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企业基本经济业务核算的内容

企业基本经济业务核算的内容

时间:2022-1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这三个过程以及资金运动的四种形态,构成工业企业主要经营过程核算的内容。支出,是指在某一期间内,企业发生的现金支出。生产费用与成本的经济内容一致,计算的基础不同。《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企业应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在企业经营过程的各个阶段中,成本计算和生产费用核算是同时进行的。成本计算期主要受生产工艺特点、生产组织方式以及管理要求的影响。

第一节 企业基本经济业务核算的内容

一、企业基本经济业务核算的意义和内容

(一)企业基本经济业务核算的意义

工业企业是通过调节企业生产关系、组织企业生产力来实现企业目标的经济实体。它的基本任务是合理配置企业资源,实现企业的既定目标;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应加强企业管理,进行技术改造,减少生产要素的消耗,降低成本,增加盈利,提高经济效益。为了完成上述任务,企业必须以效益为中心,增强自我创新和自我发展能力。企业应根据《企业财务通则》(2007年1 月1日实施)的要求,按照经济规律组织经营过程的核算工作,利用会计资料,加强会计管理,规范企业生产经营行为,并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具体要求及时、正确地提供能反映实际生产经营过程情况的各种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如材料采购成本、产品生产成本、利润和利润分配情况,以便企业及时了解财务经营状况、财务成果、现金流量等信息。

(二)主要生产经营过程核算的内容

工业企业为了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必须拥有一定数量的财产、物资,这些再生产过程中财产物资的货币表现就是资金。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资金的形态(静态)主要包括:货币资金—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货币资金;资金的运动(动态)过程主要包括:供应、生产、销售三个环节。在供应过程中,企业用货币购买材料、物资,支付货款及采购费用,结转材料采购成本,完成货币资金转化为储备资金的过程;在生产过程中,企业通过合理组织生产要素,归集发生的各种直接费用,并将间接费用分配到各种产品中去,结转产品生产成本,完成储备资金转化为生产资金的过程;产品制成以后,资金又从生产资金形态转化为成品资金形态。在销售过程中,企业出售产品,收取货款,实现货币的回笼。这时成品资金即可转化为货币资金形态,其间还要支付销售费用,交纳税金,结转销售产品的生产成本,计算财务成果。这些都是在供应、生产、销售过程中发生的经济业务。所以,这三个过程以及资金运动的四种形态,构成工业企业主要经营过程核算的内容。

二、成本计算的意义和内容

(一)成本计算的意义

成本计算是会计核算的重要部分。企业在生产活动中要协调生产要素的耗费,即材料、物资的消耗、人力资源的消耗、固定资产的折旧,等等。这些耗费的货币表现,导致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出,形成各种费用。生产费用按照一定对象(产品、材料)进行归集和分配,构成产品的成本。在供应过程中所支付的材料买价、采购费用,按各种材料进行归集,构成各种材料的采购成本。在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生产费用(包括采购成本),按各种产品进行归集,构成各种产品的制造成本。因此,成本计算就是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费用,按各种不同对象进行归集和分配,借以确定各该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通过成本计算,可以取得产品实际成本资料,据以确定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分析成本升降原因,挖掘降低成本潜力,可以有效地控制各项费用支出,达到预期的成本目标;并为成本预测、规划下期成本目标以及制定产品价格提供参考资料。

(二)成本计算的基本要求

成本计算过程实际上是费用的归集和分配过程,要做好成本计算工作,必须准确归集和分配各种费用。一般要求做到以下三点:

1.确定成本的计量方法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会计计量可以采用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企业对成本的计算应根据特定企业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核算,不得随意改变费用、成本的确认标准或者计量方法,不得虚列、多列、不列或者少列费用、成本,以保持成本的真实性和计算口径的一致性。

