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企业财务活动的目标

企业财务活动的目标

时间:2022-1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财务活动的目标是企业进行财务活动的根本目的,是企业展开一切财务活动的基础和归宿。它取决于企业的总目标,决定着财务活动的基本方向。而企业的目标是生存、发展、获利,所以财务管理的目标主要是围绕这几方面来进行的。财务管理目标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不同的财务管理目标必然导致不同的财务管理行为和财务管理结果。在利润最大化目标和资本利润率最大化目标出现上述不足时,股东利益最大化可作为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

第二节 企业财务活动的目标

【案例】

1998年12月30日,北大青鸟有限责任公司和北京天桥百货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宣布北大青鸟通过协议受让方式受让北京天桥部分法人股股权。北大青鸟出资6 000多万元,拥有了天桥商场16.76%的股份,北大天桥百货商场更名为“北京天桥北大青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青鸟公司”)。此后,天桥商场的经营滑落到盈亏临界点。面对严峻的形势,公司决定裁员,以谋求长远发展。但遭到职工强烈反对。

经过有关部门的努力,对面临失业职工的安抚问题,公司董事会决定,同意给予终止合同的职工适当的经济补助,对283名终止劳动合同的职工给予人均1万元、共计300万元左右的一次性经济补助,这场风波才算平息。

青鸟公司实施资产重组的决策,意在追求什么样的财务目标呢?公司与员工冲突的平息又是在什么样的财务目标的指导下进行的呢?

一、企业的总目标及其对财务活动的要求

企业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按照市场需求自主组织生产经营,以提高经济效益、劳动生产率和实现保值增值为目的的经济组织。企业财务活动的目标离不开企业的总目标,并且受企业总目标的制约。

企业的总目标可以概括为生存、发展和获利。

(一)生存

企业只有生存,才可以获利。企业生存有两个基本条件:(1)以收抵支;(2)到期偿债。

以收抵支要求企业通过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所获得的货币要大于所付出的货币;否则,企业就没有足够的货币从市场换取必要的维持企业再生产所需要的资源,企业就会萎缩,直到无法维持最低的生存条件而终止。同样,企业如果不能按期偿还债务,就可能被债权人接管或被法院判定破产。长期亏损的企业如扭亏无望,迟早会不能偿还到期债务。即使是赢利企业,也可能由于财务安排不当使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偿还到期债务而使企业终止。

因此,企业生存的主要威胁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长期亏损,它是企业终止的内在原因;另一个是不能偿还到期债务,它是企业终止的直接原因。

力求保持以收抵支和偿还到期债务,使企业持续经营下去,减少企业破产的风险,是对财务活动的第一个要求。

(二)发展

企业是在发展中求生存的。为了发展,企业必须在以下两个方面下工夫:(1)加强研究与开发,推出更好、更新、更受顾客欢迎的产品;(2)加强市场营销的力度,不断提高企业的市场占有额。

企业的发展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因此筹集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是对财务活动的第二个要求。

(三)获利

企业必须获利,即实现资本增值,才有存在的价值。

建立企业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利润,实现资本的增值。企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提高职工收入、改善劳动条件、扩大市场份额、提高产品质量、减少环境污染等多种目标,但是,获利是具有综合能力的目标,是企业的根本目标。获得利润不但体现了企业的出发点和归宿,而且可以概括其他目标的实现程度,并有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

因此,通过合理地、有效地使用资金使企业获利,是对财务活动的第三个要求。

二、财务活动的目标

财务活动的目标是企业进行财务活动的根本目的,是企业展开一切财务活动的基础和归宿。它取决于企业的总目标,决定着财务活动的基本方向。而企业的目标是生存、发展、获利,所以财务管理的目标主要是围绕这几方面来进行的。它表现在:以收抵支,偿还到期债务;以较低成本和较小的风险筹集企业发展所需资金;通过合理有效的利用资金使企业获利。财务管理目标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不同的财务管理目标必然导致不同的财务管理行为和财务管理结果。判断一项财务活动是否符合以上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一)销售最大化

这种观点认为企业的财务目标是实现商品销售额最大化,只要企业销售额扩大并继续扩张,市场份额增加,就会提高自己的竞争地位以及与竞争对手讨价还价的能力,企业也将随之生存、发展下去。这个目标最大的好处就是直观、易理解、可操作性强。但是,利润才是企业获得生存、发展的源泉,虽然销售是实现利润的过程,但一味地追求销售额最大化,而忽视其他成本、费用,到头来很可能却是将整体利润降低了,这显然是不可取的。

