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家科技创新的最新政策

国家科技创新的最新政策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继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以来我们党提出的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创新型国家有20个左右,包括美国、日本、芬兰、韩国等。国家主席胡锦涛于2006年1月9日在全国科技大会上宣布中国未来15年科技发展的目标: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使科技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策,是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

29 如何理解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

要点分析

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继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以来我们党提出的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反映了我们党对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趋势和内在规律的准确把握,也反映了对我国基本国情的战略需求和科学分析。

(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目标

到2020年,使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取得一批在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

1.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2.把增强自主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3.把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

(三)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本要求

1.实施正确的指导方针,努力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2.坚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突出位置,大幅度提高国家竞争力。

3.深化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4.创造良好环境,培养造就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

5.要发展创新文化,努力培育全社会的创新精神。

红色链接

创新型国家的提出

半个多世纪以来,世界上众多国家都在各自不同的起点上,努力寻求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道路。一些国家主要依靠自身丰富的自然资源增加国民财富,如中东产油国家;一些国家主要依附于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和技术,如一些拉美国家;还有一些国家把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的竞争优势,国际学术界把这一类国家称之为创新型国家。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创新型国家有20个左右,包括美国、日本、芬兰、韩国等。这些国家的共同特征是:创新综合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国家,科技进步贡献率在70%以上,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一般在30%以下。此外,这些国家所获得的三方专利(美国、欧洲和日本授权的专利)数占世界数量的绝大多数。目前,我国科技创新能力较弱,根据有关研究报告,2004年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在49个主要国家(占世界GDP的92%)中位居第24位,处于中等水平。

国家主席胡锦涛于2006年1月9日在全国科技大会上宣布中国未来15年科技发展的目标: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使科技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中国科技创新的基本指标是,到2020年,经济增长的科技进步贡献率要从39%提高到60%以上,全社会的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要从1.35%提高到2.5%。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策,是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

自主创新

是指通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独特的核心技术以及在此基础上实现新产品的价值的过程。即创新所需的核心技术来源于内部的技术突破,摆脱技术引进、技术模仿对外部技术的依赖,依靠自身力量、通过独立的研究开发活动而获得的,其本质就是牢牢把握创新核心环节的主动权,掌握核心技术的所有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