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财务会计的定义和财务报告目标

财务会计的定义和财务报告目标

时间:2022-1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财务会计按其报告的对象不同,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财务会计实务在财务会计原则的统一口径规范下通过提供会计信息直接实现财务会计目标。财务会计的目标,即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第1章 总 论

学习目标

了解企业财务会计的特点,掌握企业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明确企业财务会计的规范,为后续内容的学习打好基础。

导入案例

你能用400元办一个企业吗?

你能用400元或不足400元成功地办一个企业吗?不管你相信与否,这的确能够做到。刘月娟是北京一所著名美术学校的学生,和其他大学生一样,她也常常为了补贴日常花销而不得不去挣一些零用钱。最初,她为了购买一台具有特别设计功能的计算机而烦恼。尽管她目前手头只有400元,可还是决定于2010年12月开始创办一个美术培训部。她支付了120元在一家餐厅请朋友吃饭,帮她出主意。又根据她曾经在一家美术培训班服务兼讲课的经验,她首先向她的一个师姐借款4 000元,以备租房等使用。她购置了一些讲课所必备的书籍、静物,并支出一部分钱用于装修画室。她为她的美术培训部取名为“周围”。刘月娟支出100元印制了500份广告传单,用100元购置了信封、邮票等。8天后她已经有了17名学员,规定每人每月学费1 800元,并且找到了一位较具能力的同学作合伙人。她与合伙人分别为“周围”的发展担当着不同的角色(合伙人兼做“周围”的会计和讲课教师)并获取一定的报酬。至2011年1月末,她们已经招收了50个学员,除了归还师姐的借款本金和利息计5 000元和抵消各项必需的费用外,各获得讲课、服务等净收入30 000元和22 000元。她们用这笔钱又继续租房,扩大了画室面积。为了扩大招收学员的数量,她们甚至聘请了非常有经验的教授、留学归国学者做了两次免费讲座,为下一步“周围”的发展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

四个月下来,她们的“周围”平均每月招收学员39位,获取收入计24 000元。她们还以每小时200元的讲课报酬聘请了4位同学作兼职教师。至此,她们核算了一下,除去房租等各项费用,共获利67 800元。这笔钱足够她们各自购买一台非常可心的计算机并且还有一笔不小的积余。但更重要的是,她们通过四个月来的锻炼,掌握了许多营销技巧,也懂得了应该怎样与人合作和打交道,学到了不少有关财务上的知识,获得了比财富更为宝贵的工作经验。

【思考与分析】

(1)会计在这里扮演了什么角色?

(2)从中你是不是获得了有关会计方面的许多术语,如投资、借款、费用、收入、盈余、投资人、投资以及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公司等等。

任务1 财务会计的定义和财务报告目标

知识要点

1.财务会计的定义及理论结构

财务会计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建立在企业或其他主体范围内的,旨在向企业或主体外部提供以财务信息为主的一个经济信息系统。财务会计按其报告的对象不同,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财务会计主要侧重于向企业外部关系人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信息;管理会计主要侧重于向企业内部管理者提供进行经营规划、经营管理、预测决策所需要的相关信息。

对于财务会计学来说,一切实务都是在这个会计理论框架的指导下进行的。会计理论结构是指一定的会计理论总体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会计学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不断地发展、完善的,并反过来指导社会生产和经济管理的实践活动。会计发展到现代,其理论逐步成熟,现在已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会计理论体系和结构框架。一般认为,会计理论体系的结构应包括会计目标、会计假设、会计要素、会计原则和会计方法五部分。财务会计的理论结构如图1-1所示。

图1-1 财务会计的理论结构

图1-1中的财务会计目标、财务会计假设和财务会计要素是属于同一层次的财务会计基础概念,而财务会计原则是在这些基础概念之上形成的规范概念,它是为了实现财务会计目标而对财务会计实务作出的约束和规范。财务会计实务在财务会计原则的统一口径规范下通过提供会计信息直接实现财务会计目标。由此可见,在整个理论结构体系中,目标起着导向作用。此外,我们还可以看到,无论是财务会计理论还是财务会计实务都必须适应社会各个利益集团对财务会计信息的需要,同时也必须适应社会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

