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马克思对传统哲学观的颠倒

马克思对传统哲学观的颠倒

时间:2022-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马克思对传统哲学的批判和颠倒,在西方哲学史上实现了一场真正的思想革命,提出了一种新的哲学观和新哲学思维方式,开创了现代哲学的新时代。马克思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也超越了传统哲学对人的理解,真正回答和解决了人是什么这个最大的哲学疑难问题,破解了人的奥秘。海德格尔认为,马克思完成了对西方传统哲学的颠倒。

(一)马克思对传统哲学观的颠倒

经过20世纪西方哲学对传统哲学的批判,西方传统哲学的理论性质、思维方式和功能作用等元哲学或哲学观问题更为清晰可见。简单地说,西方传统哲学是追求绝对真理的超验形而上学,其思维方式是以意识的终极确定性为基础或目标的逻各斯中心主义和理性主义,其功能和作用是以最高真理的人类理性名义发挥思想规范和统治作用的意识形态。西方两千年的传统哲学内容丰富,形态各异,流派繁多,哲学主题和思维方式也经历了几次重大的转变,但就西方传统哲学的主导线索来说,上述概括大致揭示了它的主要特征。

马克思在对传统哲学和意识形态的批判中,令人信服地揭示了西方传统哲学思维方式的思想根源和社会根源: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脑力劳动的主要形式是通过思维的抽象作用理解事物、现实和感性,随着思维抽象能力的发展,现实的一切事物都可以抽象为纯粹逻辑的规定,现实的一切运动都可以抽象为纯粹逻辑的运动;[2]在纯粹理性完全脱离了现实或感性确定性之后,逻辑、意识的确定性只能在纯粹理性自身之内建立终极基础,“纯粹的、永恒的、无人身的理性”反倒成了一切现实存在的基础;哲学的纯粹理性尽管是对事物和现实的最高抽象,但仍曲折地表达了统治阶级的利益、意志和思想,因而哲学是为统治阶级利益服务的意识形态。按照马克思的这些分析,西方传统哲学虽然有意识能动性的现实根源,但本质上是一种脱离现实而又统治现实的颠倒的世界观,意识形态批判的任务就是把这种颠倒的世界观再颠倒过来,以使人们正视真实的现实世界。马克思对传统哲学的批判和颠倒,在西方哲学史上实现了一场真正的思想革命,提出了一种新的哲学观和新哲学思维方式,开创了现代哲学的新时代。马克思所以能够作出划时代的理论贡献,关键在于他找到了理解现实世界的新视域,找到了突破传统哲学框架的新范畴、新语言和新思维方式,这就是作为感性物质活动的“实践”。所以,我们在过去的一些文章中曾经把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实质归结为“实践观点思维方式”的发现和创立。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明确提出了理解现实世界的三种不同方式:一是,“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二是,唯心主义从意识的能动方面去理解感性,但却“抽象地发展了”能动方面,它同样“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三是,马克思把事物、现实、感性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3]这三种对事物、现实、感性的不同理解,就是三种理解现实世界的思维方式,也可以说是三种不同的哲学思维方式。

在西方哲学史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的理论背景下,我们可以更为清晰地看到哲学思维方式的对立。任何哲学都是从对现实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开始的,但什么是事物、现实?怎样理解事物、现实?贝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感觉的复合”这两个著名的命题已经把事物、现实作了彻底的唯心主义理解。德国唯心主义更为自觉地把事物、现实理解为意识机能的显现物,即从意识的能动方面理解事物、现实。就事物、现实、感性不是单纯的、机械的被给予性而言,唯心主义有其片面的真理性,对人显现的事物、现实确实已经受到人类固有的意识机能和认识主体的主观因素的作用和影响。但由于唯心主义不懂得感性活动、物质生产实践是意识能动性的根本原因,因而只是抽象地发展了能动的方面。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唯物主义者不满意抽象的思维而诉诸感性的直观,他们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事物、现实,其合理性在于肯定了事物的客观性、意识的被给予性,但由于同样不懂得感性活动和实践的意义,只能做到对事物单纯的、静止的直观,所能达到的只是感性的确定性,而无法理解人类认识和实践在矛盾运动中不断发展和深化的过程,特别是无法理解感性活动的人所具有的社会性、历史性的奥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虽然对事物、现实的理解不同,但其共同点在于都要寻找对现实事物的终极的、绝对确定的理解,即都把事物、现实作为某种终极原因的结果或一切结果的终极原因,即都是还原论、本体化的思维方式,都是绝对一元主义的思维方式。