(二)利润最大化

这种观点认为,利润代表了企业新创造的财富,利润越多则说明企业的财富增加得越多,就越接近企业的目标。利润最大化是指投入量及产出量的决定皆以获得最大限度经济利润,即以总收入与总经济成本的差额最大化为目标。利润是企业补充资本公积、扩大经营规模的源泉,获取最大利润是企业经营的直接目的,也是企业不断发展的基本前提。而且这种观点通俗易懂,更容易被人们理解和接受,所以始终得到人们的关注。

利润最大化观点的优点是:它注重资本的有效利用,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资本的使用权最终属于获利最多的企业;只有每个企业都最大限度获利,整个社会的财富才能实现最大化;同时在实务中利润最大化目标可理解性、可操作性也很强。它的缺点是:(1)利润最大化是一个绝对指标,没有考虑所获利润和投入资本额的关系。例如,同样是获得50万元利润,一个企业投入资本200万元,另一个企业投入资本300万元,哪一个会更符合企业目标?(2)没有考虑利润发生的时间,没有考虑货币时间价值。例如,今年获利50万元和明年获利50万元,哪一个更符合企业目标?(3)没有考虑利润与风险的关系,这可能导致企业经营者不顾风险片面追求利润。例如,一个企业获利50万元,已全部转化为现金;另一个企业获利70万元,但全部是应收账款或部分是应收账款,哪一个更符合企业目标?(4)利润最大化会导致企业短期行为,只追求眼前利润,不顾企业长远发展。

(三)资本利润率最大化

资本利润率最大化也称每股利润最大化或每股盈余最大化。它实际是利润最大化观点的一种转化形式,这种观点认为应把企业所获利润与投入资本联系起来。将企业实现的利润与投入的资本或股本进行对比,可以在不同资本规模的企业或不同期间进行对比,揭示其赢利水平的差异。它的局限性在于,该指标仍然没有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因素,也不能避免企业的短期行为。例如,如果企业单纯追求每股利润额最大,而降低股本增加负债,则有可能会导致企业资本结构失衡,财务状况恶化。

(四)股东利益最大化

在利润最大化目标和资本利润率最大化目标出现上述不足时,股东利益最大化可作为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股东利益最大化是指通过财务上的合理经营,为股东带来最多的利益,也称股东财富最大化。

股东是企业的所有者,他们投资的动因在于企业能给其带来财富,其中包括获得股利和出售股权换取现金。在股份经济条件下,股东财富由其所拥有的股票数量和股票市场价格两方面来决定。因此,当股票数量一定时,股东财富最大化也最终体现为股票价格最大化。

用股东利益最大化目标替代利润最大化或资本利润率最大化目标,有利于克服企业的短期行为,正确处理企业的收益和风险的关系、目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但它也存在一些缺点,首先,它只适用于股份制、公司制企业,非股份制、非公司制企业不能使用;其次,由于它只追求股东一方的利益最大化,就不利于建立企业内部的利益制衡机制,不利于充分调动企业经营者和广大职工群众等其他关系人的积极性,就很难使企业形成凝聚力和向心力;再次,股票价格是受众多因素影响的,并非都是公司所能控制的,所以,把不可控因素引入财务管理目标是不合理的。

(五)企业价值最大化

近年来,有些学者为了克服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忽略经营者、企业职工利益的片面性,提出了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企业价值表现为企业未来的收益状况,是与取得收益相应的风险报酬率作为贴现率的现值,即未来现金净流量的现值息息相关的。企业价值的大小不仅仅取决于企业目前的获利能力,更看重的是未来的和潜在的获利能力。

企业价值最大化就是指通过财务上的合理经营,采用最优的财务政策,充分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与风险和报酬的关系,在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使企业总价值达到最大。这一目标强调风险与报酬的均衡,强调股东与利益相关者关系的协调,注重企业的长远利益,更宏观更全面地概括财务活动的目标。但该目标在执行过程中,会出现以下问题:(1)影响企业价值的因素有很多,很多外界因素是企业财务部门无法控制的,这就有违目标的可控性特征。(2)该目标是一个很抽象的目标,计算起来有很强的主观预期,而且很难实行分解,落实标准不好确定。(3)股票价格是影响企业价值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所有影响股票价格的因素都会对企业的价值产生影响,使企业价值的反映不够客观和准确。(4)对于非上市企业,其价值只能通过专门的评估确定,这就受到评估标准和评估方式的影响。

