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秘书人才培养的具体对策

秘书人才培养的具体对策

时间:2022-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究其原因,关键在于秘书人才的素质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职业秘书,是高校秘书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要培养高素质的秘书人才,必须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由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着眼于对学生五种素质和两种能力的培养。高职院校只有在现有教育体制的基础上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市场经济意识,加强素质教育,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秘书人才。

6.3.2 秘书人才培养的具体对策

长期以来,高等学校往往把秘书专业的培养目标简单定位在职业人才上,只注重专业技能、技巧训练,而忽略了提高其综合素质;在素质培养方面又不结合自身特点,只是追求简单模式,漠视自我意识,导致社会上出现了秘书人才“供过于求”和“供不应求”两种情况并存的局面。究其原因,关键在于秘书人才的素质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的秘书人才教育务必从培养机制上进行探索和改革。

一、转变办学指导思想,明确职业目标定向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原有的适应计划经济需要的秘书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新的发展形势了,因此高职院校必须转变办学指导思想,确立新的培养模式。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职业秘书,是高校秘书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高校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人才。要培养高素质的秘书人才,必须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由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着眼于对学生五种素质(德、识、才、学、体五个方面)和两种能力(语言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培养。高职院校只有在现有教育体制的基础上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市场经济意识,加强素质教育,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秘书人才。

二、建立合理完善的课程体系

现代秘书工作涉及面广,秘书人员必须具备的知识和技能也应该是多方面的。虽然学校不可能将一个专业人才所需的全部知识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全部传授给学生,但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为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则是完全可能的。

传统的秘书专业课程设置模式为“母系”的基础课程+秘书专业课程,其中基础课程所占比重很大,而专业课程则显不足。这就造成了学生专业理论、技能水平的相对薄弱,自然谈不上对专业知识体系的整体把握了。如秘书学这门专业课程的教学,由于目前许多学校选用的是针对党政机关秘书工作的传统的秘书学教材,所以培养出来的秘书一般只能适应党政秘书工作而不能适应企业秘书工作,这是课程脱离社会需求的表现。另外,社会对秘书人才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要求很高,而适应这种要求的课程却少之又少,这就很难培养出高素质的专业秘书人才。

秘书工作的职业化发展,有力地推动着秘书教育向综合化、社会化、职业化和多样化发展。秘书专业的课程设置也应以此为导向,不断趋于完善。秘书专业学生不仅应学习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还应掌握和了解体现时代特色的多样化的辅助知识和行业知识,如学习西方经济学、会计学、市场营销、管理学、经济法学、社会学、领导科学与艺术、公共关系等。

三、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一专多能的复合型秘书人才,就必须采用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这既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个性和创新精神。

目前,案例教学、情景模拟教学、讨论式教学、调查研究式教学、实验操作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秘书专业教学中来,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综合分析能力、随机应变能力等得到了充分训练,学生的秘书角色意识也得到了提升和强化。当然,要加强实践教学,学校必须创造必要的条件,这是实现教学方式多样化的保证。

四、加强秘书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目前从事秘书专业教学的教师,很大一部分是从其他专业转行而来或兼职的,他们很少有在企事业单位从事秘书工作的实践经验。而要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秘书人才,没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万万不行的。因此,教师一方面应加强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了解秘书专业的前沿信息,掌握过硬的职业技能;另一方面应融入社会参与实践,亲身经历和体验秘书工作,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