马克思从感性活动和实践的观点去理解事物、现实、感性,把事物和现实世界看做历史活动中的生成和发展,从而把包括哲学认识在内的一切意识形式也看做历史发展的过程,这就历史性地终结了永恒真理、永恒正义和意识绝对确定性的哲学幻想,终结了西方传统哲学思维方式的有效性。从实践活动理解事物、现实和感性,一方面揭示了意识能动性的真正的、现实的根源,具体而非抽象地发展了意识的能动的方面;另一方面也揭示了意识显现的事物和现实的真正的客观性和自在性,把旧唯物主义单纯直观的感性确定性发展为历史实践的相对确定性。这样,马克思的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便克服了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抽象的对立,解决了主观与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问题,真正超越了西方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

马克思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也超越了传统哲学对人的理解,真正回答和解决了人是什么这个最大的哲学疑难问题,破解了人的奥秘。唯心主义对事物、现实的抽象能动的理解,就是对人的理性本质的抽象理解;费尔巴哈对事物、现实的直观理解,“至多也只能做到对‘市民社会’的单个人的直观”,只把人的本质视做“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4]。只有用实践观点去理解事物和现实,才能用实践观点理解人本身。反之亦然,从实践观点理解人,才能进而从物质生产实践的社会性、历史性去揭示人的本质。从这一点说,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也就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思维方式。

海德格尔认为,马克思完成了对西方传统哲学的颠倒。[5]我们认为,马克思颠倒了西方传统哲学关于思想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的关系,从而也就终止了传统哲学理论发挥作用的一般形式,出现了一种新的哲学功能观和一种新的哲学作用方式。马克思对此有许多明确的论述,比如,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提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地,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提出了著名的新哲学口号:“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在《哲学的贫困》中,马克思在谈到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的现实条件时讲到,随着历史的演进以及无产阶级斗争的日益明显,“这个由历史运动产生并且充分自觉地参与历史运动的科学就不再是空论,而是革命的科学了”,等等。总之,马克思把哲学理论当做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参与历史运动的革命的科学,即理论的实践、实践的理论。“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说来,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和改变事物的现状。”[6]这就是哲学的任务和作用。

马克思的哲学观开启了一个新的哲学时代,它的伟大的原创性远远地超出了自己时代的理解水平,即使在今天我们也不容易完整地把握这种哲学的新精神。我们仍习惯于传统哲学认识和实际、理论和实践的知识论立场的二元区分。理论如何能够实际地改变事物的现状?表达理论的语言能够直接具有现实性的力量吗?固守于传统哲学的观念和立场,我们确实无法理解理论和实践的直接统一。现代语言哲学的言语行为理论就此给出了有益的启示:语言不仅仅是对事物和现实的表达,也不仅仅是对人的内心世界的表达,语言还可以直接做事,即所谓以言行事。按照塞尔的看法,语言即是社会的实在、社会的现实。用马克思的语言来说,哲学社会科学的历史形态就是人的世界的一部分。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45年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就说过:“语言是一种实践的、既为别人存在并仅仅因此也为我自己存在的、现实的意识。”[7]因此,哲学理论的直接现实性在于表达这种理论的语言是实践的、改变现状的语言。哲学可以直接做事,参与历史运动,使现存世界革命化。

以改变世界为根本任务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再是关于绝对真理、世界终极真理的遐想,它不再企求在某种意识的明证性、绝对的确定性基础上构造永恒真理的学说,因而它也废弃了还原论、本体论化的传统哲学思维方式。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的理论学说[8],而理论学说的真理性和确定性只能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证明自己的现实性和力量。马克思彻底完成了对传统哲学的颠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