总体来讲,企业应该使用什么样的财务目标没有绝对统一的标准,应该是总体财务目标与具体财务目标的结合,它具有可选择性。总体的财务目标应与企业的经济目标保持一致,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战略服务。总体的财务目标重要的是具有整体性、前瞻性,而具体的财务目标则应该是财务成果最大化、财务状况最优。它最重要的是具体性、可理解性、可操作性,可以从企业的筹资、投资、利润分配等几个方面实施。

三、财务管理目标的矛盾与协调

将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协调相关利益群体的关系,化解它们之间的矛盾关系。

(一)所有者与经营者的矛盾和协调

企业价值最大化直接反映了企业所有者的利益,它与企业经营者没有直接的利益关系。因此,经营者和所有者之间的主要矛盾就是经营者希望在提高企业价值和股东财富的同时,能得到更多的报酬收益,而所有者和股东则希望以较小的支出带来更高的企业价值或股东财富。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应采取让经营者的报酬与绩效相联系的办法,并辅之以一定的监督措施。

1.解聘 这是一种通过所有者约束经营者的办法。所有者对经营者予以监督,如果经营者未能使企业价值达到最大,就解聘经营者,经营者害怕被解聘而被迫实现财务管理目标。

2.接收 这是一种通过市场约束经营者的办法。如果经营者经营决策失误、经营不善,未能采取一切有效措施使企业价值提高,该公司就有可能被其他公司强行兼并或收购,相应经营者也会被解聘。经营者为了避免这种接收,就必须采取一切措施提高股票市价。

3.激励 激励是将经营者的报酬与其绩效挂钩,以使经营者自觉采取能提高股东财富和企业价值的措施。激励通常包括股票选择权方式和绩效股形式。股票选择权方式,即允许经营者以固定的价格购买一定数量的公司股票,股票的价格越高于固定价格,经营者所得到的报酬就越多,经营者为了获得更大的股票涨价利润,就必须主动采取能够提高股价的行动。绩效股形式,即公司运用每股利润、资产报酬率等指标来评价经营者的业绩,视其经营业绩大小给予经营者数量不等的股票作为报酬。如果公司的经营业绩未能达到经营目标,经营者将部分丧失原先持有的绩效股。这种方式使经营者不仅为了多得到绩效股而不断采取措施提高公司的经营业绩,而且为了使每股市场价格最大化,也要采取各种措施使股票市价稳定上升。

(二)所有者与债权人的矛盾和协调

所有者(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标不一定符合债权人的利益。债权人将资金贷给企业的基本目的是获取利息收入并到期收回本金,而所有者(股东)为实现财富最大化的目标,在实际操作上可能通过经营者做出违背债权人的事情,主要有以下方式:

1.所有者改变原定资金的用途,将资金用于风险更高的项目 如果高风险的项目侥幸成功,超额利润将归股东单独所有;如果高风险项目投资失败,企业无力偿还,债权人和股东将共同承担损失。对债权人来说,风险与收益是不对称的。

2.所有者在未征得债权人同意的情况下发行新债券或举借新债 这些行为将会使企业的负债增加,旧债的偿还保障能力降低。若是企业破产,新的债权人将和旧的债权人一起分配企业破产财产。由于相应的偿债风险增加,旧债的相对价值就降低了。

债权人为了解决与所有者(股东)之间的矛盾,除寻求法律保护,如破产时优先接管、优先于股东分配剩余财产等之外,往往采取以下方式加以协调:

1.在借款合同中加入限制性条款 如要求发行债券的企业规定筹集资金的用途、担保方式、信用条款等,规定不得发行新债与举借新债或者限制发行新债与举借新债的规模、条件等。

2.拒绝进一步合作 如债权人发现企业有剥夺其财产的意图、增加其风险时,可以拒绝进一步合作。如采取提前收回债权或不再提供新债权的方式,从而来保护自身的权益。债权人也可以要求较高的报酬率作为风险的补偿。

因此,如果企业试图损害债权人的利益,将会失去与信贷市场的联系或者将会承受高额资金成本。为了实现企业目标,企业必须与债权人搞好关系,恪守借款合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