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对主观意识观点的批判

对主观意识观点的批判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为黑格尔通过对主观意识观点进行清晰的批判,开辟了一条理解人类社会现实的道路,而我们今天仍然生活在这样的社会现实中。”[3]在这里,伽达默尔很敏锐地把对主观意识的批判同“人类社会现实”的首次发现联系起来。因此,在这个意义上,当我们将上述对立同等程度地归诸主观意识并借此提出哲学上的批判任务时,这样的哲学任务本身是具有实践意义的。

二、对主观意识观点的批判

较为切近地说来,当今哲学的时代课题究竟具有哪样一些根本内容呢?回答是:它首先包含一项批判的任务——即要求克服主观意识的哲学。按照伽达默尔的概括,这项任务乃是20世纪哲学的基本主题,而这一主题实出自黑格尔哲学的伟大遗产。“因为黑格尔通过对主观意识观点进行清晰的批判,开辟了一条理解人类社会现实的道路,而我们今天仍然生活在这样的社会现实中。”[3]在这里,伽达默尔很敏锐地把对主观意识的批判同“人类社会现实”的首次发现联系起来。主观思想或主观意识的观点盛行于所谓“反思哲学”中,而黑格尔对之做出了近乎苛刻的批判:作为忽此忽彼地活动着的推理能力,反思不会停留于、深入于特定的内容之中,但却知道如何把一般的抽象原则运用到任何内容之上。这种外部反思,在黑格尔看来,不过是诡辩论的现代形式;它从来不可能真正触到并揭示社会的现实,相反却使之完全被掩盖起来。因此,举例来说,在黑格尔那里,与其说道德意味着某种我们具有对它进行反思的内在自由的情境,毋宁说道德即在于按照某个国家的习惯生活。如果说,这个颇有些粗鲁的简单公设已含蓄地包含着客观精神的概念,那么,正是在这一概念中方始有社会现实的积极绽出,就像客观精神在为绝对精神的超越中方始获得其哲学的证明一样。

只有从根本上把握住这一点并把它牢牢地置入当代哲学的意识中,我们才有可能真正理解马克思对黑格尔的决定性超越,并且才有可能真正领会经由马克思的批判才开始同我们照面的社会现实本身。“意识[das Bewuβtsein]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das Bewuβte sein],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4]为了能够切近地理解这个命题,甚至仅仅是为了能够切近地理解人们的“现实生活过程”,黑格尔的遗产就不能被匆匆越过。人们总是过于轻易地来想象“社会现实”(或一般所谓现实),仿佛它就是我们偶然遇到的某种东西或我们纯粹外在地经过的某种场景似的。然而,这种抽象观点的实质无非就是从属于主观意识的外部反思;要是我们这样来设想唯物史观所开启的社会现实,那么我们非但没有从黑格尔那里前进一步,相反倒是大踏步地退回到主观思想的窠臼中去了。

如果说,在黑格尔的时代,主观思想的领域可以主要地被概括为“无批判的知性”,那么,它在今天的强大庇护所就是同样无批判的实证主义。对此或许有人会感到惊讶:实证主义——特别是以实证主义为纲领的知性科学——难道不是最坚决地要求去除一切主观性并因而总是站在主观思想之最遥远的对立面吗?是的,在某种意义上确实如此;然而,实证主义之消除一切主观性的立场和出发点、方式和方法难道不正是使自身立足于纯全抽象的原则以及弃绝一切内容的空洞形式吗?而这种抽象原则或空洞形式的实质难道不正是彻头彻尾的主观意识吗?一句话,实证主义之放逐主观性的图谋本身是依循主观意识来制订方向的。唯因其具有这样的方向,它才能成为把抽象原则运用到任何内容之上的外部反思,亦即成为完全形式地活动着的推理能力。

在我们民族的现代化进程中,这种以主观意识为根据的实证主义首先在“西化派”的观点中得到集中的反映。我们姑且不再去谈论这派观点实际诉诸的种种要求(它们总是同我们历史实践的某一方面相联系并从中发生出来的,因而总是历史地具有其意义的),因为重要之点现在已取决于这种观点的哲学实质。当它们将现代世界本身抽象化为一般原则或无内容的形式时,它们也把构成这一世界的诸民族(包括其历史—文化)抽象化为无形式的内容,即单纯的质料,以便使外部反思能够任意地把给定的事物纳入抽象的原则之下。如果说,这样的观点毫无疑问地从属于哲学上的主观思想,那么,与之相反的见解——我们想说的是所谓“文化保守主义”——复又如何呢?对于现代世界而言,这一派的见解可以说是批判的;由于这种批判具有单纯倒退的定向,所以它又是浪漫主义的。然而,浪漫主义的批判主义适足以构成无批判的实证主义的反动,即其必然的补充,却无能真正克服后者;因此,当它只是停顿滞留于后者的反面时,它便不得不从这反面落入到主观意识的本质之中。一句话,文化保守主义的浪漫主义同样是以主观思想为根据的。黑格尔的深刻之处,往往表现在他到处能够把握住对立面的“两极相通”——他把反思哲学看作是浪漫主义思想及其虚弱本质的病态表现。

如果说,我们的文化争论曾长久地保持在上述的理论对立之中,那么,它所反映的无非是我们的历史实践本身之在这种紧张对立中的渐次开展。在这个意义上,正如恩格斯在谈到空想主义者时所说的那样:在理论上是错误的东西,在历史上却可以是非常真实的。然而,在理论上识别出错误并把它特别地标举出来,同样可以成为历史上非常真实的东西,虽说这种真实性必得由历史实践之进一步的开展来加以证明,并使之不断地巩固起来。因此,在这个意义上,当我们将上述对立同等程度地归诸主观意识并借此提出哲学上的批判任务时,这样的哲学任务本身是具有实践意义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一键复制
图片预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 Weibo Article 26 Weibo Article 27 Weibo Article 28 Weibo Article 29 Weibo Article 30 Weibo Article 31 Weibo Article 32 Weibo Article 33 Weibo Article 34 Weibo Article 35 Weibo Article 36 Weibo Article 37 Weibo Article 38 Weibo Article 39 Weibo Article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