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玉秀
据国家统计局广西调查总队在广西范围开展的采购经理(PMI)调查结果显示,2015年上半年,广西经济总体运行平稳,非制造业发展整体优于制造业。但在持续进行的调结构、转方式过程中,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增大,整体需求依然偏弱,上升动力有待加强。
一、制造业经济稳中趋缓
2015年上半年,广西制造业PMI指数均值为49.94%,整体运行于50%临界点以下。整体走势呈前高后低,仅有1、3、4三个月指数在景气区间运行,二季度更是呈现逐月回落的态势,并在6月份以48.09%降至年内最低点。分季度看,一季度均值50.34%,二季度回落0.81个百分点至49.53%。与一季度相比,构成制造业PMI的五个分项指数也在二季度出现全面回落。
图1 广西制造业采购经理PMI走势
(一)订单指数涨幅趋缓,持续上升动力不足
订单是反映市场需求变化的先行指标,经济的持续增长依赖于市场需求的保障。2015年上半年,制造业新订单指数均值为50.98%,微高于荣枯线以上,一、二季度均值分别为51.37%和50.58%,表明广西制造业市场需求总体扩张,但涨幅趋缓。从月度走势看,2月份因春节因素跌入临界点以下,随后持续回升至4月份的53.95%,但又再次连续两个月回落,6月份跌至46.75%的不景气区间。新订单指数在上半年持续波动走势,且半年内最高点和最低点达7.2个百分点的差值,表明市场需求的基础仍不稳定,持续上升的动力尚显不足。
外需方面,2015年上半年制造业新出口订单指数呈现倒“V”型走势。从月度数据看,1—2月在荣枯线下低位运行,3月份出现7.77个百分点的大幅度上升至半年内最高点52.51%后,持续三个月的扩张态势,但涨幅逐月回落,6月份再次降至不景气区间。新出口订单指数走势的起伏现象,以及上半年48.81%的均值,说明出口环境仍不明朗,外需支持整体仍显乏力。
(二)生产量增速收紧,采购活跃度有所降低
2015年上半年,除6月份外,其余月份制造业生产量都保持较为平稳的增长状态,但增速有所回落。进入二季度后,受糖业生产榨季结束和部分行业进入淡季影响,生产量指数均值为51.20%,比一季度下降1.37个百分点,但与历史同期相比高出2.5个百分点。上半年生产量指数均值51.89%,表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总体呈温和增长态势。
与生产经营密切相关的采购量指数也整体有所回落,作为反映企业生产加速或减速的重要信号,二季度制造业采购量指数均值为49.34%,较一季度下降1.78个百分点,由温和扩张转为缓慢收缩。分月度看,1—6月采购量指数分别为52.0%、51.88%、49.50%、50.01%、49.55%和48.48%,围绕荣枯线波动下行。上半年均值为50.23%,微高于临界点运行,表明随着生产量增速的放缓,企业采购行为活跃度也有所降低。
(三)企业维持低库存,补库意愿不强
面对需求涨幅趋缓、生产增速放缓的市场环境,2015年上半年广西制造业仍以去库存操作为主,补库意愿不强。原材料库存和产成品库存指数均在二季度进一步回落,继续在荣枯线以下低位运行。
作为反映企业生产经营形势的重要指标之一,制造业原材料库存指数上半年均值为47.04%,分月度看,仅在2月份升至50%临界点上方,3、4、5月份在荣枯线下加速回落,6月份尽管出现小幅回升,但二季度均值仅为45.40%,环比回落3.28个百分点。
从产成品库存看,2015年上半年,制造业产成品库存均值为46.15%。其中1季度受春节备货的影响均值为48.02%,进入2季度后回落3.75个百分点至44.27%。在当前经济大环境下,企业一般会主动选择较低的库存水平,回避因产品的积压而造成的风险。企业在二季度进一步降低库存,是对未来市场持续谨慎的表现。
(四)购进价格低位徘徊,通缩风险增大
2015年上半年制造业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均值为48.72%,整体陷于收缩区间。作为重要的价格变化先行指标,购进价格指数一般领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1—4个月,其持续低位运行说明经济上行动力依然不足。从月度走势看,购进价格指数虽在3、5两个月冲至临界点以上,但也分别仅为50.08%和50.01%;分季度看,二季度均值较1季度上升0.81个百分点至49.13%,但与去年同期相比低出2.07个百分点,低迷走势未能得到实质的扭转。在当前需求不足和产能过剩的背景下,价格上行得不到有力支撑,对稳增长产生负向拉动。
