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职业能力倾向测验答题技巧

职业能力倾向测验答题技巧

时间:2022-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职业能力是人们成功完成职业活动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心理特征的总和。此外,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在职业活动中的地位是不同的。这说明,创造能力和专业知识的占有量不成正比,在特定情况下,职业能力和专业知识之间存在着冲突。因而应注意能力类型与职业类型、职业性质的配合。因而,在根据能力类型确定了职业类型后,还应根据自己所达到或可能达到的能力水平确定相匹配的职业层次。只有这样,才能使能力与职业的匹配具体化。

3.2.4 能力与职业

1.职业能力

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是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所必需的主观条件。

小贴士

能力总是和人完成一定的活动相联系在一起的。离开了具体活动既不能表现人的能力,也不能发展人的能力。但是,我们不能认为凡是与活动有关的,并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所有心理特征都是能力。只有那些完成活动所必需的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并能使活动能顺利进行的心理特征,才是能力。例如人的体力、知识,以及人是否暴躁、活泼等,虽然对活动有一定影响,但不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最直接最基本的心理特征,因此,不能称之为能力。

职业能力是人们成功完成职业活动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心理特征的总和。一个人要从事某一职业活动,必须具有相应的职业能力作基础。例如,如果你想当画家,就必须具备很强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造型能力和创造能力等;如果你想当秘书,就必须具备良好的交际能力、表达能力、管理能力和分析能力等;如果你想当教师,就必须具备组织管理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等;如果你想当公司老板,就必须具有良好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决策能力、应变能力、预测能力和把握全局的能力。总之,无论你想干什么职业,要想胜任,都必须具备相应的能力。一般来说,人的职业能力越强,通向成功的阶梯就越坚实,就越有希望达到事业的顶点。

与兴趣、气质和性格不同,人的能力是可以主观改进的,能力的大小与受教育程度和个人主观努力的状况有直接关系。能力受阅历和知识结构左右,尤其与所接受的专业和工种教育有关。例如人们在校期间所进行的专业学习,构建了专业领域系统的知识结构,在此基础上,他们可以发展出相应的专业技能。

也许有人会问:“我们在学校学了不少专业知识,是不是就具备了职业能力了呢?”答案是否定的,职业能力不等同于专业知识。

专业知识是人类进行各种职业活动的经验总结和概括,在一定的时间内总是表现为静态,是一种相对恒定的东西。而职业能力的发展是动态的,并且比知识的获取要慢。一般说,专业知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而职业能力并不是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到了一定年龄,还会出现随着年龄增长,不断衰退的现象。此外,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在职业活动中的地位是不同的。前者是职业活动的基础,后者是完成职业活动的必要条件,不具备职业能力,专业知识就失去了它应有的作用。再次,职业能力的发展与专业知识的掌握是不同步的。专业知识丰富,并不一定就表明职业能力高,反之,职业能力高也不一定就表示个人的专业知识丰富。有的人掌握了大量的专业知识,但是应用能力却很差,也就是我们常见的“高分低能”现象。例如,一些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的老学者往往和发明创造无缘,而一些重大发明创造竟然是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搞出来的。这说明,创造能力和专业知识的占有量不成正比,在特定情况下,职业能力和专业知识之间存在着冲突。所以,我们说职业能力和专业知识是不相等同的。

但是,这并不表明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是毫不相干的两个概念,它们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一个人的职业能力的高低影响他掌握专业知识的速度和程度,也影响到他对专业知识的应用。反过来,专业知识还能促进职业能力的提高,掌握的专业知识越多,职业能力提升的就越快。

2.职业能力的种类

职业能力是多种多样的,如组织能力、表演能力、绘画能力、数学能力、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等。从能力的构造上看,可以将能力分为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

一般能力是完成各种活动都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它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这是人认识世界的基础。因此,又称一般能力为认识能力,而且把这四种认识能力的综合称为智力。在学校阶段,学习各门学科的目的是发展一般能力,开发智力,为日后的职业活动奠定基础。

特殊能力是指顺利完成某种职业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例如,实际操作能力、数学能力、音乐能力和绘画能力等。这些能力是完成某些特定职业活动所必须具备的能力,是了解自己是否能胜任某种职业的依据,与职业选择有着直接的关系。

小贴士

心理学家认为,每一种特殊能力都是由制约职业活动质量的几种心理品质组成的。例如,飞行能力就包括注意力分配、手足动作协调、生物反馈、空间定向、知觉广度和图形辨认等心理品质。用人单位在招聘人员时,往往通过考察各种与职业活动有关的心理品质来预测求职者是否适合从事该职业。

人们从事任何一项专业性活动既需要一般能力,也需要特殊能力。二者的发展也是相互促进的。

3.能力与职业选择

在选择职业时,不仅要考虑自己喜欢什么、适合什么,还要看是否有能胜任这项工作的潜力和素质。

对一个求职者而言,在选择职业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能力与职业的匹配原则

对每个人的能力而言,有强有弱。有的人能力低下,有的人能力一般,有的人能力较强,有的人才能出众。能力的不同,对职业选择就有差异。从能力差异的角度来说,在职业抉择时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能力类型与职业相匹配

