的人都理解为“对象性”的感性的实践活动。这样,马克思就又建立了以实践为基础的人和世界的整体性的关系理念。

第五,实践客体、实践主体和人与世界的实践性关系理论的建立,标志着马克思的科学、合理形态的实践观的诞生;而科学实践观的创立,则表明马克思在哲学发展史上完成了一场革命性变革。这种变革表现在哲学研究对象重心的转移、哲学基本特性的变换、哲学思维方式的突破、哲学职能和使命的更新等方面。

总之,马克思建立了一种以自然界的先在性为前提,以对象性的实践活动为基础,以人和世界全面和谐发展为目标的崭新的哲学世界观。而马克思新的哲学世界观的崛起,显然是以科学、合理形态的实践观的确立为根本标志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