二、非制造业经济整体趋好
2015年上半年,广西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均值为51.07%,最高点为5月份的53.71%,最低点为2月份的48.93%,波动幅度为4.78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一季度受春节因素影响均值为50.02%,略高于临界点,二季度回升2.1个百分点至52.12%。总体看广西非制造业经济在上半年呈现温和回升的态势,显示经济运行中积极的因素正在积蓄。
图2 广西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走势
(一)内需整体低迷,外需表现亮眼但后劲不足
2015年上半年非制造业新订单指数年均值48.27%,整体运行在收缩区间,延续上年以来的低位。新订单指数在上半年的走势存在较为明显的周期性,在1、4月作为各季度的首月分别达到50.46%和49.89%的峰值,随后在各季度内均呈现逐月回落的走势,在3、6月的各季度末分别降至46.39%和46.61%的低位,二季度比一季度均值略高出0.27个百分点。季度间相同的走势和相似的均值,表明上半年广西非制造业市场需求波动更多体现为季节性影响,需求不足现象未得到实际的缓解。
在内需持续低迷的情况下,上半年非制造业外需状况表现亮眼。新出口订单指数上半年均值49.26%,较新订单指数高出0.99个百分点。从月度情况看,2—4月新出口订单指数连续三个月在扩张区间运行,并在4月以59.67%达到最高点;同时,在2—5月各月比新订单指数分别高出6.07、6.36、9.78和0.06个百分点,表明外需对广西非制造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持续提升。但也要注意到,新出口订单从5月份起由升转降,并在6月降至41.72%的快速收缩区间,后期走势仍待观察。
(二)投入价格上涨影响企业盈利,但优于上年同期水平
2015年上半年,非制造业投入品价格指数均值为50.65%,微高于荣枯线运行。其中2季度均值为51.17%,比一季度上升1.05个百分点,上半年月度最高值也出现在二季度的6月份,为52.87%。表明非制造业企业用于生产运营的中间投入价格持续上升,且涨幅有所增大。
在企业被动加大投入的情况下,企业的收费水平却未能随之上涨,上半年广西非制造业销售价格指数均值为48.81%,整体陷于不景气区间,各季度间变化不大,一、二季度均值分别为48.68%和48.94%,二季度微升0.26个百分点,企业收费水平维持低位。
从非制造业投入品价格指数和非制造业销售价格指数两个价格指数的差额看,一、二季度差额分别为1.45和2.23个百分点,6月份达到4.08个百分点的最大差额,非制造业企业的盈利空间在二季度被进一步挤占。但与上年同期相比,二季度投入品价格指数均值同比下降4.04个百分点,两个价格指数差额同比下降4.27个百分点,企业盈利状况已较上年有所改善。
(三)就业状况略优于制造业
2015年上半年,非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均值为48.90%,其中二季度均值为49.50%,较上季度上升1.2个百分点。从月度情况看,最低值出现在春节期间的2月份,仅为46.78%,进入二季度后呈逐月回升态势,并于6月份升至50.68%,重回景气区间,这也是该指数近7个月来首次出现扩张。
与制造业相比,非制造业均值要高出1.27个百分点,同时,非制造业从业人员逐季有所改善,而制造业二季度均值为47.32%,环比在荣枯线下下降0.63个百分点,劳动力供应不足的矛盾进一步加剧。初步分析,一是制造业生产量在二季度增速放缓,而非制造业业务总量在二季度温和扩张,人员变动与生产或经营相一致;二是制造业企业一线工人比较辛苦,新进入社会的“90后”望而生畏;三是就业观影响,制造业企业缺乏高级技术工人,但是职业学校毕业生不太愿意到制造业企业就业,而多愿意至非制造业行业。劳动力供应不足的问题不仅反映在数量上,而且结构矛盾也十分突出。
三、多重因素对指数走势的影响
在当前复杂的经济形势下,采购经理指数走势受到了政策、需求和结构调整等多方面的影响,多重因素交织在一起,推动各行业指数呈现有升有降、有快有慢的走势。
(一)政策因素影响