2.财务报告目标及财务报告使用者

财务会计的目标,即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财务会计目标是财务会计理论体系的基础,体现了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对现代会计的要求。现代企业是以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为特征的,投资者将资产交给经营者经营,最关心的是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需要有用的信息用于决策。因此,财务会计目标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向谁提供信息和提供什么样的信息。我国财务会计的目标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是对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为决策者提供有用的信息,向委托人报告委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财务报告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其他外部使用者。在会计信息中,有一部分是企业管理当局和外部利益各方共享的通用的会计信息,另一部分是出于竞争性自我保护只供管理当局使用而不对外披露的会计信息。对财务会计信息的关注,不同的使用者关注点也有所不同。

(1)企业管理当局

企业管理当局是会计信息内部使用者,处于单位领导和管理的最高层次,对于本单位的经济业务拥有决策权或者执行权,与单位其他人员之间是一种领导与服从的关系。企业要完成既定的经营目标,就必须对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重大问题进行决策,而正确的决策必须以相关的、可靠的信息为依据。当然,企业管理当局在决策过程中,除利用财务会计信息外,还可通过其他途径获取外部使用者无法掌握的内部信息。

(2)政府部门

为了实现社会资源优化配置,国家必然通过税收、货币和财政政策进行宏观经济管理。在宏观调控中,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所提供的数据是调控的重要依据。国民经济核算与企业会计核算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企业会计核算资料是国家统计部门进行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资料来源。国家税务部门进行的税收征管是以财务数据为基础的;证券监管部门无论是对公司上市资格的审查,还是公司上市后的监管,都离不开对会计数据的审查和监督。证券监管机构对证券发行与交易进行监督管理,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是其监管的内容,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又是其对证券市场实施监督的重要依据。

(3)出资者

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出资者虽然不参加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但需要利用会计信息对经营者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评价,并对企业经营中的重大事项做出决策。

出资者除包括现有的出资者外,还包括潜在的出资者。潜在的出资者主要是根据财务会计信息评价企业的各种投资机遇,估量投资的预期成本、收益以及投资风险的大小,做出是否对该企业投资的决策的人、或企业。

(4)债权人

债权人是企业信贷资金的提供者。债权人提供信贷资金的目的是按约定的条件收回本金并获取利息收入。也就是说,债权人关心的主要是企业能否按期还本付息。基于此,需要了解资产与负债的总体结构,分析资产的流动性,评价企业的获利能力以及产生现金流量的能力,从而做出向企业提供贷款、维持原贷款数额、追加贷款、收回贷款或改变信用条件的决策。

(5)职工

按照有关法律规定,企业研究决定生产经营的重大问题、制定重要的规章制度时,应当听取工会和职工的意见和建议;企业研究决定有关职工工资、福利、劳动保险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时,应当事先听取工会和职工的意见。职工在履行上述参与企业管理的权利和义务时,必然要了解相关的会计信息。

3.财务会计规范

财务会计规范是会计人员正确处理工作所要遵循的行为标准,是指导和约束会计行为向着合法化、合理化和有效化方向发展的路标。会计规范是指协调、统一会计处理过程中对不同处理方法做出合理选择的假设、原则、制度等的总和,是对会计行为的约束标准。现实性地看,会计规范是一套用于规定、约束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加工、处理与信息生成等行为的法律、标准、制度的总称。

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和可比性,目前我国通过各种法律、财经法规和制度、企业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等予以规范,在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四个层面上都得到体现。会计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注册会计师法》,行政法规主要有《总会计师条例》和《企业财务报告条例》,部门规章主要有《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等。其中,最主要的是会计法、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它们构成了我国目前的会计法规体系。