2.划清支出与费用、生产费用与成本的界限

(1)支出与费用的界限。支出,是指在某一期间内,企业发生的现金支出。支出的范围广泛,可以是日常发生的支出,即收益性支出,也可能是为增加长期资产而发生的支出,即资本性支出;费用,是指归属于产品或某一期间的支出,它更加强调受益性。与产品生产相关的费用通过销售产品获取的收入而得到补偿;与产品生产无关的费用,按照其用途直接列支为某会计期间的费用,冲减企业的利润或形成长期性的资产。如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将来通过计提折旧或摊销的方式加以补偿。

(2)生产费用与成本的界限。生产费用与成本的经济内容一致,计算的基础不同。生产费用是按照一定会计期间归集的资金耗费,而成本则是以产品为对象进行归集的资金耗费。生产费用要按对象归集后才能形成成本。一般地说,生产费用和成本不一定相等。只有一定会计期间所发生的生产费用都已归属于该期的产品,该期的生产费用和成本才会相等。

3.确定成本计算的原则

会计核算的基础有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企业应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收付实现制即实收实付制,是以货币资金的实际收、付作为标准来确定本期的收益和费用的。凡是本期实际收入或付出的款项,不论是否属于本期的收益和费用,都作为本期的收益和费用。权责发生制即应收应付制,是以应收和应付作为标准来确立本期的收益和费用,凡属于本期的收益和费用,不论是否已经收入或付出,都作为本期的收益和费用处理,而不属于本期的收益和费用,即使已经实际收入或付出,都不能作为本期的收益和费用。这种方法适宜企业采用,能准确反映各个时期的盈亏。

为此,要准确、合理地计算各期成本,必须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准确划分费用的归属期,正确划分各种费用分配的界限,凡是由本期成本负担的费用,不论是否支付,都全部计入本期成本;凡不应由本期成本负担的费用,即使已经支付,也不能计入本期成本。

(三)成本计算的内容和程序

在企业经营过程的各个阶段中,成本计算和生产费用核算是同时进行的。各种生产费用发生后,先按各种成本对象在有关账户中进行归集、分配和登记,然后计算出各该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确定成本计算对象

成本计算对象即生产费用归属的对象。一般来说,成本计算的对象应为劳动耗费的受益物。例如,在供应过程中,为采购各种物资所发生的费用,应以各种材料为成本计算对象进行归集和计算各种物资的采购成本;在生产过程中,为生产各种产品所发生的各种生产费用,应以各种产品为加工成本计算对象进行归集和计算各种产品的生产成本。

2.划分成本计算期

成本计算期是指计算成本的周期。成本计算期主要受生产工艺特点、生产组织方式以及管理要求的影响。一般地说,成本计算期可以按月进行核算,也可以按生产周期进行核算。

3.确定成本项目

将生产费用按其经济用途分类,就是成本项目。企业在进行成本计算时,必须确定成本项目,通过成本项目的分析,可以了解费用的经济用途和成本的经济构成;查明成本升降的原因,以便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成本项目一般分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等项目。

4.准确归集和分配各种生产费用

成本计算的过程,实际上是生产费用按一定成本对象进行归集和分配的过程。根据生产费用的受益对象划分,可以将生产费用划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直接费用的发生只同某一个成本计算对象有关,可直接计入该成本计算对象,间接费用的发生同几个成本计算对象有关,需要按照一定的标准在几个成本计算对象之间进行分配。分配间接费用的标准对成本计算的正确性影响很大。因此,对生产费用分配标准的选用必须慎重,一经选定,不能随意变动,以保持各期成本计算口径的一致性。

5.健全成本计算原始记录

应设置登记生产费用、成本明细分类账户,编制成本计算表。各个成本计算对象的成本,是要通过生产费用、成本的明细分类核算完成的。因此,对材料耗用、工时消耗、生产费用分配、产品入库都要有健全的原始记录,据以进行费用、成本的明细分类核算,取得必要的成本计算资料,编制材料采购成本、产品生产成本计算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