人的能力类型是有差异的,即人的能力发展方向存在差异。对职业的研究表明,职业也是可以根据工作的性质、内容和环境而划分为不同类型的,并且对人的能力也有不同的要求。因而应注意能力类型与职业类型、职业性质的配合。比如,从思维能力方面来说,有人擅长形象思维,有人擅长逻辑思维(抽象思维),还有人擅长具体行动思维。如果根据思维类型来考虑职业的话,属于形象思维型的人比较适合从事文学艺术方面的职业和工作,属于抽象思维型的人比较适合从事哲学、数学等理论性较强的职业和工作,而属于具体动作思维型的人则比较适合从事机械修理等方面的工作。如果不考虑人的能力类型,而让其从事与之能力类型不同,甚至相斥的职业,效果都不会很好。

(2)能力水平要与职业层次一致或基本一致

对一种职业或职业类型来说,由于所承担的责任不同,又可分为不同层次,不同的层次对人的能力有不同的要求。因而,在根据能力类型确定了职业类型后,还应根据自己所达到或可能达到的能力水平确定相匹配的职业层次。只有这样,才能使能力与职业的匹配具体化。

(3)发挥优势能力的作用

每个人都具有一个由多种能力组成的能力系统。在能力系统中,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常常是某方面的能力占优势,而另一些方面的能力则不太突出。对职业选择和职业指导而言,应主要考虑其最佳能力,选择最能运用其优势能力的职业。同样,在人事安排中,如能注重一个人的优势能力并分配相应的工作,则会更能发挥一个人的才能。

2)一般能力与职业相吻合

不同的职业对个人的智力、学习能力、观察能力等要求也不同。有些职业要求高智商、有些则需要很强的学习能力。

3)特殊能力与职业相吻合

这里所说的特殊能力是指从事一些比较专业的活动,也可称之为特长。如特殊的音乐才华、创新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等。

根据职业所需的特殊能力类型,还可以把特殊能力与职业匹配进行如下划分。

(1)擅长与物打交道:如制图、勘测、建筑、机械制造等工作。

(2)擅长与人打交道:如记者、推销员、教师、行政管理人员等。

(3)擅长做有规律的工作:如文秘人员、图书管理员等。

(4)喜欢从事社会福利和助人的工作:如医生、律师、咨询等。

(5)具有领导和组织能力:如行政人员、企业管理人员等。

(6)擅长研究人的行为:如心理学家、政治人物、人事管理等。

(7)擅长科学技术研究:如科学家、理论家等。

(8)擅长抽象、创造性的工作:如经济分析、社会调查等。

(9)擅长操作性、技术性的工作:如驾驶员、飞行员、机械制造等。

4.职业能力培养的途径

为了更好地应对职场竞争、实现自身的职业发展目标,职校生要努力培养职业发展所需的各种能力,只有充分做好了准备,才有可能达到企业用人的要求,才可能实现个人职业生涯的可持续规划和发展。

1)培养自身专业能力

在校学生需要构建全面合理的知识结构,从而培养自身的专业性能力和素质。全面合理的知识结构主要包括以下两个层面的内容。

(1)要有高尚的思想和品德。学生都认为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就是把自己培养成为合格的技能型人才,学好技术是关键,殊不知思想品行对个人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在选拔人才时,都将是否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作为择贤的标准。良好的思想品德表现在: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高尚的人格魅力;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诚实守信的品质等。一个人只有具备高尚的思想和品德,才能成为真正的技术能手和岗位标兵,才能成为企业渴求的栋梁之才。

(2)具有过硬的文化素质。培养自己过硬的文化素质,首先,要积累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在当今科技迅猛发展、知识更新加快的形势下,拥有牢固的基础知识是获取新知识的动力源泉。并且对专业的掌握,是用人单位选拔人才最重要的参考依据。其次,要掌握熟练的技能。当今社会分工日益精密,专业发展日益成熟,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方向是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熟练的技能是学生走向社会、服务社会的有力保障。再次,要具备适当的其他知识技能。现在,很多单位很看重“一专多能”的人才,所以需要学生适当掌握一些将来对工作有用的知识技能,例如驾驶、公关、计算机操作等多种能力,为就业增添筹码,在竞争中占据优势。

2)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素质

现代企业对人才职业能力的要求是:不仅要拥有知识、技能和经验等“硬能力”,而且要具备“软能力”。“软能力”是指一种可迁移的、从事任何职业都必不可少的跨职业的关键能力,主要包括社会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因此,学生在校期间要在认识自我的基础上,通过实践、第二课堂等各种渠道主动培养自身的“软能力”。在保证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关注国家和社会动态,积极投身校园文化和科技竞赛活动,主动参与、组织学生活动,培养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情操,发展广泛的爱好和兴趣,提升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加强人际交往,增强自身的团队协作意识。

职业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这就需要我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去积累和提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