资料链接

会计职业成功路线

由会计业界获取成功,大致可有以下几种路供你走。

1.会计职业之路

这种职业之路起点可能是某个企业、公司、工厂或小作坊;也可能是某个会计师事务所、会计公司等中介咨询机构。

你可能从最底层的会计员做到会计师直至高级会计师;或在事务所中从最底层的Accountant(会计)做到最高层的Manager(经理),这是一种纯职业化的成功之路。这条路的特点是一直不脱离你的专业,你一直“恭敬”地演好你“绅士”的角色,这也是最传统的会计成功之路。此路总体来讲很辛苦,但也会比较稳定。这是目前大多数职业会计人员所走的成功之路。

你也可能从会计员干起,然后脱离财务部而走向领导岗位;或者从事务所底层直至做到事务所合伙人;这是一条半职业化的成功之路。此路对个人的能力和素质要求较高,除具备一定的会计要素以外,还要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和人际交往沟通能力等等。当然,运气问题也很重要。

2.会计产业之路

这条路的起点很难讲,你不一定要有专业基础,“门外汉”也能胜任。

此路的成功路径大致有如下几条:

(1)会计服务之路。你可以创办一个会计师事务所或是会计公司,提供会计服务和审计服务。比如代客户交税、代客户记账、代客户编报表、为客户审计等。当然,这种专业服务要求你最好有一定的会计基础知识和能力。

在当今中国,有难以计数的中小企业缺少健全的会计部门和专业人员,这种会计服务产业将愈来愈有广阔的市场。

(2)会计培训之路。你可以开办各种培训班,对各级各类会计人员进行系统培训,以提高他们的执业能力。你也可以组织出版各类会计书籍,制作各类读写载体,甚至可以创办专门网站来培训会计人员,提高他们的能力。

中国目前的会计培训业刚刚起步,总体水平不高,多而不精。要搞好会计培训,必须要有长远的战略眼光。

越是不规范的市场,越会存在发展的机会,会计培训市场将是一个很大的市场。

(3)会计咨询之路。你可以创办一家咨询公司,解答有关会计方面的各种“疑难杂症”:

企业的会计人员碰到头疼的难题时会向你求教;

企业的老总对投资项目举棋不定时会征询你的意见;

投资人对企业的业务有所疑问时会找你帮助查证;

税务机关与企业的税务有争议而又没有足够证据时,可能要找你给出点子;

……

总之,会计咨询业可做的事有很多很多,这个市场在中国目前仍不规范,同样存在发展机遇。

这条路的关键在于要拥有一大批的“知本家”,他们要通晓各种相关知识,并且具备专业敏感性和良好的判断能力。

以上,我们从职业和产业角度谈了会计与成功的关系,综上所述,从事会计业要想成功一般有两条路可供选择:一是“终身从业,矢志不改”;二是“以此踏跳,转行改业”。不管走哪条路,只要你有功底有信心,定会到达成功的彼岸。

图1-2 会计成功路线图

任务2 财务会计的“游戏规则”——会计基本假设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会计作为一种核算系统,当然也不例外要遵循一定的规则。

知识要点

1.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在会计主体假设下,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反映企业本身所从事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明确界定会计主体是开展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工作的重要前提。

(1)明确会计主体,才能划定会计所要处理的各项交易或事项的范围。在会计工作中,只有那些影响企业本身经济利益的各项交易或事项才能加以确认、计量和报告,那些不影响企业本身经济利益的各项交易或事项不能加以确认、计量和报告。会计核算中涉及的资产、负债的确认,收入的实现,费用的发生等,都是针对特定会计主体而言的。

(2)明确会计主体,才能将会计主体的交易或者事项与会计主体所有者的交易或者事项以及其他会计主体的交易或者事项区分开来。例如,企业所有者的经济交易或者事项是属于企业所有者主体所发生的,不应纳入企业会计核算的范围,但是企业所有者投入到企业的资本或者企业向所有者分配的利润,则属于企业主体所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纳入企业会计核算的范围。

