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企业购买财务软件会计处理

企业购买财务软件会计处理

时间:2022-1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提供会计信息的主要目的就是帮助信息使用者理解和利用,这就要求会计信息简明、易理解。这是从纵向方面要求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也可以称为一致性原则。在会计中坚持一致性原则,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使用价值,同时限制了会计程序和会计处理方法的任意变更,以此防止会计主体人为地粉饰会计报表。

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是对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中所提供高质量会计信息的基本规范,是使财务会计报告中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对投资者等使用者决策有用应具备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其中,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和可比性是会计信息的首要质量要求,是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应具备的基本质量特征;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是会计信息的次级质量要求,是对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和可比性等首要质量要求的补充和完善,尤其是在对某些特殊交易或者事项进行处理中,需要根据这些质量要求来把握其会计处理原则。另外,及时性还是会计信息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制约因素,企业需要在相关性和可靠性之间寻求一种平衡,以确定信息及时披露的时间。

(一)可靠性

可靠性要求,又称客观性要求或真实性要求。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以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可靠性具有三个基本特征,即真实性、可验证性和客观公正性。真实性是指会计核算的各个阶段提供的会计信息都要尽可能地符合客观经济活动。可验证性是指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以检验,即由第三者根据相同的资料,采用同样的会计处理程序,能够得出相同或者相近的处理结果。客观公正性是指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信息处理时所持有的态度规定,会计人员应在统一标准的条件下将可能发生的误差降到最低限度,以保证会计核算提供的会计信息真实可靠,这就要求会计人员的立场应该公正、客观,毫无偏见。

(二)相关性

相关性要求,又称有用性要求。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做出评价或者预测。

会计信息的价值,关键是看其与使用者的决策需要是否相关,是否有助于决策或者提高决策水平。相关的会计信息应当有助于使用者评价企业过去的决策,证实或者修正过去的有关预测,因而具有反馈价值。相关的会计信息还应当具有预测价值,有助于使用者根据财务报告提供的会计信息预测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为满足相关性要求,企业会计人员需要在确认、计量和报告会计信息时充分考虑到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模式和信息需求。会计信息是在可靠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做到相关性,以满足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决策需求。

(三)可理解性

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提供会计信息的主要目的就是帮助信息使用者理解和利用,这就要求会计信息简明、易理解。然而,会计信息的专业性较强,因此,强调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的同时,应当要求信息使用者具备一定的企业生产经营和会计核算知识,且愿意付出努力去研究这些信息。现代会计信息中有许多是无法用数字来说明的,这就需要用文字在报表附注中加以说明,所以可理解性不仅要求会计信息书写工整、字迹便于辨认,更重要的是能够用文字清楚地表达企业的会计信息。

(四)可比性

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相互可比,保证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可比、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可比。它具体包括下列要求:

(1)同一企业对于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这是从纵向方面要求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也可以称为一致性原则。在会计中坚持一致性原则,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使用价值,同时限制了会计程序和会计处理方法的任意变更,以此防止会计主体人为地粉饰会计报表。然而,确实需要变更的,应当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加以说明。

(2)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即对于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不同企业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以使不同企业按照一致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基础提供有关会计信息。这是横向方面要求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其目的在于提高会计信息的决策相关性,使会计主体在相互比较的基础上解释它们之间相同与差异的原因,便于会计信息使用者评价不同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其变动情况,从而帮助其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

(五)实质重于形式

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如果企业仅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那么就容易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无法如实反映经济现实和实际情况。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一项重要的国际会计惯例,实际上,我国的某些规定已经不自觉地运用了这一原则。例如,融资租赁的固定资产。虽然从法律形式上看企业不拥有其所有权,但是该资产的所有风险和报酬已经转移到承租方,故会计核算上将其视为承租企业的资产。

(六)重要性

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重要性原则要求企业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对于资产、负债、损益等有较大影响,进而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据以做出合理判断的重要会计事项,必须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进行处理,并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充分、准确地披露;对于次要的会计事项,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和不至于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判断的前提下,可做适当简化处理。

(七)谨慎性

谨慎性要求,又称稳健性要求。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也不应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通常经济活动中存在着某些不确定因素,比如应收款项的可收回性、售出商品可能发生的维护费等,谨慎性原则要求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处理时保持小心谨慎的态度,要充分估计到可能发生的风险和损失,在不影响合理选择的前提下,尽可能选用一种不虚增利润和夸大所有者权益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进行会计处理。但是,谨慎性的应用并不允许企业设置秘密准备,如果企业故意低估资产或者收益,或者故意高估负债或者费用,将不符合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要求,会损害会计信息质量,扭曲企业实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而对使用者的决策产生误导,这是会计准则所不允许的。

(八)及时性

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会计信息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其价值往往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降低,因而,会计记录必须及时进行,会计报表必须及时报送有关部门,不得拖延、积压。及时性原则具体有如下三个方面的要求:

(1)及时收集会计信息,即在经济活动发生后,及时收集整理各种原始单据,并且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审核。

(2)及时对所收集的会计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即依据原始凭证及时编制记账凭证,并及时登记账簿,按照编制报告的有关要求,将会计信息整理成系统、浓缩的会计报告。

(3)及时将会计信息传递给会计信息使用者,以便为其提供决策依据,即在规定的时限内,及时将编制出的会计报告传递给会计信息使用者,并按规定及时披露会计信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