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罕见的全能大儒王阳明

罕见的全能大儒王阳明

时间:2022-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据说,王阳明做事极其认真专注。娄谅向他讲授了“格物致知”之学,王阳明大为惊喜。从此,王阳明对“格物”学说产生了极大的怀疑,这就是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守仁格竹”的故事。王阳明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而未中状元。王阳明认为,心是万事万物的根本,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心的产物。

王守仁号阳明子,人称王阳明。他不但精通儒、释、道三教,而且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其创立的“阳明学”也叫心学,曾传至朝鲜半岛、日本以及东南亚各国,有着深远的影响。

据载,王阳明是浙江余姚人,1472年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的官宦世家,其远祖可能是东晋权臣王导。据说,王阳明做事极其认真专注。十七岁那年时,他到南昌迎娶未婚妻,可在结婚的当天,大家四处找不到他的人影。原来这天他在闲逛中进了一处道观,遇见一位道士在那里打坐。跟道士攀谈之中,道士给他讲了一回养生术,于是他便与道士相对静坐,全神贯注之际竟忘了回去,直到第二天才被岳父的家里人找到。

王阳明画像

还有一次,王阳明与夫人诸氏回老家余姚,乘船经过广信(今江西上饶一带),于是专程去拜访当时著名的理学家娄谅。娄谅向他讲授了“格物致知”之学,王阳明大为惊喜。回去之后,他遍读朱熹的著作,思考宋儒所谓“物有表里精粗,一草一木皆具至理”的学说。所谓格物,意指探究事物之理,追究事物的本质。格物致知即指推究事物的真理,以求得知识。为了实践朱熹的“格物致知”,有一次王阳明下决心穷竹之“理”,竟至“格”了七天七夜的竹子,结果什么都没有发现,但他自己却因此病倒。从此,王阳明对“格物”学说产生了极大的怀疑,这就是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守仁格竹”的故事。王阳明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而未中状元。一次,内阁首辅大人与他开玩笑说:“你今年不中,明年必定是个状元,不妨现在就做个状元赋可好?”别人虽是一句玩笑话,心气极高的王阳明却较了真,片刻之间便成就了文章,这件事传开后朝中之人纷纷称其为天才。当同学中有人以不得第为耻时,王阳明傲然笑道:“你是以不得第为耻,我则是以因为不得第而心有所动为耻。”

王阳明的《与郑邦瑞尺牍》

王阳明因秉性刚直、敢做敢说而曾得罪权倾一时的刘瑾。一次在庙堂之上他与刘瑾公开辩驳,结果被廷杖四十,并被贬到贵阳当了一个小小的驿丞。来到当地后,王阳明发现这里少数民族杂居现象很多,很多人都没有读过书。于是,他亲自劝导当地民众学习,并因此受到民众爱戴。在这个时期,王阳明对《大学》的中心思想也有了新的领悟。

王阳明认为,心是万事万物的根本,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心的产物。他还据此提出:“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他在贵阳任职期间还写了“教条示龙场诸生”,史称龙场悟道。王阳明的众多弟子对于他的“心外无理,心外无物”理论迷惑不解,并向他请教说:“山里的花树自开自落,与我心有何关系?”他回答说:“尔未看此花时,此花与尔心同归于寂。尔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尔的心外。”王阳明的这个回答被认为与英国的贝克莱“存在即被知觉”的观点很是相似,是唯心主义的著名论题。

学海拾贝

据说王阳明少年时期就从不循规蹈矩,且豪放不羁。在京师念书时,他问塾师:“何谓第一等事?”老师说“只有读书获取科举名第”,他当时就说:“第一等事恐怕不是读书登第,应该是读书学做圣贤。”更有史料记载他曾请来巫师装神弄鬼吓唬继母,以使继母善待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