(3)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一般来说,法律主体必然是会计主体。

【例1】 某母公司拥有8家子公司,母子公司均属于不同的法律主体,但母公司对子公司拥有控制权。为了全面反映由母子公司组成的企业集团整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就需要将企业集团作为一个会计主体,编制合并财务报表。

【例2】 某基金管理公司管理了20只证券投资基金。对于该公司来讲,一方面公司本身既是法律主体,又是会计主体,需要以公司为主体核算公司的各项经济活动,以反映整个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另一方面每只基金尽管不属于法律主体,但需要单独核算,并向基金持有人定期披露基金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等。因此,每只基金也属于不同的会计主体。

【例3】 某学校有15笔教育经费,经费提供者为了了解经费的使用情况,要求单独核算。尽管各笔教育经费不属于法律主体,但是由于需要单独核算,因此,每笔教育经费也是会计主体。

会计上假设企业法是一个独立的实体,会计关注的中心是企业而不是业主、合伙人。会计主体假设产生的原因在于恰当地维护业主投入到企业的资本的需要。

2.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在持续经营假设下,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前提。明确这一基本假设,就意味着会计主体将按照既定用途使用资产,按照既定的合约条件清偿债务,会计人员就可以在此基础上选择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方法。只有设定企业是持续经营的,才能进行正常的会计处理。采用历史成本计价、在历史成本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计提折旧的方法等,都是基于企业是持续经营的。

若企业不能持续经营,就需要放弃这一假设,在清算假设下形成破产或重组的会计程序。

3.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期间划分为若干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

会计分期假设下,会计核算应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报告。

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年度和中期均按公历起讫日期确定。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包括半年度、季度和月度。

这一假设规定了会计对象的时间界限,将企业连续不断的经营活动分割为若干较短时期以及提供会计信息,是正确计算收入、费用和损益的前提。

4.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计量,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企业的记账本位币,是指企业经营所处的主要经济环境中的货币。主要经济环境通常是其主要产生和支出现金的经济环境。企业通常应选择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企业,可以按规定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是,编报的财务报表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企业选定记账本位币,应当考虑下列因素:

(1)该货币主要影响商品和劳务的销售价格,通常以该货币进行商品和劳务的计价和结算。

(2)该货币主要影响商品和劳务所需人工、材料和其他费用,通常以该货币进行上述费用的计价和结算。

(3)融资活动获得的货币以及保存从经营活动中收取款项所使用的货币。

企业不得随意变更其已经确定的记账本位币,除非其经营所处的主要经济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

这一假设规定了会计的计量手段,指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及其成果可以通过货币反映。它的暗示含了两层意思,即币种的唯一性和币值的不变性。

5.权责发生制

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权责发生制原则亦称应计基础、应计制原则,是指以实质取得收到现金的权力或支付现金的责任权责的发生为标志来确认本期收入和费用及债权和债务。即收入按现金收入及未来现金收入——债权的发生来确认;费用按现金支出及未来现金支出——债务的发生进行确认。而不是以现金的收入与支付来确认收入费用。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凡是本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其款项是否已经收付,都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都不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收付实现制是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一种确认基础,它是以收到或支付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依据。目前,我国的行政单位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除经营业务采用权责发生制外,其他业务也采用收付实现制。

将权责发生制放到假设的层次突出了权责发生制在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的地位。以权力或责任是否发生为依据来判定、安排经济业务是否进入会计信息系统以及进入会计信息系统后的位置,它高于其他的会计确认原则。

