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拜物教批判理论与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

拜物教批判理论与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

时间:2022-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就有学者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为“实践唯物主义”。[26]我们可以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为“实践唯物主义”。[27]“实践唯物主义”即“改变世界”的“唯物主义”。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提出的“改变世界”思想,被我国众多学者指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哲学、乃至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最本质特征。这些都是拜物教批判理论带给我们的启示。

三、拜物教批判理论与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就有学者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为“实践唯物主义”。至今,这一争论仍在持续。[26]我们可以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为“实践唯物主义”。[27]

“实践唯物主义”即“改变世界”的“唯物主义”。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提出的“改变世界”思想,被我国众多学者指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哲学、乃至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最本质特征。如果说马克思所批判的德国青年黑格尔派因其“唯心主义地”理解现存世界及对现存世界的批判,而“只是”“解释世界”,那么,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则因其“永恒地”而不是“历史地”看待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也同样是“只是”“解释世界”——不仅“哲学家们”,而且“经济学家们”都“只是”“解释世界”。马克思既凭藉自己对于“历史”(“世界”)的“唯物主义”解释和对“改变”的“唯物主义”的理解,又凭藉自己对“世界”的“历史”性质的揭示,尤其是凭藉自己对商品、货币和资本的拜物教性质和历史性质的分析,才成就了自己的“改变世界”的“主义”。[28]

通过《资本论》的创作,马克思对于通过“实践”(无产阶级的革命行动)实现对“世界”的“改变”的必要性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价值量由劳动时间决定是一个隐藏在商品相对价值的表面运动后面的秘密。这个秘密的发现,消除了劳动产品的价值量纯粹是偶然决定的这种假象,但是决没有消除这种决定所采取的物的形式。”[29]“发现”并不能消除“物的形式”,消除“物的形式”必须付诸“实践”,也就是说,在理论批判的意义的“终点”处,“实践”需要出场了。而且,马克思对“物质内容”与“社会形式”所作的区分还启示我们:通过“实践”而实现“改变世界”,并不是去消灭生产的物质内容及其一般的社会性质,而只是改变其特定的“社会形式”。这些都是拜物教批判理论带给我们的启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