1.自2015年3月份以来国家出台了多项楼市利好新政,对广西房地产市场产生了有利的推动作用。上半年广西房地产业商务活动指数均值为50.39%,其中有4个月的指数都在50%荣枯线以上,结束了自2014年4月份以来的收缩态势。随着房地产相关政策效应的不断显现,预计房地产销售形势会更趋向好转。
2.在严控政府性消费的背景下,住宿餐饮业仍在艰难调整复苏中,上半年住宿餐饮业商务活动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值分别为45.16%和42.32%,依然深陷收缩区间,其中二季度商务活动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值分别为44.5%和41.22%,比上年同期分别低2.68和2.66个百分点。
(二)需求影响
1.由于市场整体不景气,在整个汽车市场行情放缓的情况下,进入2015年以来,多家合资品牌车企宣布对多款车型的市场零售指导价进行全面下调,这对以自主品牌生产为主的广西汽车制造业市场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一方面由于整个市场总量在萎缩,另外一方面自主品牌的降价空间本来就很小,合资品牌的降价使得本来就没有品牌溢价能力的自主品牌很难长时间招架。2015年二季度,广西汽车制造业各项指数全面回落,其中汽车PMI指数、生产量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47.22%、47.93%和46.25%,较一季度分别下降6.79、9.23和11.99个百分点。
2.中国过去多年快速增长的经济是钢铁业增长最重要的推动力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的放缓,对钢铁业的需求也在下滑。上半年广西黑色金属制造业PMI和新订单指数均值分别为46.28%和43.36%,二季度反映需求减少的企业占调查企业的55.95%,比一季度上升2.7个百分点。
(三)结构调整影响
在调结构、转方式的过程中,现代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较传统高能耗产业得到了更快更好的培育发展。如2015年上半年石化制造业和医药制造业的PMI指数均值分别为50.7%和55.48%,行业运行呈扩张态势。
四、经济发展面临困难仍难破解
(一)资金紧张
资金紧张是企业一直以来反映较强烈的问题。上半年反映“资金紧张”的制造业企业和非制造业企业分别占被调查总数的61.27%和49.30%,分别比去年同期增加2.16和2.47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企业财务成本压力增大和企业应收未收款增加。
(二)生产及运营成本居高不下
1.劳动力成本。劳动力成本上涨是企业所承受的成本压力中最重的一环。2015年上半年有46.71%的制造业企业和46.85%的非制造业企业遭遇劳动力成本上涨压力。在劳动力成本上涨的情况下,一些企业为留住熟练员工不得不加薪留人;而非制造业普遍存在人员流动性大的问题,企业相应被动增加新录用人员的培训成本。
2.运输成本。对运输成本上涨的制造业和非制造业企业认同率在上半年分别达到30.66%和21.45%。虽然油价格回落成本有所缓解,但物流企业粗放管理等问题仍然造成企业成本上升。
3.原材料成本。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对上游企业来说最大的风险是库存缩水,对下游企业则意味着销售产品利润被挤压,企业面临微利或亏损。上半年承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压力的制造业和非制造业企业分别占14.19%和22.21%。
五、非制造业企业家信心度高于制造业
企业生产经营预期是企业家对未来市场需求、价格波动和盈利情况的预测,对宏观和微观经济行为产生重要影响。非制造业企业家对未来三个月非制造业发展报有较高的信心,6月非制造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8.03%,环比上升1.65个百分点,在较高景气区间运行;而受宏观经济形势持续下行和市场需求减少影响,6月制造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仅为50.36%,环比回落2.74个百分点,降至临界点附近,制造业企业家对经济发展信心略显不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