资料链接

“会计假设”的来源及发展

会计假设亦称会计的前提,是指在特定的经济环境中,根据以往的会计的实践和理论,对会计领域中尚未肯定的事项所做出的合乎情理的假说或设想。

“会计假设”这一名词,在1922年佩顿所著的《会计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最早是1961年美国的坎宁在《会计的基本假设》中进行的论述,他把会计基本假设看成是会计赖以存在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环境的基本前提或基本假设。他的这种看法和现在对会计假设的看法基本是一致的。会计假设来自环境,是比会计原则更为基础和理论性的概念,它不是人们的主观想象,而是客观实践的产物,是有客观依据的,一般在会计实践中长期奉行,无须证明便为人们所接受,是从事会计工作、研究会计问题的前提。

会计假设不是一成不变的,由于它们本身是会计人员在有限的事实和观察的基础上做出的判断,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会计假设也需要不断修正。在通货膨胀时代,对币值稳定的假设的否定产生了物价变动会计或现时成本会计;在信息时代,会计主体假设的外延被扩展。持续经营假设不再适用于所有企业,对清算会计的运用渐增。当货币计量假设不足以满足人们对信息的需求时,人力资源会计便应运而生。衍生金融工具显示人们为保持币值稳定而做出的努力。权责发生制假设为会计假设增添了新的内容。

上述五项会计假设的观念中前四项早在19世纪就已经形成,而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又不断丰富了它们的内涵,或者证明了它们的局限性,并且有的假设其局限性是自身造成的。

任务3 会计要素及其计量属性

知识要点

1.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又称为会计对象要素,是指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特征所作的基本分类,也是指对会计对象按经济性质所作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具体对象和内容,是构成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主要因素,分为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和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1)资产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包括购买、生产、建造行为或其他交易或者事项。预期在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不形成资产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是指企业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或者虽然不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但该资源能被企业所控制。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是指直接或者间接导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企业的潜力。

在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确认为资产:

①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②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2)负债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现时义务是指企业在现行条件下已承担的义务。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义务不属于现时义务,不应当确认为负债。

在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确认为负债:

①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

②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3)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

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是指不应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

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

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4)收入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收入只有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增加或者负债减少,且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

(5)费用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费用只有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减少或者负债增加,且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

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等发生的可归属于产品成本、劳务成本等的费用,应当在确认产品销售收入、劳务收入等时,将已销售产品、已提供劳务的成本等计入当期损益。企业发生的支出不产生经济利益的,或者即使能够产生经济利益但不符合或者不再符合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在发生时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6)利润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是指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

2.会计要素等式

六项会计要素相互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数量关系,反映这种数量关系的恒等式就是会计等式,也称为会计平衡式或会计方程式。它是复式记账、试算平衡及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是会计核算方法体系的理论基础。

(1)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这一等式表明某一会计主体在某一特定时点所拥有的各种资产,以及债权人和投资者(所有者)对企业资产要求权的基本状况,表明资产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之间的恒等关系,是设置账户、复式记账、试算平衡设计与编制资产负债表的理论依据,被称为基本会计等式。

(2)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等式

收入-费用=利润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以赢利为目的的,企业资产投入营运,就会发生一定的耗费并取得收入。企业一定时期所获得的收入扣除发生的各项费用后即表现为利润。因此,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了此等式,反映一定期间经营成果,它是企业计算损益的依据,也是企业编制利润表的基础。

(3)会计要素等式之间的关系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利润是月底或期末才结算出来的,平时企业没有利润概念。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企业只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费用这五个要素,而收入和费用的发生影响企业所有者权益。企业在一定期间实现的利润将使企业净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反之,发生的亏损将使净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因此,企业在会计期末结账前,这五个要素之间才有这个等量关系。它动态地反映了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之间的关系,被称为会计等式扩展等式。但到会计期末收支结转后,计算出企业在一定期间实现的利润或发生的亏损,利润按规定的程序进行分配后,归入所有者权益项目,这时,上述扩展的会计等式又恢复成基本会计等式,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3.会计要素计量属性及其应用原则

财务会计确认与计量主要解决当一个会计主体发生交易或事项后应在什么时间、以什么要素、按什么金额加以记录并计入财务报表的问题。

(1)会计要素计量属性

会计计量是为了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财务报表而确定其金额的过程。企业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计量属性进行计量,确定相关金额。计量属性是指所予计量的某一要素的特性方面,如桌子的长度、铁矿的重量、楼房的高度等。从会计角度,计量属性反映的是会计要素金额的确定基础,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等。

①历史成本。又称为实际成本。就是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物资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或者其他等价物。在历史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负债按照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②重置成本。重置成本又称现行成本,是指按照当前市场条件,重新取得同样一项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金额。在重置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负债按照现在偿付该项债务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③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预计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成本和销售所必需的预计税金、费用后的净值。在可变现净值计量下,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量。

④现值。现值是指对未来现金流量以恰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后的价值,是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因素等的一种计量属性。在现值计量下,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负债按照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出量的折现金额计量。

⑤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2)会计计量属性的应用原则

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在某些情况下,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实现财务报告目标,企业会计准则允许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如果这些金额无法取得或者可靠计量的,则不允许采用其他计量属性。

在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建设中适度、谨慎地引入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是因为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股权分置改革的基本完成,越来越多的股票、债券、基金等金融产品在交易所挂牌上市,使得这类金融资产的交易已经形成了较为活跃的市场,因此,我国已经具备了引入公允价值的条件。在这种情况下,引入公允价值,更能反映企业的现实情况,对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决策更加有用,而且也只有如此,才能实现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

知识运用

[思考与讨论]

[资料]

(1)某企业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一项固定资产。

(2)甲企业和乙施工单位签订了一项厂房建造合同,建造合同尚未履行。

(3)某企业向银行借款1 500万元。

(4)企业同时还与银行达成了2个月后借入2 000万元的借款意向书。

(5)某企业用银行存款400万元购买生产用原材料。

(6)某企业用银行存款偿还了一笔应付账款1 000万元。

[讨论]

资料(1)、(2)可否作为资产确认?

资料(3)、(4)可否作为负债确认?

资料(5)、(6)可否作为费用确认?

任务4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知识要点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是使财务报告中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对投资者等使用者决策有用应具备的基本特征,根据基本准则规定,它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其中,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和可比性是会计信息的首要质量要求,是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应具备的基本质量特征;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是会计信息的次级质量要求,是对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和可比性等首要质量要求的补充和完善,尤其是在对某些特殊交易或者事项进行处理时,需要根据这些质量要求来把握其会计处理原则。另外,及时性还是会计信息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制约因素,企业需要在相关性和可靠性之间寻求一种平衡,以确定信息及时披露的时间。

1.可靠性

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2.相关性

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3.可理解性

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4.可比性

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具体包括下列要求:

(1)同一企业对于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

(2)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即对于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不同企业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以使不同企业按照一致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基础提供有关会计信息。

5.实质重于形式

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如果企业仅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那么就容易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无法如实反映经济现实和实际情况。

6.重要性

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7.谨慎性

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但是,谨慎性的应用并不允许企业设置秘密准备,如果企业故意低估资产或者收益,或者故意高估负债或者费用,将不符合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要求,损害会计信息质量,扭曲企业实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而对使用者的决策产生误导,这是会计准则所不允许的。

8.及时性

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资料链接

“实质重于形式”与“谨慎性”的区别

在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方面,两个原则的着眼点和侧重点不同。

“谨慎性”原则的“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不得少计负债或费用”,侧重于对收入、费用的确认和计量行为进行约束,以实现会计上对纯收益(或利润)确认和计量的客观和稳妥,以免对会计信息使用人产生误导。

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侧重于就企业发生的经济活动内容(即企业行为)是否得到全面揭示问题提出要求,以实现会计信息的使用人能通过会计信息对企业经济活动开展的现状和企业现时的财务状况进行客观的分析与评价,以免对其产生误导。

综合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要求会计信息必须是客观的和可验证的信息质量特征是( )。

A.可理解性 

B.相关性 

C.可靠性 

D.可比性

2.会计信息的内部使用者有( )。

A.股东 

B.首席执行官 

C.供应商 

D.政府机关

3.明确会计反映的特定对象,界定会计核算范围的基本假设是( )。

A.会计主体 

B.持续经营 

C.会计分期 

D.货币计量

4.导致权责发生制的产生,以及预提、待摊等会计处理方法运用的前提是( )。

A.持续经营 

B.历史成本 

C.会计分期 

D.货币计量

5.下列各项中,体现谨慎性原则要求的是( )。

A.无形资产摊销 

B.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

C.存货采用历史成本计价 

D.当期销售收入与费用配比

6.会计核算一般原则中,要求前后各期提供的会计信息的相关可比原则是( )。

A.可比性原则 

B.明晰性原则C.一贯性原则 

D.及时性原则

7.企业将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视同自有固定资产核算,所体现的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是( )。

A.客观性原则 

B.一贯性原则

C.可比性原则 

D.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8.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企业收入要素范畴的是( )。

A.主营业务收入 

B.提供劳务取得的收入

C.销售材料取得的收入 

D.出售无形资产取得的收益

9.下列各项中,符合资产定义的是( )。

A.待处理的财产损失 

B.购入的某项商品

C.计划购买某项设备 

D.经营租入的固定资产

10.下列各项中,属于利得的是( )。

A.企业销售流入的经济利益 

B.出售固定资产流入的经济利益

C.出租仓库流入的经济利益 

D.投资者投入的资本

二、多项选择题

1.会计信息的外部使用者包括( )。

A.债权人 

B.顾客 

C.商业协会 

D.竞争者

2.会计的基本假设包括( )。

A.会计主体 

B.持续经营 

C.会计分期 

D.货币计量

3.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有( )。

A.收入 

B.费用 

C.资产 

D.负债

4.下列组织中,可以作为一个会计主体进行会计核算的有( )。

A.独资企业 

B.企业生产车间 

C.分公司 

D.企业集团

5.下列各项中,属于资产要素特点的有( )。

A.必须是企业拥有所有权 

B.必须是经济资源

C.必须是有形的 

D.必须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

6.下列各项中,属于资产范围的是( )。

A.融资租入的设备 

B.经营租入的设备

C.委托加工商品 

D.土地使用权

7.下列各项中,属于负债的是( )。

A.未分配利润 

B.预收账款

C.公司发行的债券 

D.预付账款

8.下列属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有( )。

A.可比性 

B.可理解性 

C.谨慎性 

D.可靠性

9.在会计计量中,一般采用的会计计量属性是( )。

A.公允价值 

B.现值 

C.可变现净值 

D.历史成本

10.下列各项中,属于所有者权益的是( )。

A.未分配利润 

B.实收资本 

C.本年利润 

D.盈余公积

三、判断题

1.财务会计的目标侧重于规划未来对企业的重大经营活动进行预测和决策,以及加强事中控制。  ( )

2.财务会计的目标就是财务会计系统要达到的目的和要求。  ( )

3.某一财产物资要成为企业的资产,其所有权必须是属于企业的。  ( )

4.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不仅要核算可能发生的收入,也要核算可能发生的费用和损失,以对未来的风险进行充分核算。  ( )

5.企业预期的经济业务将发生的债务,应当作为负债处理。  ( )

6.某一会计事项是否具有重要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对于同一会计事项,在某一企业具有重要性,在另一企业则不一定具有重要性。  ( )

7.企业一定期间发生亏损,则其所有者权益必定减少。  ( )

8.法律主体必定是会计主体,会计主体也必定是法律主体。  ( )

9.会计核算的可比性原则,要求同一会计主体在不同的会计期间尽可能采用相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和会计程序,以便不同会计期间会计信息的纵向比较。  ( )

10.收入最终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 )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